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结合快速离心收缩训练对人体踝关节肌力影响
2015-03-30杜龑高颀
杜龑 高颀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众所周知,运动损伤是影响运动员系统训练的重要原因。离心力量训练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改善运动成绩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观察法与实验法,招募足球专项受试者20人,针对其踝关节屈伸肌群的肌肉力量进行训练。结果发现,经过为期6周的向心结合快速离心训练后,受试者踝关节周围肌群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均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离心力量 离心收缩速度 下肢快速力量 等速力量测试
一、前言
力量是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肌肉力量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源[1]。在竞技体育中,力量素质是运动员体能训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所有身体素质的基础素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它还是运动员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而且肌肉力量也是提高运动成绩和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
快速力量也称速度性力量,是指神经肌肉系统以尽快的速度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用力的能力,其大小取决于肌肉的收缩力量和收缩速度,是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高地发挥力量,快速克服外界负荷的能力,并在高速收缩的过程中表现出最大肌力[2]。一般来说,快速力量有三种特殊形式:爆发力、反应力及弹跳力[3]。这种能力在许多运动项目中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指标[4]。尤其是在以足球运动员的拼抢、跳跃、传球、射门都动作的完成过程中,快速力量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2009级足球专项运动员20名,身体健康,近一年内无下肢运动损伤及其它限制上下肢运动的疾病。所有受试者由同一名教练员指导专项训练,执行相同训练计划。试验期间,所有受试者除参加常规专项训练外不进行其他形式的力量训练,正常饮食,禁止服用蛋白粉等有助肌肉力量增长的营养品。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力量训练、离心训练相关资料。通过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检索,查阅了有关力量训练、离心训练等中文资料与期刊,并泛读了《运动生理学》。
2.实验法。测试前,详细说明测试要求并进行预测试,使受试者充分熟悉测试动作和流程。实验第一周、最后一周对快速组和对照组的受试者分别使用BIODEX SYSTEM 3.0等速力量测试系统测试,测得伸膝肌群、屈膝肌群的向心、离心峰值力矩及达到峰值力矩的时间等相关动力学参数。
3.数理统计法。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实验前和实验后快速组和对照组的组内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处理,对组间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定义为: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
三、结果
(一)快速离心训练对踝关节周围肌群向心峰值力矩(60°/s)的影响
受试者踝跖屈肌群向心收缩的峰值力矩有所增加。与训练前相比,踝跖屈肌群向心峰值力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踝背屈肌群群向心峰值力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二)快速离心训练对踝关节周围肌群向心峰值力矩(180°/s)的影响
受试者踝跖屈肌群和踝背屈肌群向心收缩的峰值力矩都有所增加。与训练前相比,踝跖屈肌群向心峰值力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踝背屈肌群向心峰值力矩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快速离心训练对踝关节周围肌群离心峰值力矩(180°/s)的影响
受试者踝跖屈肌群和踝背屈肌群离心收缩峰值力矩都有所增加。与训练前相比,踝跖屈肌群离心峰值力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踝背屈肌群离心峰值力矩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四)快速离心训练对踝关节周围肌群向心收缩达到峰值力矩的时间(180°/s)的影响
受试者踝背屈肌群向心收缩到达峰值力矩的时间有所增加。与训练前相比,踝跖屈肌群向心收缩到达峰值力矩的时间保持不变,踝背屈肌群向心收缩到达峰值力矩的时间有所增加,但两者均不具備显著性差异。
(五)快速离心训练对踝关节周围肌群离心收缩达到峰值力矩的时间(180°/s)的影响
受试者踝跖屈肌群与踝背屈肌群离心收缩到达峰值力矩的时间都有所减少。与训练前相比,踝跖屈肌群离心收缩到达峰值力矩的时间有所减少,踝背屈肌群离心收缩到达峰值力矩的时间也有所减少,但两者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
四、结论
(一)经过为期6周的向心结合快速离心训练后,受试者踝关节周围肌群最大力量有显著提高。
(二)经过为期6周的向心结合快速离心训练后,受试者踝关节周围肌群快速力量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英波.现代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
[2] 南仲喜,王林.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万德光.现代力量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 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