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需面对的几点变化

2015-03-31吉林省图书馆于婷婷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吉林省常态变化

吉林省图书馆 于婷婷

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需面对的几点变化

吉林省图书馆 于婷婷

高速发展的经济新常态下,图书馆作为政府支持的大型公益信息集散中心,肩负的社会责任与面临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为适应这种新常态,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审慎分析,认真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模式、以及阅读需求的变化及其成因,以期在未来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有收获。

图书馆变化 服务人群 阅读模式 阅读习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3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进入了一个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与此同时,也累积了一些亟待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粗犷型向结构优化、生产力提高、开拓创新型模式转变。因此,人们的理念、素质、文化需求都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图书馆和各行各业一样,必须要研究、认识、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将图书馆真正变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四位一体的文化信息传播中心,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提供积极帮助。笔者从工作实践出发,发现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馆服务人群的变化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传递文献信息,经过收集整理提供给读者使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而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城市人口在综合素质、生活理念、知识需求等方面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图书馆必须根据这种变化,调整服务模式,才能适应和满足新常态时期人们对图书馆不断增加的各类诉求。

以笔者工作的吉林省图书馆为例:新馆于2014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53713平方米,为老馆面积的3倍,藏书规模5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节假日到馆人数则突破6000人次,自休区经常人满为患。理性分析后不难看出,这种看似热闹的现象背后反映出读者群的变化。

1.政府公务人员进馆人数略有增加。近年来,各级政府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需要,对公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机关公职人员纷纷在周未或节假日前往图书馆查询资料,进行业务交流,如吉林省图书馆就设有专门面向社会、机构及个人的“信息咨询部”,该部可为党政机关立法、领导决策提供专题服务,提供舆情监测等其他咨询服务。吉林省图书馆自新馆开馆以来,接待此类人员数量呈现增加趋势。笔者曾与长春市高新开发区科技局一名职员进行过交谈,了解到他在在职学业、新工具软件使用、各种材料撰写等方面希望通过在图书馆查询中得到帮助。

2.高素质人材和专业技术人员进馆人数不断增加。博士、硕士等学历人才历来是图书馆常客,他们在撰写论文、项目研究等方面都期望在图书馆得到帮助。图书馆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知识创新等专门提供论文引证检索等服务。特别是在各类图书馆的学习环境和信息资源得到改善和丰富后,他们更加愿意光顾。

目前,企业都在抓创新、抓提升,管理、设备等技术含量增加,员工们必须在短期内完成知识结构的更新,即使是单位能组织一些专业培训,但熟练驾驭还需要他们自觉努力。这类人员主要想得到专业软件运用、新设备操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到馆人数比以前略有增加。

3.大、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在周六日集中涌向图书馆。以吉林省图书馆新馆为例,节假日及周未还未开馆时,图书馆门前就已经排长队。主要原因是各省市禁止学校在节假日和周未组织各种形式的补习活动,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需要在节假日和周未继续复习及补习。而家庭的学习环境不够理想,图书馆的学习环境非常不错。为取得一个较好的馆内阅览座位,出现了家长替孩子站排,学生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图书馆排队等现象,甚至使晚些进馆的人员找不到相应座位。有的家长带着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到少儿阅览室及儿童游艺室感受启蒙教学。

4.外来打工人员常有出现。随着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深入进行,社会对技工和职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流入人口中专业素质较低人员的就业难度不断增加,迫使他们千方百计完成知识更新,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经常挤出时间到图书馆进行专业提升。但是,由于他们本身所受的教育有限,从事的工作也多是相对简单的工种,尤其是服务类行业居多,这些工作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专业知识,所以馆藏的专业书籍并不太适合他们,他们只是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些相关信息。

5.离退休人员进馆人数呈上升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大量离退休老人赋闲在家。他们与工作忙碌的子女沟通较少,对新兴媒介,如电脑、手机、网络、微信、微博等了解不多。为渴求精神上的慰藉,他们对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健康讲座十分感兴趣。除了图书馆内环境优雅、安静舒适之外,老朋友们还能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排解空巢老人的寂寞。

二、阅读习惯的改变

随着网络终端、网络技术的大量出现和迅猛发展,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从以下三方面可以得到印证:

1.移动阅读终端逐步取代纸质书藉。新常态下,由于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拓展,对手机、电脑、和其他移动终端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乘车、小憩等碎片化时间均可阅览。纸质书本由于携带较为不便,造价高、阅读周期长等原因,被人们冷落。最新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则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报纸阅读率、期刊阅读率较2012年分别下降了5.5个百分点和6.9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

2.阅读方式发生改变。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移动终端的大量涌现,阅读碎片化已成为当前主流。 比起更为系统化的传统阅读,人们更倾向于利用零碎的时间,对微博等或长或短的信息进行快速浏览。这种“碎片化阅读”能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灵活高效,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但也使阅读变得浅薄,不求甚解。碎片化阅读从出现之日起就饱受争议,但它已经成为不容回避和轻视的社会现象,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从曾经的字斟句酌到如今的一目十行,世界经历着一场由厚变薄、由深入浅的逆向阅读变革。

3.阅读偏好发生变化。根据吉林省图书馆2014年第三季度借阅量统计:排名前20位的书籍没有任何一本科技、经济或专业类书籍,也没有名人传记、散文或励志类书籍。排名第一位的是重庆出版社蔚然语风著的《帝凰、名门庶女》;抗战类历史书藉虽也有少量借阅,但占据排行榜上绝大部分的书籍是玄幻、灵异、武侠、悬疑、青春类小说和少数经典名著,且多为年轻人借阅。笔者曾询问过一些读者,他们表示平时繁重的课业和繁忙的工作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除非是考试、升职等需要,其他时间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些可以暂时摆脱日常紧张状态的书籍以供消遣。这类书藉的内容多为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通常缺乏严肃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深刻的思想性,却可以帮助读者获得一些虚拟的满足感,无须在阅读之后严肃的思考与沉重的反思,因此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此外,很多经济类书藉从撰写到出版、发行、上架所需时间过长,到读者手中时内容已经过时,因此乏人问津;专业类书藉也存在跟不上、说不清、看不明等诸多实际情况,读者不多。

上述变化来自于笔者的实际工作,从中不难发现:新常态经济环境下的图书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藏书楼”“借书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使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他们对于图书馆的要求也不断变化、提高。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应当仔细审视这些变化,以期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图书馆的社会使命。

[1]熊 伟.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广西图书馆学会.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发展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ISSN2095-6711/Z01-2015-08-0188

猜你喜欢

吉林省常态变化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从9到3的变化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这五年的变化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鸟的变化系列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