APP下载

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研究

2015-03-31罗文兵王妍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胜任会计师会计人员

罗文兵,王妍

(1.湖南科技大学 商学院;2.湖南科技大学 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湘潭411201)

目前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体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均以向学生讲授会计制度规则为导向,这种与商业实践脱离的情境化教学模式已落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2013年,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马德富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表示,企业需要懂管理、兼具“艺术”与“科学”才能的会计人才,并提出本科会计教育应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地被社会重用”,这不仅是会计教学产品被社会认可的标识,也是检测会计教育水平的依据[1]。鉴于此,基于会计职业胜任能力视角,研究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对会计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国内外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研究现状分析

1.1 国外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研究现状分析

一是会计职业能力构成维度研究。1959年,美国福特基金和卡内基基金资助的有关工商教育的两项研究被普遍认为是职业界和产业界对会计教学的关注。两项研究报告提出,会计教学应当由技术导向型变为管理导向型,尤其要注重“通才教育”。贝德福特报告(Bedford Report)中指出,会计教育界的能力供给与会计职业界的能力需求之间存在缺口,提出会计教学应着重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并要清楚会计人员在企业决策中扮演的数据库角色。1989年政府白皮书《教育透视:会计职业成功所需的能力》提出,除去审计、会计学识以外,还应增进学生商业知识、组织知识、通用知识、智力、表达能力的锻炼。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对会计教育特别是会计本科教育的改革发表了多份调查报告,着重强调在复杂而多变的商业环境和信息技术条件下应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育[2]。1999年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也明确提出会计人员应拥有良好的交流、劝说与指导的能力,会计软件技能、网络应用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和计算机技能。在澳大利亚,Mathews(1990)的报告开始重视会计学生打交道的能力和通用技能。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倡导广基础的会计教育模式,并且把要求拥有的能力划分为职业价值观、技能和知识三大类,会计教育的目的应包括使学生养成对变化适应的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美国高等商学院联合会(AACSB)在《会计教育认证标准》中提出会计职业的宽泛适应性应被反映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在以使命为向导的鉴定准则下,会计课程要加强原则、概念、理论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重视批判性逻辑思维能力、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的锻炼。特许会计师公会(ICAA)和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CPA)的大学鉴定条目中都提出雇主看重的通用技能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解析数据、文件拟定、调试、持续学习和道德推断技能等[3]。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能力框架分三个层次: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发展技能。1992年在美国的“BYU INTEGRATED JR. YEAR ACCOUNTING COREREPORT TO THE AECC”中将会计职业拓展能力解释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身能力、团队技能、辩证性思维技能、抗压能力等。

二是会计职业能力调查研究。美国咨询机构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对“财务1 000 强”的CEO 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CEO 最重视CFO 的技能递次是系统逻辑思维技能、战略策划技能、领导才能、创新技能、交流技能、拓展技能、人脉开拓技能。一些针对雇主和职业界对会计毕业生能力期望的调查显示,能力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存在认知缺口[4-5]。Archer 等(2008)提出,虽然86%的雇主觉得较好的交流技能比较关键,但大部分对会计毕业生的沟通技能不够满意。Kavanagh 等(2008)发现,雇主最希望毕业生能有牢固的专业基础学识、足够的生活阅历和职业资历、通用商业理念、人际关系处理技能和跨学科应用技能等。Jackson et al.(2006)提出,非技术性能力训练不足是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弱点所在,特别是职业和英语沟通能力相对不足。2007年澳大利亚教学理事会(ALTC)支持了一项名为“未来会计:超越数字”的研究项目[6],提出会计教育部门应增进对会计学生通用能力的训练[7]。像英国这类当今会计理论与实务比较先进的国家,会计教学的各阶段尤其重视学生的工作独立能力、自学技能、团体协调技能,善于启发创造性的头脑思维,且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展现自身能力。

三是会计职业能力标准化研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67年宣告了《职业知识框架》,标准化了注册会计师的知识范畴。AICPA 于1968年公开了《会计职业的院校准备》,并先后进行了两次完善;在AICPA 远景项目(AICPA Vision Project)中,总结了注册会计师的5 种关键技能,于1999年发布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包括会计教育、商学教育和一般教育三大模块[8],并在理论上为会计教育从知识型转向技能型提供了支持。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ICAA)和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NA)于1993年联合公布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职业会计师基于胜任能力的标准》。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于1998年发布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1999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开了《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为各国拟订注册会计师资格教学大纲和要求统一了规范。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于2003年发布《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为职业会计师门槛教育和入职的后续发展树立了全球规范,成为世界上最广影响、最高认可度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9]。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2004年宣告了《特许会计师能力图》,同年又发布了《特许会计师能力图:CAS 职业能力理解》,从胜任领域与胜任能力角度策划会计师能力图。国外相关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的制定为欧美国家高校会计教育、全球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2 国内会计职业胜任能力调查研究现状分析

刘玉廷(2004)提出高级会计师应拥有五个方面的才能:较好的理论水平、会计政策的决策判断技能、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和组织的能力、财务管理技能、应用财务信息为决策管理提供建议的能力[10]。陈检生(2005)指出会计人员需拥有八大才能: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正确掌舵与执行规章制度的能力、全方位协调组织技能、控制风险的能力、创造技能、管理组织能力、沟通技能、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11]。曲晓辉等(2005)基于能力要素法,站在实际社会需求角度利用功能分析法,研究了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三大板块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且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能力指标评估体系,以便正确有效地评价会计人员的综合技能[12]。王晓娜(2004)、李艳英等(2005)、周宏等(2007)探讨了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以及相应的评价体系[13]。《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2007)》中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职业价值观、态度和道德的综合能力,包含会计本领与自身技能、智力才能与应用才能、交往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刘彬等(2013)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最看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14]。吴艾莉等(2014)提出会计灵商,包括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迁移、顿悟、创新和权变的能力与指数[15]。综上所述,我国政府、职业团体和学术界等一致认同提升会计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但高校会计教育明显滞后,如会计课程强调会计的规则性,忽视会计的职业判断和决策后果;教育方法采取灌输式的方法[16],创新性教学方法相对不足等,这些均导致我国本科会计教育不能很好地培养适应会计语境变化的人才。

