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类优势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5-03-31袁碧宇张晓红

大众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专业教师教学

王 卉 袁碧宇 张晓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信息类优势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王 卉 袁碧宇 张晓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这给高校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严峻挑战。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文章对信息类优势专业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出一套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信息类;优势专业;教学团队

随着经济技术的日益发展,学科间的不断交叉和渗透,如何顺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培养新型的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等信息类专业,这些专业对实用性、创新性、先进性的要求很高,对软硬件、强弱电、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的结合更加紧密。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学团队是师资力量的强力纽带。因此,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间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提高教师能力,对培养21世纪应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

1 信息类专业特点及教学团队现状分析

1.1 信息类专业的特点

(1)技术更新快。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加速重组和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2)学科交叉融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开拓科学研究新领域、新概念和新技术,如计量经济学、生物信息学、空间与海洋科学等都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产物。

(3)应用性强。信息技术发展更多地是趋于高度综合,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5]

1.2 教学团队现状分析

电子信息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2年被列为本科院校“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历史原因,团队中存在学历、职称等偏低,海外经历教师比例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等现象。

(2)教师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地“充电”,团队没有建立较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

(3)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力度不大。团队教师参与科研活动较多,但在教育教学活动方面的参与度不够。

(4)团队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团队采取课程人负责制,团队内部不同课程任课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团队成员归属感不强。

2 教学团队的建设

2.1 加强师德建设,深化育人理念

目前高校师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下,在部分教师中出现了职业责任感淡薄、教学态度不端正、教书育人意识不强,治学态度不严谨等现象,对信息类专业教师,市场经济的影响和金钱的诱惑更加明显。[2]因此,团队建设首先从师德建设入手,统一思想,提高团队师德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体举措如下: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师荣誉感。重视思政教育,要求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坚持依法执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教学纪律,为人师表;坚持教书育人,团队教师党员带头联系一个本科班级,全面关心学生成长。

(2)拉近师生间距离,增强师德意识。与学工线配合,引入导师/班主任聘任制度,加强对学生专业培养,增强教师师德意识。在团队中选拔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和本科生班主任,导师/班主任制度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健全的考核机制。导师或班主任通过走访寝室、谈心沟通、专业指导,定期开展教育活动,不仅加强对学生专业培养,也缩短师生间距离,培养师生间感情,增强教师师德意识。

2.2 优化团队结构

(1)推动团队国际化,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提升团队综合实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首先是教学团队的高层次、高素质。而信息类专业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也要求加大引进具有海外背景、企业经历,掌握业界先进知识与技术的人才来充实团队,传承业界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实现培养行业优秀人才。而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多,其教学科研水平和独立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的能力还不太强,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利于提高团队综合实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另外,要充分利用高层次人才在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的资源,通过教师互访、交流学生、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合作,加快并保持团队走在时代前列。

(2)采取"企业推动高校-高校培养学生-学生服务企业"模式,充实教学团队。加强与企业沟通,聘请相关企业高层次技术人才为客座或兼职教授,通过专业讲座、学术报告、项目合作、交流座谈等方式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改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让学生了解学有所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3]同时合作企业也可申请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通过这种模式,高校培养的学生实践性更强,更受社会欢迎,合作企业也更容易招聘到优秀的毕业生,学校也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实现多赢。

2.3 多渠道提高团队能力素质

(1)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团队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制度,有计划安排中青年教师出去培训、交流、访学或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等。团队每年有40余人次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访学等活动,其中与比利时IMEC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每年派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今年已派出3位青年教师到比利时培训。

(2)鼓励学术交流,特别是教育教学学术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扩大眼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工作能力。今年团队已派教师参加“第二十九届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研讨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交流研讨会”、“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第九届年会”等教育教学术活动20余人次。

(3)采取教学科研两手抓互促进方针,提高教师能力。团队教师都有明确学术方向,归属不同科研团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了解科技前沿,保证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科研活动,将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将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和工程方法等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实现知识再次提升和凝练;通过教学活动,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技术联系起来,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4]

(4)合理控制教学科研比重,提高教师竞争和创新意识。每位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身职称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科研比重,但团队人均教学工作比重不能太大,不能因承担太多课程,而没有更多时间思考或从事其他教学和科研活动。否则,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也影响教师个人和团队整体发展。合理控制教学科研比重,增强教师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有利于择优上岗,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2.4 多渠道提高团队教学质量

(1)严格上岗制度,严把教学质量。首先,在招聘时,坚持严格的政治、道德和业务标准选拔新教师;其次,新教师在上岗前,必须经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和“传帮带”等环节;最后,新教师在授课中,团队将组织骨干教师随机听课,及时掌握新教师上课情况,随时传授授课经验,提高新教师教学水平。[1]

