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索与分析
2015-03-30耿晓飞
耿晓飞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科学的力量训练工作,不仅能够起到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目的,而且还能够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降低训练过程中伤病问题对运动员运动训练造成的不良影响。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作进行了研究,在简要分析了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系统化实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在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希望对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工作的科学化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 力量训练 柔道运动员
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良好的力量素质,是促进其专项技术的掌握,提高其全面的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也是开展科学的柔道运动训练的基础和前提。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科学的力量训练工作,不仅能够起到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力量素质的目的,而且还能够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降低训练过程中伤病问题对运动员运动训练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开展柔道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工作时,一定要重视力量训练工作的实践和研究。
一、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系统化实施
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作是一个多年的、系列化的过程,因此,在开展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作时,教练员一定要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进行系统化的实施。
首先,在训练的开始阶段,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通常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此时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作,应以游戏法或者是比赛法为主,通过多种训练手段的使用,在全年周期背景性分布的情况下,采用低强度的、冲击型的方法来完成。
其次,在训练的初期专项化阶段,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在继续保持了开始阶段的综合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应重点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提高运动员的肌肉-韧带装置的牢固程度,并在下一阶段的训练中,通过消耗性的脂肪成分来预先跳跃性的增加体重。因此,针对此阶段的上述训练特点,就应注意采用中等强度的冲击性的方法、动力性和重复力量练习与循环训练和经典破浪型等方式来科学的开展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作。
再次,在深入训练阶段,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的重点则在于改善其所具有的速度-力量能力,运用高强度的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水平,并有针对性的降低运动员体重中的脂肪含量,促进运动员最大用力的提升。因此,在这一阶段,教练员在针对运动员开展力量训练工作时,应注意练习器和杠铃练习的应用,在全年训练周期中,在经典波浪型安排力量负荷的情况下,开展最大力量的训练。
最后,在竞技完善阶段,开展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作时,是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继续完善其速度-力量能力、纯力量能力以及力量耐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力量训练的量和强度不断的增长,此时就可以使用杠铃和练习器上的各种练习,使用冲击性、最大的和重复性用力,也可以有针对性的间歇训练的各种方案,来提升运动员的力量水平。
二、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确保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成效,在训练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教练员应针对运动员柔道运动损伤的性质,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应用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在柔道运动中,运动员最长出现的运动损伤是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以及指关节韧带的微撕裂和撕裂。如果不重视这些运动损伤的出现,往往会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甚至会使其长时间的丧失工作能力。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避免上述损伤的出现,就必須要有针对性的使用能够增加运动员肌肉韧带装置的牢固程度的力量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例如:在柔道运动员训练的早期阶段,有意识的开展强度不高的冲击性练习。
其次,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必须要结合专项进行,而且要具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在针对柔道运动员开展力量训练工作时,必须要紧密结合柔道运动专项的特点,从绝对力量、快速力量以及力量耐力等多个方面入手,促进柔道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全面发展,并要注意尤其要突出速度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不断的得以提升。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所开展的力量训练要有针对性。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开展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使柔道运动员专项运动技术能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在开展具体的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时,一定要要注意具体的针对每个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找出阻碍其力量素质发展的薄弱环节,并据此有针对性的制定力量训练计划,开展力量训练工作,促进运动员力量素质和专项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最后,要注意遵循力量训练的程序科学开展。在开展柔道运动员柔道力量训练时,在每次力量训练之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训练结束之后,则应注意做好整理活动和放松活动,这些程序缺一不可,如果教练员不加重视,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提高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而且还会影响到训练的质量和成效。因此,为了降低运动过程中,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获得超量恢复,提高训练成效,一定要注意严格按照训练的一般程序开展训练工作。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司秀英.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受伤机制、致因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28).
[3] 郝新艳.从竞赛角度认识柔道项目训练规律[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3(04).
[4] 刘斌,徐坚.核心力量训练的应用与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