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信及其对学生的培养

2015-03-30庆,罗

当代教师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过分信心学会

王 坤 庆,罗 正 鹏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论自信及其对学生的培养

王 坤 庆,罗 正 鹏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人格、能力和价值等的确信,是对现实自我的悦纳与良好预期。自信对引导人过美好生活具有积极作用。如果一个人不自信,就会缺少内在的支撑与激励,给人的生活和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此,人们都在致力于获得某种自信。然而,自信形成以后,也容易出现把握不好而过分自信的情况,同样会造成种种危害。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自信和恰当提升自信,并自觉主动地防范不自信与过分自信,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乐观地走向美好未来。

自信;过分自信;自信价值;教育价值

自信是人生的重要支柱,也是一个人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精神风貌的重要表现。然而,人们对自信也极易产生不恰当的理解而出现认知偏差,要么优柔寡断,缺乏自信;要么刚愎自用,过分自信。这两者都不是恰当地拥有和保持自信,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生的种种失误。本文拟对自信的概念理解及其对学生的培养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以期能够抛砖引玉,推动自信研究之深入,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自信有所裨益。

一、自信含义的解读

动物出生不久,就能依靠本能实现自理,然而,人不像动物,人出生时非常软弱,又有漫长的儿童期,因而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这也容易使人形成依赖性,并常常产生不自信的毛病,从而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开发内在潜能。换言之,一个人不自信,往往过于依赖他者,不能自立自强,不能独立自主,也就很难拥有成功和自由。可见,人固然需要依赖社会与他人,但更需要自强与自信。

那么,什么是自信?人们通常的理解是“相信自己”,《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也是“相信自己”。《心理学大辞典》的解释是,自信,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个体由对自己能力、品格和力量等的肯定的评价而产生的信任自己的情感。[1]在英语中,自信是“Self confidence”,解释为believe in oneself;assuredness;be sure of oneself;self trust。即个体相信自己,对自我的确认和信赖。这样的解释虽然道出了自信的实质,但依然相对简单,也不能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信和培养自信。

关于自信,国内外专家学者也作出了各自的解读。比如,Coopersmith认为,“自信表达了一种对自己赞许或不赞许的态度,显现了对自己能力、身份、成就及价值的信心。”Shrauger认为,“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有效应付各种环境的主观评价。”[2]燕国材指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正确目标。”[3]车丽萍认为,自信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做出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4]毕重增和黄希庭认为,自信体现了个体对自己的“悦纳”、“认可”。[5]学者们对自信进行了多种解读,反映了自信内涵的丰富,使人们对自信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

综上所述,自信涉及个体对自我的认识、评价和未来预期几个方面,并体现了对自我的信任和信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自信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对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人格等有客观正向的认知和评价,并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二是能够认可和悦纳自我的不完美,也相信有能力与毅力改进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缺陷;三是对自己的能力、意志和愿景有积极的预期,相信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够开发自我潜能,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活动,达成自己追求的合理目标。

二、自信的意义及其易出现的 负面影响

自信是人的美好存在的需要,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致力于拥有某种自信。自信与如何辩证地认识与处理好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群体、现状与未来的关系有关。个体的自信形成以后,也不易正确理解把握与长期保持,既可能会丧失信心,变得不自信;也可能会走向极端,产生过分自信。显然,自信和过分自信的意义是不同的,以下从自信的积极作用和过分自信的危害两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自信的积极作用

因为自信是一种对自我内在素质和存在价值的积极肯定,表明了个体具有自我悦纳、自强不息和奋发向前、豁达开朗的能力与精神,体现了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对自己的智慧、能力、意志和前景充满信心与乐观,所以,拥有自信对个人具有积极的作用。

1.有助于个人取得成功

自信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首先,自信使人有信心和力量。正如孔子所说,“吾心信其成,则无坚不摧;吾心信其不成,则反掌折枝之易亦不能”。一个人有了信心,就会有很大的动力,他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激发并被进一步提高,从而更有力量、热心和激情去努力完成任务。比如,世界著名画家索拉利奥年轻时穷困潦倒,经常流浪街头,但他相信自己能成为大画家,他每天起来后都大声对自己说,“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像安东尼奥那样的伟大画家”,并且他感到自己真的有这样的力量和智慧,于是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终于成为超过安东尼奥的画家。其次,自信使人产生勇气和毅力。一个人拥有勇气和毅力,就会敢于直面困难、奋发图强,在任何时候都不轻言放弃和退缩,即便面对冷嘲热讽也依然不减热情、不失勇气,并能坚持不懈,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攻坚克难,自觉为未来的成功铺路搭桥,从而一步步接近成功。比如,那些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就是相信自己能够登上珠峰,并以这样的信心产生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艰苦训练,挑战自我,勇敢攀登,最终实现登峰的壮举。再次,自信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个人充满信心和希望,就会主动采取行动、自觉接受挑战,并愿意不断尝试和创新,即便处于逆境之中依然心怀梦想、向往美好,能够看到光明前景,相信能够脱离“苦海”,所以,更能以未来的成功激励自我持之以恒、顽强不息,从而把潜藏在信心中的能力激发出来,最终获得成功。比如,毛主席在革命低潮时期,依然自信革命能够取得成功,并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然顽强拼搏,最终带领共产党人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总之,自信是一个人攻坚克难、迎接挑战的内在支柱与动力,自信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自己更有能力,而且,成功所需的决心、勇气离不开信心的支撑,发展所要的激情、热心少不了信心的统率,生活中很多困难的战胜也离不开希望的引导,而自信正是信心和希望的基础,所以,自信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2.有助于个人独立自由