(2)开展教风建设。团队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和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思想和经验交流、商讨课程衔接、研讨新方法、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等。研讨会和座谈会,将邀请相关专业教学团队骨干教师及学工线代表参加,集思广益,交流思想,提高团队整体教学质量。团队还定期组织教师技能比赛、微课比赛等,培养和提高团队教师教学技能和水平。

(3)开展学风建设。采取学工线、教师线、学生线三手抓方针,加强学风建设。一是通过走访寝室、随班听课等方式,加强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二是通过严格出勤制度、狠抓课堂纪律,加强任课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三是注重信息沟通,加强任课教师和辅导员间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四是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学生是学习主体,团队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工线也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及时向团队反映学生学风问题。

(4)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信息技术发展快,教学内容要能及时反映相关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及时修改培养方案,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4]开展“翻转课堂”、“MOOCs”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新形势下的教学信息化进程。另外,教学改革时,要充分发挥新进教师的工程经验、海外背景等优势。如,团队在“VLSI设计”课程内容改革时,及时吸纳具有工程经验、企业经历的新老师参加,更新授课内容,提高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效果良好。

2.5 加强团队内部管理机制改革

改革原有的课程人负责制,建立专业(系)-基础核心课程教研组-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的分级管理机制。每个优势专业由多个基础核心课程教研组组成,每个教研组又包含若干个课程负责人,每个课程负责人负责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构造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严谨的内部管理机制。通过分级管理机制,每个专业的授课内容、授课进度、出卷、阅卷等更加统一协调,课程衔接更加合理。另外,分级管理机制也促进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了团队教师的归属感。

2.6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团队质量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长期开展好教师继续教育,提升团队质量的有力保证。教学科研并重,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择优选派优秀教师进修培训,在岗位设定、职称评定中,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等不同类型,使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和科研做得好的教师均有机会参与高岗位、高职称的申报,而在教职工考核中,也加大对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的要求。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教学队伍和提高团队质量。

2.7 创新管理模式,盘活人才资源

创新管理模式,建立“能进、能出、能转”的灵活的人员流动机制,激发团队活力。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创造条件,营造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把更多人才“吸引进来、流得进来、留得下来”,充分施展才华。另一方面,严格考核制度和建立转岗制度,使教师“能走出去、乐走出去、走得出去”。在合理控制岗位类型比例和满足岗位要求前提下,允许团队成员从教师岗位转到实验、思政或行政岗位等,通过“转岗制度”促进教学团队人员流动,激发团队生机和活力。

3 团队建设的成果

多年来,团队在“引进、用好、稳定、培养”人才的四个环节中努力做到“引进急需的人,用好现有的人,留住关键的人,培养未来的人”。以国际化、信息化的教育思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建成一支教学、科研、实践、竞赛、创业相辅相成的优秀教学团队。

目前,团队拥有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 4人,浙江省“千人计划”、浙江省特聘教授、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等省级人才 7人,兼职教授和讲座教授20人。团队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分别为65.12%和29.46%、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职称的比例分别为14.73%和 32.56%,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比例为 24.81%。与2011年比,教授、博士和海外教育背景比例分别上升4.88%、13.6%和14.96%。

团队教师参与教学积极性明显提升,成果显著。三年中,共获国家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等15项、出版教材16本,21人次获各种教学荣誉。团队教师科研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青年教师。与2011年相比,团队省部级项目数增加13%,科研经费增加32%,三大收录论文数增加83%、其中青年教师约占70%。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近三年,就业率、考研率均列学校前茅,三次获校就业质量奖,6人创业,20人获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发表论文22篇、324人次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其中国际奖21人次、国家级奖65人次。

4 结束语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在信息类优势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总结出一套建设措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初步达到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实现了信息类优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 孙莉莉.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2,(28):63-86.

[2] 佟颖.新时期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16(3):58-60.

[3] 杨冬晓.信息类特色专业建设的若干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0 ,(1):38-45.

[4] 田恩舜.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20-22.

[5] 邵杰,王成华,江爱华.浅谈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27(1):1-4.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team of information majo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mands increasingly more on people, bringing unexpected challenges to college education of IT specialists. High quality and high level educational team is the found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high-level educational team of IT major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concludes a set of team construction measures.

IT majors; advantaged major; educational team

G642.0

A

1008-1151(2015)02-0092-03

2015-01-0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高教研究课题(YB1202)。

王卉(1973-),女(满族),辽宁抚顺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专业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