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学习中“一错再错”的原因及对策

2015-03-31江苏省南京市爱达花园小学张洪妹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错题错误题目

江苏省南京市爱达花园小学 张洪妹

小学数学学习中“一错再错”的原因及对策

江苏省南京市爱达花园小学 张洪妹

数学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同一个知识点,老师反复讲,学生一再错。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它不仅反映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学生重蹈覆辙呢?从学生的错题入手,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教师上新课时就产生知识性错误;二是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习惯性错误;三是学生没有掌握某类题的思考方式而产生思维性错误。其实,很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首先,教师上好每堂新授课;其次,针对性地训练,避免学生的习惯性错误;再次,合作探究,形成正确的思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在讲评学生错题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一要做好讲评前的“三步曲”;二要注重讲评环节,启发学生思考;三要正确区分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四要讲评时以激励为主;五要督促学生整理错题;六要做好复习巩固工作。

小学数学 一错再错 原因 对策

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一个普遍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某些一讲再讲的题目,学生还是答错。例如约分,教过的老师都知道,不管怎么讲,始终会有学生没有将分数约成最简分数,再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总有学生忘记除以2。在一些教师论坛中也有不少老师提出这一问题,但似乎都是茫然无解。有一些老师甚至想到惩罚学生,但是错误仍得不到根治,还让学生和老师都郁郁寡欢。

笔者认为产生以上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有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如学生智力、题目本身的难易程度等,但更多的因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的。

数学学科灵活多变,逻辑性强,因此解题时必须做到思维严谨、步骤完整,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错误。所以,教师平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数学作业中的错误之处,及时分析错误原因。经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教师上新课时就产生的知识性错误,主要表现为新授课时,学生对于陌生概念的含义难以一下子接受。而数学概念有其独到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如果不理解其含义,作业就会出现错误。这些错误在初学时形成,根深蒂固,导致一错再错。

二是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习惯性错误,主要表现为读题和计算不细心,思考问题不严密、粗心。还有某些学生解题时缺乏责任感,应付了事,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做完作业后不认真检查,这些也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

三是学生没有掌握某类题的思考方式而产生的思维性错误。学生没有掌握一类题的思维方法,思维上存在逻辑混乱或者偏差,且没有及时指导、纠正,导致一错再错。

其实很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鉴于以上的原因分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三点策略:

首先,教师要上好每堂新授课。教师在新授课教学阶段必须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表述、具体内涵和外延。课堂上,要注意教学语言、课件和板书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杜绝模棱两可的表述。例如,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区别时,先让学生自己感受三种统计图的不同,最后教师给出非常明确的比较方法,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才能有据可依。

新授课阶段,教师一定要提前了解学生的所知、所需及所获,这样在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教师也要提高教学过程的预见性,将教学内容中容易出错的 “雷区”先行排掉,把易错点及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雷区”有一定谨视。例如,商不变的规律要特别注意0除外,选择和判断经常会漏掉这三个字,那么这句话就是错的,学生下次见到此类题目应特别小心。

其次,针对性的训练避免学生的习惯性错误。不少学生考试之后会告诉笔者:“老师,我某某题目其实会做,看错了。”一次偶然的看错,背后是习惯的作用。要减少这种抄写错误、计算错误、审题错误等单纯性错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平时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并在答题之后及时自查。自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逐字点读法。有些学生读题不仔细,一眼望过去就开始做题,往往出现看错、审题不清的问题。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养成审题时配合手中的笔逐字点读,并对重点词句进行适当标注,彻底读懂题目要求后再解答。

2.勤动笔头法。不少学生学习习惯不好,计算时懒得拿笔笔算,计算过后也不验算,造成很多计算错误。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后还要用验算的方法再次检验结果,效果较好。

对此,每次考试或者训练后笔者都会让学生总结,如考试中有多少题目是因为不良的审题习惯、粗枝大叶导致的,争取每次都能有所进步。

3.合作探究,形成正确的思维。教育家罗杰斯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些必要的亲身经历,如动手操作、板演等。思维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的意识活动,很多情况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思维的训练,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分析是苍白无力的,教师应当在充分表达自己解题思路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正确合理且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教师的有效讲评能帮助学生真实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让他们做到正视错误、纠正错误、弥补缺陷,并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评学生错题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1.做好讲评前的“三步曲”。首先,学生的作业、试卷,教师要及时批改,及时评讲。根据学生的心理,评讲越及时效果越好。其次,讲评要做好充分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既要分析全班同学的答题情况,还要逐题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这有助于教师讲评时“对症下药”。最后,讲评前教师要制定好讲评的目标及对应方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为学生解惑、释疑、拓展、提升的目的。

2.注重讲评环节,启发学生思考。有很多教师在讲评错题的过程中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结果下次做题时发现上次“白讲”了。新课程标准指出应以学生为主体,讲评错题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更加突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的思想意识, 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错误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改”;思路、解法让学生自己“讲”; 注重学生“练”。将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自行讨论分析、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始终。

3.正确区分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一堂课时间太短,有老师经常抱怨还没讲几题就下课了,其实台下不少学生早就听烦了。课堂上讲评的题目必须有所选择,如果贪多求全把所有的题逐一讲解,时间上既不可能,实际上也无必要。教师选讲的题目要具有典型性、普遍性。所选题目在讲评时间上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安排时间。争对一些个别现象,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

4.讲评时以激励为主。不少教师面对学生一错再错的题目时往往比较反感,经常以“这道题我已经讲过多少遍了”为开场白。这无疑对同学心理造成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学生更喜欢听到的是赞扬,而且这对后面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讲评错题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5.督促学生整理错题。很多错题学生当时理解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会忘记,再找也不方便。因此,笔者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错题集,将自己平时做错的题目集中到错题集上面,整理错题集的过程中可以对错题进行反思,还可以方便学生后面的复习工作。

6.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老师讲评后要及时让学生订正,并且及时批改,以便尽快获得反馈信息,对于未掌握的学生再个别辅导。学生自己整理的错题集,老师要给予指导,并且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集错本搜集典型错题,后期再进行测试,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中遇到这种“一错再错”的情况,教师应该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数学学习中一错再错的现象才会逐步得到改善。

ISSN2095-6711/Z01-2015-08-0155

猜你喜欢

错题错误题目
在错误中成长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圆”易错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追根求源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