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2015-03-31赵红莉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皮亚杰惩罚德育工作

赵红莉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1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皮亚杰采用独特的临床谈话法,又称为诊断法,来了解儿童的道德思维发展过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自然主义的观察、测验和精神病学的临床诊断法的合并运用。具体方法为:皮亚杰向个别儿童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观察他们的行为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继续刨根问底,以彻底了解儿童推理的思维方式。同时,记录儿童一些行为的变化。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研究内容为: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通过这3 个方面来研究儿童的道德道德思维发展规律[1]65-66。

2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在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上独辟蹊径,从儿童对游戏规则的态度入手,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划分为4 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阶段。

2.1 前道德阶段(0 ~3 岁)

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于规则,每个儿童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待规则,行为易受外界的支配。他们仅仅听从于父母,不考虑其他同伴的观点。

2.2 他律道德阶段(4 ~7 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特征是服从成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绝对服从权威者的观点,认为权威的就是毋庸置疑的。第二,通过结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例如,两个儿童去拿果酱吃,前一个儿童打破了1 个杯子,后一个打破了15 个杯子。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并不会去考虑行为的动机。第三,他们判断某种行为的好坏只会是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第四,赞成严厉的惩罚。

2.3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 ~10 岁)

儿童思维表现出可逆性,由前一阶段的“服从成人权威”转向了“平等”。他们对准则有了更为精确的理解,并表现出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儿童衡量行为好坏的依据变为了动机。在这一阶段,儿童认为如果动机是客观公正的,那么他的行为就是好的。他们逐渐走向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

2.4 公正道德阶段(11 ~12 岁)

儿童在这个阶段倾向于公正的道德观念。而这种道德观念不再是单纯地判断某种行为的是或非,而是出于真正的同情与关心。儿童在处理问题时会考虑其他同伴的观点和看法,他们把规则同国家和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思想上真正达到了自律。

3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熏陶下,“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已深深埋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司马光的德才智慧。有这样一句话:“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很明显,次品尚且可以使用,废品不能使用,而危险品将会危害到他人的安全[2]20-23。由此可见,德育的作用不容忽视。皮亚杰道德发展规律为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提供一种方法和思路,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给我国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范本。

3.1 学校应从思想上重视德育工作

皮亚杰认为,道德教育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不高,小学德育工作应引起学校的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小学生整体上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他们不能正确地区分是非善恶,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因此,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也正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德育处于启蒙时期,可塑性极强,德育工作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因此,学校要从思想上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切实把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3.2 学校德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发展过程。儿童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变化,这些变化符合儿童的道德认识水平。并且,相邻阶段之间只能渐进,不能跳跃和倒退。因此,学校德育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例如,对低年级的孩子就不能采用空洞的说教方式,而要采取一些生动、直观的方法,讲个小故事或者是拿身边小伙伴的例子来给他们讲解。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采用说理教育与榜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唤起他们的道德情感。

3.3 发展道德思维,提高道德认识

皮亚杰认为道德认识的提高是道德发展的前提。因此,德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认识着手,采取以下对策:1)通过交流,提高道德认识。“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觉接近老师,实际上师生关系已经达到了融洽。教师可以在交流中让学生自觉接受教导,提高其道德认识。2)开展活动。比如,可以通过时事政治课、知识竞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营造教育氛围。3)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通过身边的老师、学生等,让学生感受到美好与伟大,从而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3.4 改革德育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德育主体地位

皮亚杰重视儿童在道德发展中的地位。但我国目前的学校德育仅仅拘泥于课本知识的灌输,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像“温顺的绵羊”,只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训话”,是知识的被动获得者。课堂德育教学成了“一纸空文”。基于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各种活动,采用道德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改革当前的德育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遵循学生道德发展规律,使德育呈现出层次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

3.5 合理奖惩

皮亚杰对于儿童惩罚观的研究表明,惩罚在某种程度上对儿童是有作用的,但惩罚并不是百试百灵的。我们应用“赏识性教育”的观点来看待儿童的成长,对儿童进行适当的奖励,但必要时,也要对其惩罚。例如,对于乱丢垃圾的儿童,应通过让他去打扫卫生来惩罚他。惩罚并不仅仅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教育儿童。合理的奖惩能使儿童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 结语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对小学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德育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他的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们所用。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方立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皮亚杰惩罚德育工作
基于皮亚杰理论的莫高窟文创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传承智慧经典,不是只为纪念
——《皮亚杰文集》不可不读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走近皮亚杰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