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

2015-03-30顾宇春

大众标准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预防为主外滩谓之

● 本刊记者 顾宇春

《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出台的目的就是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提出预防监控和治理措施,为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开展有效预防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

其实,“预防为主”是一个老话题了。“预防”就是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预防”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时候我们要培养正确的读书姿势,做眼保健操来预防近视;在家里我们会备一些药物,预防感冒、拉肚子等;上下班高峰期,交警会在各大路口疏导车辆,预防发生交通拥堵……诸如此类的事情真是不胜枚举。

《黄帝内经》中提到:“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意思是说与其以后治病,不如开始就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世界上,最经济最有效来获取健康的方法,也是预防。笔者有一位朋友,每天早上都坚持跑步上班,无论寒冬酷暑。他告诉笔者,三年来只得过一次感冒,还是去年回老家过年的时候。

相比于生活中的各类“小预防”,在生产和工程施工中的“大预防”更是及其重要,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并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其中,“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患于未然,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而在施工过程中的预防,就是要识别危险源,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对应的办法,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东汉政治家荀况在总结军事和政治方法论时,曾总结出:“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要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施工或者生产必须要走以防为主、监管为辅之路。这是人类发展实践证实的科学真理,也是目前最先进、最有效的手段。江泽民同志任上海市市长时曾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显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要比事故发生后再去积极处理、补救,所造成的损失小得多。并且,安全事故一旦发生,除财产损失外,极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7世纪前,人类的安全认识是宿命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认识提高到经验论水平,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20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系统论的基础上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安全文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安全认识也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因此可以说,“预防为主”是安全史学总结出的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策略。

2014年国庆期间,为了控制人流量,四川省九寨沟启用了国内首款利用大数据预测客流的系统,该系统可以预测未来3日内前往九寨沟的游客数量,有效防范出现游客滞留情况。作为“预防”的反面,发生在2014年跨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令人悲痛万分。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正值跨年夜活动,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滩迎接新年,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进入和退出的人流对冲,致使有人摔倒,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多人受伤。而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对人流量预估的不足和对环境预防的不足占主要作用。

可见,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防范的重要性。当伤亡事故发生后,无论政府有多么积极重视的态度,快速有效的措施,或者我们有多么悲天悯人的情怀,心灵至诚的祭奠,都无法挽救那失去的生命。逝者安息的话语更是一种无奈,与其如此,不如做好预防工作,看他们纯真的笑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源头中就找到安全隐患并消除它,即使不能“清如许”,也可最大限度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

猜你喜欢

预防为主外滩谓之
慢性心衰用药 预防为主 规范治疗(上)
慢性心衰用药 预防为主 规范治疗(中)
慢性心衰用药 预防为主 规范治疗(下)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预防为主 持续改进——记中丽制机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
上海外滩夜色
钱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