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的创新发展思路
2015-03-30重庆五一技师学院余秋宏
重庆五一技师学院 余秋宏
一、技工院校的发展现状
技工院校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阵地。一直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是技工院校的目标。因此,对于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来说,加快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的技工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技工院校的教育,还是不能完全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常体现在办学条件的薄弱,以及发展不均衡等方面。所以技工院校的培养能力和质量是有待提高的。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我国的技能型的人才队伍建设中,面临着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因此,随着全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在很多时候会出现劳动力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显现出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愈加突显。通过有效数据证明,这些逐步从东部沿海扩散至中西部的地区,可以说是从季节性演变为经常性。
二、技工院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招生难、生源少。技工院校虽然有着很高的就业率,却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招生日渐困难的威胁,并且生源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尤其是当前社会重学历的观念较重,社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的接纳范围比较狭窄,从而导致技工院校成为许多学生不得已的选择。
其次,师资队伍匮乏,如文化技术理论的教师比重大、实习的指导教师偏少、高级职称教师偏少等,在专业建设及师资建设方面显得比较苍白。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和素质需要不断提高,尤其是现代工业化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需要提高。
再次,学生无法获得学历认可。当前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依然较为偏重,尤其是初入社会的求职者,通常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如无法获得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证书,从而使他们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在工资级别、福利、待遇上、以及使用上有着很大差距的。尽管技工院校的学生就业率高,但是普遍从事机械制造、操作等技能型强的工作,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职业空间狭窄。
三、技工院校的创新发展思路
1.创新办学思路
在创新办学思路的引领下,一定要深化工学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的改革,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要提高培养的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从而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建设并重的发展之路,坚持走与市场紧密结合人才推行模式,实行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培养社会急需、企业欢迎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特色办学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学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技工院校一定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尽可能稳定学制教育规模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如社会培训、短期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以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活力,增强技工院校的竞争能力。
2.拓宽办学模式
技工院校坚持以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制度。为了加强校企合作,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支持行业企业、大型企业举办技工院校的活动,积极推广技工院校自办企业和实习工厂的模式。同时也要鼓励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展一些学徒的培训,与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的改革、师资的培养、技术的研发等方面对接,课程设置与产业的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校提升办学的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加快培养企业青年技能人才。
3.优化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上,重视长短结合、主干与辐射贯通,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专业设置中注重把四年制、三年制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开办了一些时间灵活,口径宽窄适中的短期培训。在专业建设上注重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在专业改造时注重增强专业适应性,骨干专业特色突出,体现出长线与短线相结合,主干与辐射贯通,学历与培训互补,宽口径与窄口径并存的格局。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师资培养力度,通过一些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成长,使他们享受一些政策津贴。例如,可以支持他们参加国家或者省技能大赛;可以采取名师带徒的任教形式培养新教师;可以聘名师在学校任教;可以开办技工院校师资进修班。
5.加强技工院校招生工作
每年要定期举办技工院校的招生宣传活动,了解本地区的劳动力需求、生源情况以及学校的办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适龄青年以及企业职工进入技工院校学习和深造。重点支持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活动,扩大技工院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促进技工院校发展,创设各类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