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2015-03-31张玉华柴秀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吉林省城镇化

□文/张玉华 柴秀智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长春)

2010年以来,吉林省不仅进一步加快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还提出了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吉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不仅是以“三化”统筹、“三动”并举以及民生优先为指导原则的过程,而且还是充分调动和协调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系统进程。因此,吉林省职业教育如何为这一系统进程提供智力和人力资源保证,无疑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与影响

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发展之间向来是紧密的互动关系。世界经济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证明,凡是经济转型时期,职业教育的作用就愈益明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会随之增加。

1、经济是职业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前提,经济的发达程度、产业的构成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规模的发展、质量的提高、结构的调整、经费的增长、设施的改善、队伍的建设等都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职业教育越发展,反之则越落后。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对职业教育形态具有直接影响力。因此,生产的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职业教育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2、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即职业教育的经济贡献。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它通过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类合格劳动力、进行技术革新、改进生产方式、调整和缓解结构性失业、提高个人和社会收益等,实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现代农业推进计划与吉林省农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吉林省是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农业历来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施现代农业推进计划,推动农业大省向农村经济强省转变是吉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实施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客观上要求吉林省积极推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目前,吉林省农业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农业职业教育供给总量不足。由于我国长期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导致教育资源东西、城乡配置严重不均衡。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市流动,使得农村教育资源越来越匮乏。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农业职业教育质量急剧下滑,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数量也呈明显下降趋势,一些农业职业中学已转向普通高中,与当前国家重视农业职业教育的政策形成反差。此外,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信息不对称,广大农民接受教育的机会缺乏。农业职业教育供给质量不高。

2、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层次不完善。在实际中,吉林省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着联系不紧,甚至割裂的情况,影响了农业职业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农业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各教育类别与层次之间协调、衔接不够,从而造成重复办学、教育资源浪费,制约了农业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办学主体功能的混乱。农科教自成体系,尽管农业科研与农业职业教育系统的各个组织机构都在为农业与农村发展各尽其责,但其无论在微观还是在宏观管理方面都是相互分割的,进而使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职业教育系统之间缺乏横向联系与纵向协调,很难形成合力与合理分工体系。

3、农业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吉林省对农业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但从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工作的实践的总体情况来看,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在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支持的背景下,有的县市政府甚至挤占、截留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农村教育经费缺口,使得农业职业教育公用经费难以获得相应的保障,农业职业教育学校运转较为艰难。尽管从长期收益来看,加强农业劳动者的教育投资,通过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进而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从而为农业企业带来简介利润。然而,由于教育投资的周期性较长,再加上企业与农户之间并没有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因此大部分企业对于投资农业职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三、特色城镇化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对吉林省职业教育的影响

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向均衡协调转变是转变吉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吉林特色的城镇化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对吉林省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特色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加速吉林省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的转移。大量新增劳动力进城后面临择业、安家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将冲击城镇的现有从业、就业格局,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结构性失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职业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历史证明,提高农民的职业教育水平,是确保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有效措施。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即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更容易实现向乡镇企业和城市二三产业的转移。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有适应进城务工需要的一技之长,既有利于城市“新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又能缓解就业压力,实现行业、职业的人力资本梯次跳跃,同时拉动农村教育的普及。

2、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加剧现有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长期在城市就业,其自身及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日益凸现出来,进入城镇的“移民”及其子女就近到城市中的正规学校接受教育,势必使现有的满负荷运转的城市中小学校不堪重负,加剧教育资源紧张。迁移到城市里的农村移民素质相对较差,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城市基本的生活需要。他们必须具备基本的读写运算能力,必须学会如何在与过去所熟悉的地方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其家庭成员马上面临着许多新的学习需求,这无疑扩大了对成人教育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增加教育资源供给,特别是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就具有重大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3、补充城市技术人员缺口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职业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我省特色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将有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业布局合理、经济发展强劲的地方城镇迅速兴起,这必然进一步带动对于相关产业高水平技术人员等相关职业人才的需求,并进一步加剧高级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根据城镇化进程特别是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职业人才的供给,从而为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进程提供人才保障。

[1]陈明昆.中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10.3.

[2]陈沛富,闫智勇,郑晶珂.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的误区与反思.职教论坛,2013.30.

[3]陈嵩.职业教育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对策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吉林省城镇化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