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教学法初探

2015-03-31江西省龙南中学黄春林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师应新课程教学法

江西省龙南中学 黄春林

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教学法初探

江西省龙南中学 黄春林

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方法。”他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发现和回答自己的疑问。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笔者尝试运用问题教学法转变教学观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 理念 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善导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作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入,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串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由此可见,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直面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更新观念,引导学生“能问”

1.转变教育思想,营造和谐氛围。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种定位确立了教师的支配地位,强化了学生的接受性和服从性。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心灵受到压制,不能迸发出思维的火花,遏止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致力构建一个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志和行为,引导学生探索、讨论。例如,对宗教作用的评价,学生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分析它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在质疑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了主动性,为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空间。

2.明确学习目标,树立问题意识。首先,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使学生意识到“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再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学生认识到产生“问题”对自身思维发展与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责任感。其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要树立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学习,学生知道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有辛勤的汗水,正如科学家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的是,学生懂得“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也是深入学习的启点。”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积极参与、善于思考,养成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的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成为有作为的人,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二、设疑激趣,诱发学生“乐问”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政治教材设计新颖,图文并茂,丰富多彩,教师为了引发学生专注于知识探求和问题求索的欲望和行为,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探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讲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安排学生看纪录片《大国重器》的片段,有的学生产生疑问,如何在新的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认识到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2.介入热点,激发兴趣。政治与经济、文化相互联系,紧扣时代发展。关注时政热点,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关注每日时政,激发学习政治的热情,形成发散思维。

三、积极评价,鼓励学生“敢问”

1.因材施教,激励质疑。学生水平千差万别,他们质疑的积极性、自觉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深刻性都会有所不同。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鼓励,作肯定性评价。“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教师一个赞赏的眼光、一句鼓励的语气、一个肯定的神态都会激起学生心中无限的自信。对于后进生,只要有一处微小的亮点,教师就应该表扬鼓励他们:“你真聪明!”这句话犹如一股暖流给后进生带来无比喜悦。对于优等生,除了肯定外,教师还可以提出高一点的要求,鼓励其创造地更准确、科学、深刻。例如,“你有独特的见解!还有别的说法吗?”“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就想到了,还有更好的吗?”“你的想法很好!还有别的办法吗?”这样既表扬了优等生,又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创造。

2.迟延评价,勇于质疑。迟延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倡导的“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产生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要对设想进行评论,以便参加讨论的人能在和缓、自由的氛围中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数量众多的创造性设想。教学中,迟延评价原则同样值得推广,特别是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同学们对问题的看法不同,为了让同学们充分讨论,教师不应立刻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最后才由老师作总结评价。

3.学会容错,鼓励质疑。笔者一直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的不完整,允许补充;只要你有想法,哪怕不成熟,都可拿出来交流。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教师都应做出积极的反应。教师应做一个倾听者,精心保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情理的问题和“怪异”回答,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启发学生不唯教本,不唯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他们的问题意识,他们才敢于提问。当然,作为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综上所述,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何处理,都需要教师努力研究、探索。教师应以“问题”为纽带,不断提升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ISSN2095-6711/Z01-2015-08-0060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新课程教学法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