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进程中科研服务社会评价体系研究

2015-03-31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转型院校评价

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 田 苗 王 庆

一、引言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在科研建设方面要融入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共建共享。“意见”凸显了转型院校科研工作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长久以来,不论是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高校,对教师科研成果的评定大多是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发表期刊的级别,申请项目的多少、申请项目的等级以及科研经费的多少来测定的,而这些同时也作为评职称、晋升和福利津贴的依据。转型发展背景下,更加重视的不再是科研成果产出的数量,而是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或者说,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是否成功,不在于学校培养了多少人才,也不在于学校教师有多少数量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这些人才是否能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及学校教师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如何改变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转型发展背景下的科研成果产出方向,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进程中科研工作的特点,构建转型院校科研服务社会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二、相关研究动态

对高校科研服务社会评价问题的研究始于1993年,郑挺对高校科研为社会服务的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提出解决对策。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探索方面。王小华分析了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路。张莉、吴桂先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视角探讨了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王玉娥指出,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于鲲认为,可以利用高校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许明探讨了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蒋科兵、刘期达分析了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张新蕾、吕军等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分析了民族院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孙玉丽、许飞进行了转型期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研究。张宁指出,应坚持应用型科研导向,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邱绍雄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例,指出了地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郭依正、崔海源等分析了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

三、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进程中科研评价工作的特点

1.需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朝着应用型大学的方向努力。重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校期间要狠抓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双师型”的要求,这并不意味着要教师摒弃科研,只谈教学。教学是立校之基,科研是强校之本,二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首先,横向来看: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提高。科研是建立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的提高。如果一所大学只满足于课堂教学,会使教学内容滞后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丧失了科研的激发,课堂教学会失去活力。其次,纵向来看:教学是认识已知,科研是探索未知。教师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可以及时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同时将最新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和创造力。高质量的教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高质量的科研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支撑。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其协调、可持续发展。

2.需要明确科研评价指标选择的导向性和层次性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大学,强调科研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科研成果能够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程度,基于社会贡献度视角选择评价指标。同时,事物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在选择评价指标时,适当采用较高层次的指标。这些指标虽然目前尚不能达到,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种具有层次性和导向性的指标可以推动转型院校向更高层次发展。

3.需要搭建好转型院校与政府、企业的沟通平台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否真正做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离不开企业与政府的评价。在探索转型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转型院校需要充分与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合作,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了解企业的科研需求,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搭建好转型院校与政府、企业的沟通平台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进程中科研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1.转型院校定位不明,科研评价工作找不到方向

在转型发展的大浪潮下,部分高校定位不明,盲目追求综合性、研究型方向发展。部分转型高校科研评价仍然是借鉴省部级高校的经验,这对学校的科研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其不适应性逐渐显现出来,部分教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与职称晋升,片面追求“短、平、快”,只重产出数量,忽视成果质量,产出的成果对社会贡献度不高。

2.教师社会服务意识滞后,科研服务社会的成果不多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社会服务意识不强是造成可以服务社会的成果不多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晋升职称。虽然,晋升职称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激励作用很强,但只对有晋升需求的教师有效。当这部分教师实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后,产出的科研成果急速减少,能够服务社会的科研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可见,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多数教师在科研服务社会方面,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层次。

3.转型院校与企业、政府合作不够,科研服务社会的实施效果不明显

对于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来说,面临着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不能得到企业及政府的信任与合作。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寻找合作伙伴时,更倾向于投资少、见效快且科研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地方本科院校不论是在师资水平还是实验设备方面,都与重点科研院所存在一定差距。企业对地方高校持有怀疑态度和不愿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五、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进程中科研服务社会的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1.科研服务社会的评价原则

有效地对科研服务社会进行评价,需要有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转型院校应高度重视科研服务社会的成果评价与考核。首先,引导性原则。科研评价的对象主要是教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师的科研潜力,因此,应遵循引导性原则。如果目的偏颇去制约和限制教师,将会损伤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无法达到评价的目的。其次,统筹兼顾原则。一要统筹兼顾教师本人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二要尝试建立分层激励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激励手段的多元化与动态化,以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实现“效价”与“期望值”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兼顾教师科研的社会贡献度与个人发展;三要统筹兼顾转型院校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促进转型院校科研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2.科研服务社会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科研评价目标的具体表现,也是构成目标的具体要素。不是建立在目标上的指标没有实际意义。转型院校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因为研究型大学重在前沿理论的研究,应用型大学重在与企业、政府部门相结合,开展应用型研究,产生社会效益。因此,转型院校的科研评价指标不能再照搬参考研究型大学,一方面降低论文数量指标,突出项目;另一方面延长评价周期,给项目的启动、运行留有时间。

3.科研服务社会的评价思路实施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科研提出的要求,是在新的评价体系下,运用校内外资源,提高教师服务社会意识并调动其积极性,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在具体实施方面,可分以下阶段进行:第一,通过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测评各部门教师的科研工作完成情况,得出其投入产出比,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第二,依据考评结果和院校的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科研投入的重点方向。第三,对于科研成果不理想的个人和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加强管理。第四,分别建立不同学科的科研评价,促进学校科研服务社会职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结束语

随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如火如荼的进行和深入,科研服务社会的职能愈发突显。转为应用型大学并不意味着放弃科研,而是要更加强调科研的重要性与实用性。科研评价体系的转型和创新不仅对产出服务社会的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激发地方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动性与创造性有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进程中,应大胆尝试新的科研评价体系,力求做到以科学研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科研成果带动社会进步。

[1]张 波,叶 晓.应用型大学的科研评价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5.01

[2]许 明.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8

[3]蒋科兵,刘期达.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14.02

[4]邱绍雄.地方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湖南理工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云梦学刊,2013.07

[5]杨 欣,陈迪钊等.发挥地方高校科研优势,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J].广州化工,2013.09

[6]焦 铬.地方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猜你喜欢

转型院校评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