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2015-03-31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洪煜玲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校企党员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洪煜玲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关。可简单理解为,学校方和用人单位联合办学定向地培养专业人才,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共赢。如何在校企合作中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充分的发挥党建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对于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校对在校学生主要培养相关的理论知识,用人单位为这些学生提供最直接的实践机会,将理论与实践操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直接把教育由课堂延伸到社会生产中,这种模式下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可以得到很好地培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校企合作模式也有弊端,由于企业自身的逐利性并且带有明显资本主义色彩的价值观,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容易逐渐被这种价值导向所束缚。这就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党员党性薄弱

保持党性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所应当具备的政治素养,同时党性也是党组织评估一名共产党员的重要标准。然而部分学生的入党动机普遍存在问题,为了争取入党的机会,在入党之前的表现十分积极,当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党员之后,在实际的生活中并没有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存在着党性缺失的现象,对于同学的服务意识不够,带头意识不强,更有甚者把党员身份作为一种特权身份,通过利用身份的便利性谋取利益。追究其根本就是由于当前学生党员的党性问题,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来要求自己,在行为上并没有切切实实的做到为人民服务,这种党员虽然在组织关系上入了党,在思想意识层面却没有达到一个合格的党员应有的高度。

2.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重视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从而忽略了关于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所以很多党员在党的理论基础上是十分薄弱的,基本很少有学生党员愿意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参与常规党的相关理论学习中,很多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认为这种组织学习活动十分枯燥,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在举行党的相关理论学习活动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学生党员迟到、早退甚至出现缺席的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党员的党的理论知识的缺失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方面,自身的学习意识不高,另一方面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党性缺失的表现,需要引起当前高职学校党务工作者的重视。

3.党建活动参与程度不高

党建活动是党组织的常规活动,基本党建活动主要包括:党课、学习讲座、研讨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这些活动是党建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传统的党建活动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入党的学生对于传统的党建活动并没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只是把这些当做“必修课”一样去参与,导致了这些活动在实际的操作中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起到教育和培养党员的作用,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对于党建活动的兴趣,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开始厌烦,不乐于参与这些活动,那么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就荡然无存了,所以高职院校的党务工作者应该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以保证党建活动切实的能够给学生党员带来更多的精神上的受益。

4.党员的发展与教育存在困难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党员培养相对比较困难,一般培养党员都需要花费至少三年的时间,但是学生在校的时间并不会太长,到了二年级或者三年级就要开始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那么这就导致在党员的培养时间上显得十分紧迫,同时从实际操作上来看,由于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到企业中实践,正常的“三会一课”都无法得到开展,对于预备党员的跟踪考核操作起来也变得相对困难,由于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党员的发展以及教育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党员的思想建设以及组织建设问题更加寸步难行。

三、关于在高职学校学生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建议

1.以高职院校实际情况作为党建理论工作的基础

高职院校需要改变以往的党建工作思路,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适时的更新党建工作相关理论,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其主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到企业中实践所学到的知识,并且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一线高技术人才,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学校的党建工作应当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校内的培养还是在企业中的培养都始终贯彻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条件下,充分的结合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成长规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来进行党的理论工作建设,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理论的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各项活动。

2.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保证党员的质量

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党员培养,可通过加强学校党务工作者与企业党务工作者之间的联系来协同处理,对于在实习期内要入党的学生,可由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依照入党标准进行实际的考察,同时随机听取企业内部群众对学生的评价作为转正的依据,而学生亦需要定期的向党组织缴纳相关的材料,这是入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对于这些材料的真实性调查也是学校党务工作者的工作之一。通过企业和学校双方的监督和评估能够促进学生较快的培养自身的党性,使其不断地能够克服自身的困难,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入党的标准,同时在这样的模式下也可以很好的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有利于维护党组织的纯洁性。

3.加强党建活动的组织创新

随着时代飞速发展,网络、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在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显现出来。与时俱进是我党先进性得以保持的关键,党建工作可以借助这些现代技术进行创新,所以在开展党建活动的时候可以适当的依托网络媒体来进行:其一,以学校校园网为传播载体构建网络党校模块,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通过现代技术完成远程的党的相关教育。其二,结合当前主流软件,如腾迅QQ、微信、微博等,搭建专门的党员教育交流平台,并进行适当的推广,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分享党的理论知识。其三,创办电子版的党报,可以基于当前3G 或4G平台来建设手机党报,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实时性,同时能够时刻的提醒学生时刻保持着作为党员的高度责任感。

4.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

依托当前校企合作模式所带来的便利,开展更加丰富的党建活动。可以在学校的组织下对企业进行考察以及对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调研等,一方面结合当前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学生更直接了解社会。同时还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等。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需要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让更多的同学认识到党员的先进性与责任感,在这培养党员素质的同时也将会激起更多学生入党的欲望,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可以让整个党建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同时形式上也更加丰富。

四、结束语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生党建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的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能一味的照搬理论同时在当前的教育以及党务建设发展的情况下,吸取其他高职院校党务建设工作经验来操作。对于党组织建设相关活动开展,需要充分的发挥党员群众的创新意识开展丰富多的党建活动来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加入到组织中来。

[1]罗玲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党建工作创新研究党建理论,2013.2

[2]陈 飞.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04

[3]范 杰.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02

[4]肖 芬,蔡勤生.校企合作做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策略[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11

[5]林俊云.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8

[6]洪煜玲.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7]洪煜玲,郑士林.大学生党建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途径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1

[8]洪煜玲.充分就业背景下的党建与职业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5.09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校企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