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的积极引导作用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2015-03-31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体验式新生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邱 林

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的积极引导作用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邱 林

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在网络购物(成瘾)中占有相当比例。通过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成瘾)的原因分析,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性质和特点,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用,积极引导大一新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使大一新生自觉线束管理网络购物(成瘾)行为。

大一新生 网络购物 思政课引导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青春活力,接受能力强,上网普及率高,而网络购物的新潮、时尚、情趣都极大满足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要求。许多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已然成为网络购物的一支生力军。据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在这支生力军中,大一新生俨然成了主力,状况不容乐观:第一,本次调查有效问卷为984份,大一新生占33.4%;第二,有87名学生符合网络购物成瘾,大一新生占42.5%;第三,网络购物成瘾的学生所购商品90%集中服装与鞋类,物质享受倾向明显。因此,分析大一新生网络购物原因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的积极引导作用意义突显。

一、大一新生网络购物原因分析

新生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充满欣喜与好奇,在由繁重学业压力的高中阶段到形式上宽松的大学生活的过渡中普遍会感到学习、生活失去目标和动力;由于没有家长、老师监督,加上个人电脑普及化,许多新生急切地希望通过虚拟网络世界充实自我,麻醉自我。他们利用网络满足各方面需要,打发时间、排解寂寞,社交、购物等。其中,网络购物成为重要选择,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新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迷茫

高考的结束意味着告别“十年寒窗苦”。大一新生带着愉悦与激情进入大学校园,陡然间没有了学业压力,感觉仿佛获得重生,于是思想上懈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享受大学生活而不是思考未来自身发展上。也有同学一进大学校园就忙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将学业搁置一边,还有同学对专业不感兴趣而自怨自艾。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大一新生真正融入大学生活,及早确立明确学习目标,导致大一新生行为选择短期的迷茫甚至失误。

2.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自我迷失

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相比,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从学习方式上讲,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从学习内容上讲,大学课堂不再和中学一样章节分明,而是内容密集,信息量大,更多是启发学生课外领会贯通;从师生关系上讲,联系不及中学密切,有的老师可能只是课堂上和同学见面,即使是辅导员,也不像中学老师那天时时在身边叮嘱、教诲。这一切使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尤其是那些在高中阶段各方面都是佼佼者,是教师心中宠儿的学生来讲容易失去心理优势。他们在班委、学生会选拔中面临落选,导致存在感或价值感降低,甚至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无法客观公正评价自己的价值,产生迷失感,便进而通过网络、网络购物,以期通过物质上的满足排解精神上的空虚。

3.攀比思想、享乐主义渗透

通过数据统计,接受本次调查的学生在网络购物种类选择中,90%集中消费物质产品,用于购买图书的仅占2.3%。这说明调查学生的网络购物没有用于知识补充,更多的是倾向于物质享受。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环境不适应、学习迷茫、自我迷失,转而将同学之间的竞争点放到对物质生活的攀比上,通过穿戴打扮填补精神的空虚,获得一时满足。再加上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读书无用论,大学里面就是来混文凭,要好好享受物质世界等的价值观使大一新生困惑、彷徨。

由于存在以上原因,大一新生初入校园很容易陷入网络购物的诱惑。同时,大一新生又有其可贵的优点,可塑性很强。大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自我概念和自我期望逐渐明晰,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知道自己应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深知上网过度会影响学业而尽量抑制上网的冲动。所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利用大一新生自我发展上的觉醒意识和主体意识与心理上的未成熟性对其网络购物行为进行引导。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一新网络购物行为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对于大一新生网络购物对应策略不在堵而在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行为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1.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然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属于高等学校“使人成为人”的课程,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同时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课程主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帮助大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珍惜大学美好时光,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一新生网络购物,其深刻原因在于没有形成正确的、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实现学科性质,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分析认识网络购物的利弊、网络购物成瘾的危害,提高其对网络购物成瘾的思想免疫力,从面促其形成健康的网络购物消费行为和心理,减免网络购物消费的依赖性、成瘾性。

2.课程开设时间、内容具有针对性

从开设时间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一上期,恰逢新生入学之际;从开设内容来看,开篇绪论即“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大一新生认识大学生活,适应大学环境,确立大学阶段学习奋斗目标具有直接指导意义。随后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观、道德法治等内容,着重在于引导学生在生存和发展中恰当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有物质保证而外,更重要的在于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境界。

因此,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大一新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活上的自理、学习上的自觉、管理上的自治、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标上的自我选择等一系列适应事件。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学习、内化,自然会对网络购物行为形成理性认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购物习惯,将主要精力用于构建有助于自己适应新环境的社会支持系统,并在其帮助下完成入学适应任务,这样便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络购物。

三、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积极引导作用

当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行为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并不意味着这个作用自然而然发挥出来。其作用能否发挥及发挥多大作用直接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关。实践证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由于教学方法的传统和落后,已经严重影响该课程的实效,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的积极引导作用也没能发挥出来。因此,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的积极引导作用,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

所谓体验式教学,以“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主张以“体验”角色、生活等为中介,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沟通、交流并形成和谐关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学生深刻情感体验的获得、对价值生成乃至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关怀。体验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引入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大一新生通过体验角色等方式体悟到网络购物对身心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学生知行统一;体验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完成一个项目,增强学生的情感互动,满足学生交往、被认同认可的需要,进而减少对网络购物的依赖、成瘾心理;体验式教学主张在生活的体验中实现道德的转化,可以通过学生对网络购物的体验中辨别网络购物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提高辨别能力,并作出行为选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验式教学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学生讲课。涉及和网络购物相关的话题和内容除了老师讲授而外,可以让学生讲课,如与网络购物有关的诚信、规则等。通过学生讲授,既可以分享经历经验、总结经验教训,又可以加深印象,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

2.运用案例。老师可以精选与网络购物相关的经典案例,通过讲解、分析案例,学生明白网络购物中潜藏的风险。

3.组织讨论。通过设计讨论题目,学生充分讨论,最后得出认识,如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

4.头脑风暴。通过头脑风暴,学生找到更多方法,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又有意义的一种。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直接目的是让大一新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认真思考并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自觉约束管理自身网络购物行为,最终目的是通过充分体验认可认同课程所讲理念,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而奋斗。

大学生网络购物(成瘾)关乎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和谐,关乎祖国的未来发展。充分发挥对大一新生网络购物的积极引导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职责所在。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即采用体验式教学,积极引导大学生尽早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大一新生远离网络购物成瘾拉起一道屏障,有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实现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1]杜丽丽.大学生网购问题面面观[J].新西部,2012

[2]吴明霞等.大一新生网络心理问题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4

[3]段兴利.高校学生社团与新生的入学适应[J].甘肃社会科学,2004

[4]崔时婧.网络影响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

(此文系四川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网络购物成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作者为课题组成员)

ISSN2095-6711/Z01-2015-08-0143

邱林(1975-),女,重庆万州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及法律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体验式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