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艾米丽·狄金森 “死亡”主题诗歌中的坦然美

2015-03-31西安文理学院熊国芳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狄金森死亡天堂

西安文理学院 熊国芳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女诗人,她的一生短暂而神奇,创造大量的优美诗歌。在其六百多首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中,狄金森通过她独特的视角,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于死亡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在她的死亡诗歌,我们看不到死亡的阴森与恐怖,看不到作者面对死亡的恐惧,却能体现一种独特的“美”——作者面对死亡的坦然心态。从狄金森的生活经历,解读她钟情于“死亡”诗歌的原因,可以领略诗歌中的独特魅力。

一、艾米莉“死亡”诗歌形成原因——见过太多死亡

诗人钟爱死亡主题的诗歌,除了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她的孤独与对现实的绝望之外,另一个原因与她亲眼目睹和经历太多生离死别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9 世纪中叶,美国因霍乱、伤寒、结核病的广泛传播,死亡人数与日俱增。加之当地的墓地就在迪金森寓所的附近,使她一次次亲眼目睹令人难过的葬礼。此外,亲人好友的相继离世也使她的身心备受折磨。姨妈、侄子的去世,她喜爱的诗人、牧师、导师、朋友也相继辞世等。总之,在1860 至1874 这几年间,父母、亲友等的离世,使她身心备受打击,她也对基督教的万能作用产生怀疑。由于她断然放弃宗教信仰, 她因此失去了的心灵慰藉, 加之接二连三的死亡打击使她陷入深深的痛苦,挣扎,对于孤独一生的狄金森来说, 心无所依,死亡无疑是最令她心灵震撼的主旋律。同时, 悲痛也促使她对“ 死亡” 与“ 永生” 作更深入的探索,对死亡这个哲学命题进行深刻而不倦的探索。

二、“死亡”主题诗歌中的独特魅力 —— 面对死亡之坦然美

纵观中外古今的文学, 死亡是其永恒主题之一。死亡, 预示着生命的终结,自然界中的万事都有生命终结的一天,而我们人人都要面对它,或早或晚。对于死亡, 人们心中往往笼罩着一丝恐怖的神秘。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死亡,或神秘、或悲伤、或恐怖。人们恐惧死亡,歌颂生命。而在狄金森的诗歌中,她给我们展示了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她认为死亡就是去天堂感受美好,是人最后的归宿,是归途。在她的诗歌“Going to Heaven!”(去天堂),她写道:

去天堂!

……

可是必将做到

就象羊群夜晚一定回家

给牧羊人来关照!……

在狄金森看来,人,迟早都会去世。死亡是通往天堂的必经之路,天堂里虽然也会阴冷和悲凉,但是她认为,去天堂就像是羊儿夜晚一定要回到羊圈一样,人死后去天堂就是归宿,是回家,是必然要做的事,是回到“牧羊人”“温暖怀抱”的必由之路,体现了作者面对死亡的坦然态度。

在另一首诗歌Ashes (灰烬)里,诗人把人生的过程描述成火焰燃烧一般,“灰烬代表有过火……”在这首诗里,作者认为人生就如火焰一般,会经历灿烂的辉煌(旺火强焰),最终化为灰烬,然后让后人(化学家)去评判你的功过得失(变成什么碳酸盐)。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对待死亡(化为灰烬)的平和心态,视死亡为人生必由之路,出生,经历人生的盛期,到最终熄灭,化为灰烬,都是正常的人生旅途,可见作者面对死亡是多么的坦然和平静。

在“I Died For Beauty But Was Scarce ”(我为美而死,对坟墓)这首诗歌中,作者认为, “我”是“为美而死”,而“我的近邻”则是“一个殉真理的烈士”,他是“为真理”而死,美和真理一家人,是兄弟。在这首诗歌中,诗人用委婉的笔触、质朴的语言、意义深邃的意象,表现出自己面对死亡的平静,展示出一幅静态的画面。为美和真理而献身,死得其所。在这里,狄金森把死亡看作是对美与真理在地下相遇,而美与真理是人类毕生所追求的,在她的诗中,生命的追求得以延续。

在另一首诗“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因为我不能够停下等死),读者可以发现其真正的内涵:死亡并非毁灭,而是生的延续;死亡是通往永恒的必经之路, 死亡之路是美好的,充满欢乐和浪漫。她的这种思维也符合自然宇宙观的哲学思想,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从出生、成长、成熟到衰亡的规律。在1886 年,狄金森临终前几天写了一张字条,上面只有两个英语单词“Called back”(归)。在作者看来,死亡即“回归”,回归到人应该去的地方。“归”字,契合了诗人的生死意识,表现出作者面对死亡的态度,表达出作者视死如归的平静和坦然之美。

三、结束语

狄金森不同寻常的经历造就了她的人生,成就了她的“死亡”主题诗歌。但是,在她的“死亡”主题诗歌中,我们看不到阴森恐怖,而是一种艺术的美感。再苦再难的人生,连死亡都可以坦然面对,还有什么可怕的。她的死亡诗歌,不仅描绘出了作者对待死亡的坦然的态度,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死亡的独特诠释。死亡在诗人眼里不再是阴冷、黑暗、魔鬼、恐惧, 而是将它视为通往永生的捷径。对永生的期待,使人们相信,生命虽然短暂,但经过死亡,就可走向永生,延续到无限。在诗中创造了一个新的意境层面:人不再被死亡所征服,坦然面对死亡,就是最美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

狄金森死亡天堂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天堂湿地
鸟天堂
我的朋友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
天堂游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