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培养与通识教育

2015-03-30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常岩婷马苏娟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专才通识理念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常岩婷 马苏娟

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社会在进步,人类各领域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不断发展的环境中,人类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而教育者之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本质的探究也从未停止。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教育理念进行解读,可以窥探到教育学者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于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认识上的差异。可以说,教育理念是教育学者乃至整个民族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

在回顾我国教育理念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古代的教育理念是重道德而轻功利,注重的是人思想和灵魂上的提升;到了清朝末期,我国才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当时的教育理念是“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经济发展成为第一要务,基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借鉴原苏联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出现转变,教育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对口人才,至此,“通才教育”转向“专才教育”。当人们把过多的目光集中在“专才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人,仍然坚信“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绝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直到上世纪末,“专才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通识教育”又回归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一、通识教育

伴随教育学者对于教育现状的不断反思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视线逐渐转向了“全人培养”。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是第一个把“全人培养”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大学教育当中的人,并把这种教育称为“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但是“全人培养”并不等同于“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又被称为“通才教育”“普通教育”和“一般教育”等。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既是教育理念又是教育目的,是教育资源整合的全新模式,是全新的知识体系构建模式。

二、全人培养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各种素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如果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曾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因此,教育的本身远不止收获多少知识,掌握多少技能,而是关乎人性培养的事业。“全人培养”的关键就是如何能够达到“全”的培养目标。

《辞海》关于“全人”的解释为:指善于契合天然而又应合人为的全德之人;指完美的人;肢体齐全的人;指整个人、整个面貌;保全人的身体和生命;指保全百姓。“全人培养”即是从以人的全面、完整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反对的是以功利的眼光培养工具化的人。

三、全人培养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1.“全人培养”是“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

“通识教育”是在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的教育现状下提出来的,所以它的提出丰富了教育理论,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一条不拘泥于“精英教育”的具有更加开阔视野的教育途径。“通识教育”的提出使低头前行的教育学者停下脚步,对现代教育和教育本质进行反思和重构,最终找到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培养完整、和谐的人,即“全人培养”。

2.“通识教育”是“全人培养”的重要途径

“全人培养”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来源于外在因素,另一种来源于个人内在因素。“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它在外在体制上为“全人培养”提供了保障并使之得以实现。

3.“全人培养”和“通识教育”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通识教育”和“全人培养”共同构建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全人培养”是“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通识教育”是“全人培养”的途径,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

[1]刘 颖.除旧布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高等教育的接管与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林治平.中原大学实施全人教育之理念与实践之研究[C].林治平.全人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财团法人基督教宇宙光传播中心出版社,1996

[3]弗洛姆.E.孙恺祥译.健全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4]黄坤锦.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德)卡尔·雅斯贝尔斯.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6]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专才通识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通识少年“种”石油
科技型企业专才和通才、交互记忆系统与双元创新关系研究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通识少年·拿破仑
如何驾驭“不服管的专才”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