2 提升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

2.1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一是采用“积木式”方法修改会计课程框架。会计课程包括通识教育、一般会计业务教育和高级会计教育三个模块。如计算机素养、数学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口头书面沟通能力等人文社科知识应在模块2 之前完成,会计程序和实践、财务和管理会计制度、税收制度等一般知识应在模块3 之前完成,达到模块2 级别后,实行专业分流,比如进行会计、税务、审计或者财务的高级定向培养。

二是实施“补充式”课程教学。如美国某高校学生每周出席一个可选的补充课程,共有88 名学生至少参加了一个补充,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知识得到改善,且与课程成绩呈正相关。

三是构建实践教学案例库。通过研讨和模拟案例情景,或者以案例分析等书面作业形式,或者举办学生案例分析大赛,提供让学生体验和感知职业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和风险的机会,通过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会计培训课程的实用效果。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会计培训课程中为实现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而非控制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角,运用场景仿真法设置了课前准备、情景创造、情景演练和概括总结四个流程,为会计学生更快融入职业生涯提供了捷径。

2.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一是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学校为主体,结合相关企业会计职位的需求,与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合同,企业提供相关职位,并实事求是地参与评判学生成绩等,同时教师也进企业指导学生处理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帮助学生理解会计责任,并担任企业“创意顾问”一角色。如广东金融学院基于基础素养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实践技能课程,采用“3 +1”银校合作方式,基于课程+实习+就业的培养体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17]。这种“零距离”的校企合作方式,使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面向社会、企业现代化,杜绝了由于教学僵硬化导致的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力受限。

二是在线教学+wiki 在线管理平台模式。采用在线课程管理系统,利用在线教学+wiki 在线管理平台模式先将程序化的知识以较强感染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比如说利用数字故事教学法介绍财务会计课程,故事的内容领域从经营理念拓展到业务计划,从数字故事中发现提取重要会计信息。wiki 提供的跨组织多用户追踪在线平台,使每个学生可以分享信息、创建和编辑整理相关页面、保持用户贡献日志对所有用户可见。整个管理平台记录团队综合任务绩效和各成员的贡献,为教师基于wiki 信息快速判断学习成效和评估学生能力提供了分级标准,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三是基于Facebook 的学习社区模式。通过创建学生和老师个人Facebook 账户,在Facebook 页面上融入社会和学术互动,包括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比如用户利用Facebook 采用问题式学习(PBL)方法,学生作为专业顾问来解决一系列非结构化、多维的会计问题,增强了学生过渡到职业身份的发展,鼓励了Facebook 用于学术目的发展会计技能,创造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2.3 科学评价实践教学效果

一是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针对客观题部分,建立计算机评估系统考察概念性问题,学生根据有关会计提问自由口头回答或者手动选择答案,录音信息统一集中到数据库由老师统一判断评分,手动选择部分由计算机自动评分;针对学生主观思考问题能力和操作能力部分,可以利用Excel 设置个性化的会计问题,例如构建一个不同余额的损益表,每位同学都可进入,定制的问题让学生减少抄袭复制的机会,培养学生调整表格参数的能力。

二是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同样可以设置随堂反馈软件,学生可以登陆平台提出疑惑或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以增加课程的整体性能。

[1]王军.让你的文章更多地被别人引用 让你的学生更多地被社会重用[J].会计研究,2006(5):3 -11.

[2]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e Commission (AECC). Objectives of Education for Accountants:Position Statement No. 1[J].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1990,5(2):307 -312.

[3]Birrell B.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in Australia[R]. CPA Australia,2006.

[4]Jones G E,Abraham A. Education Implications of the Changing Role of Accountants:Perceptions of Practitioners,Academics and Students[C]// I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Business,Economics and Commerce,Forum Proceedings,2007,9(2):89 -105.

[5]Kavanagh M,Drennan L. What Skills and Attributes does an Accounting Graduate Need?Evidence from Student Perceptions and Employer Expectations[J].Accounting and Finance,2008,48(2):279 -300.

[6]Hancock P. Accounting for the Future:more than numbers -A collaborativ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hanging Skill Set for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Graduates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and Strategies for Embedding such Skills into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Programs[M].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Perth,Western Australia,2009.

[7]Albrecht W S,Sack R J. Accounting Education:Charting the Course through a Perilous Future.Accounting Education Series[M].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Sarasota,2000.

[8]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 会计研究,2013(4):26 -31.

[9]宋建波,荆新,王化成.开展会计硕士(MPAcc)教育质量认证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2(10):11 -20.

[10]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6):27 -30.

[11]周宏,张巍,宗文龙,等.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83 -89.

[12]曲晓辉.面向职业化要求: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新取向——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的定位,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J].财务与会计,2005(1):8 -10.

[13]李艳英,张静,李海棠.我国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体系设计[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4 -96.

[14]刘彬,韩传模.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职业能力教育体系的构建[C].2013年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年会暨第六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2013.

[15]吴艾莉,王开田.我国会计灵商教育初探[J].会计研究,2014(10):89 -95.

[16]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5 -81.

[17]何传添,刘中华,常亮.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理念与实践——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第六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14(1):91 -93.

猜你喜欢

胜任会计师会计人员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浅谈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