自信更能使人独立自由。首先,自信的人会更加信赖和倚仗自我,从而减少了对他人的依赖,也就减少了受到他人的约束与控制,自然就增加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而不自信的人容易依赖他人,产生自卑,也就会削弱内心力量,更容易受他人摆布控制,尤其是当依赖对象缺乏民主、仁爱时,自己的权利更容易被践踏和剥夺。比如,那些从小自立自信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能依靠自己迅速适应环境,自由自在地生活,而那些从小缺乏自信,过于依赖父母的人,换了环境就显得无所适从,甚至还常常误信他人而被欺骗利用。其次,自信的人更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冲破障碍,并且能够大胆尝试创新,积极开拓进取,从而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和创造更好的条件,也因此赢得更多自由。比如,人类就是因为某些人的自信而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使生活更加便利而更加自由。事实上,很多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创造带来的生产力解放而使人类减少受自然环境的限制,与某些人有自信而敢闯敢试分不开。再次,因为自信的人更能积极肯定和悦纳不完美的自我,且不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因而减少了担心他人歧视和瞧不起自己而造成的紧张与压力,也减轻了自我否定和怀疑带来的压抑和束缚,而且,也会更加注重自我精神空间的拓展,从而更能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更能在广阔的精神空间里自由翱翔。比如,有的哲学家、思想家,尽管其貌不扬,甚至身体残疾,常遭他人讥讽,但依然相信自我存在的价值,相信自己的思想能力,坦然自得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探索,不仅创造出不朽的成果,也拥有自由的精神生活。总之,自信是一种对自我内在的才智、意志、潜能和抗打击能力的肯定与确信,自信的人更能控制自己和应对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更能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也更能奋发向上,从而减少了对自我的各种束缚,也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所以,自信的人更加独立自由。

(二)过分自信的表现及危害

自信具有积极的意义,人们也努力争取自信,但自信形成之后,如果缺乏对自信的自觉,自信的个体随着自我能力不断增强,成功经验不断积累,比较优势不断获得,假设判断不断验证,也很容易出现自我评价过高,过于轻视困难和阻力,过于小看他人以及盲目乐观等过分自信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和长期保持也往往会削弱自信并带来很多危害。

1.过分自信的表现

过分就是指超出实际情况和偏离正常水平。一般而言,过分自信表现为个体对自我的过高估计、过高定位,对任务判断评估的过高精度以及对未来过于乐观等方面。以下进行简要介绍。第一,过高估计。是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际能力、作用和价值。比如,有的人对一些自己实际上很难做到的事情都认为很容易就能完成,觉得很多事情能完成是因为自己的参与和贡献,或者认为社会和他人离不开自己,因而常常充满优越感。第二,过高定位。是指在与他人相比较时过于突出和抬高自我,同时贬低和小瞧他人,视自己比他人高明高贵,认为自己更有能力、更有见识或更加正确。比如,有的人就常常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经常认为自己对,别人错;自己强,别人弱;自己优,别人劣;进而产生不切实际的神圣使命感,并因此而自我陶醉。第三,过高精度。是指过高估计自己评价判断结果的精确程度,认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解决困难和未来预判等的把握性和可靠性的概率高于实际概率。比如,事实上只有50%的成功或正确概率,却认为有80%以上的把握,进而大胆决策,大胆行动,这在学生做选择题和志愿选择中比较常见,有的人虽然只能考上一般大学,却认为有很大把握考上名牌院校而不去报考一般大学。第四,过于乐观。是指相信很多事情会按自己的设想和期待发展,并对未来盲目乐观,看不到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似乎自己“无所不能”。比如,有的人反复经验成功,且一直都很顺利,便认为接下来的任务也同样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并相信很容易取得成功,因此不愿继续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改变。有的人就是因此在面对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时,不做调查研究,也不进行积极灵活的变通,想当然地采用先前成功经验。总之,就是在对自己的评价判断方面超出自我的真实水平,在对困难和任务的估计方面低于现实水平,是一种认知偏差和判断失误带来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满状态。

2.过分自信的危害

过分自信虽然会使人依然乐观进取、勇于尝试、敢闯敢干,但也因为更加自以为是、小看他人、藐视困难等,容易极端化、理想化,不可避免地造成很多危害。一是使人多了排斥性和攻击性,也更少善意和分享的意愿,既不利于建设和谐人际关系,也不利于与人团结合作,共同把事业做大做强。比如,不少人就因此而自我欣赏,刚愎自用,既不重视他人的意见,也瞧不起他人,常常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因此而走向相互蔑视、相互否定,带来彼此关系疏远、紧张,不能形成合力为共同的事业注入正能量。二是容易使人自我封闭,自我中心,轻视对手,在与他人竞争时不进行精心谋划和充分准备,也不愿做出更大的努力和改变,因而常常丧失优势特长,甚至败得一塌糊涂。比如,当年美国总统竞选,第一次引入电视辩论,然而,尼克松不重视自我形象的包装宣传,在与肯尼迪的电视辩论中没有给人带来良好印象,而后者却充分准备,表现英俊潇洒且富有活力,结果赢得更多选票。三是会使人夸大先前的成功经验,看不到新的困难,对潜在的不利因素重视不够,常把新旧情形进行不恰当类比,且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不能适应新情况,白白丧失大好机遇。比如,老一辈革命者过于信赖革命经验,运动式地搞建设,不顾现实地“大炼钢”,不重规律地大开荒等,导致水土流失、生态恶化,使发展变得不可持续。四是容易让人自我膨胀、顽固偏执,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藐视困难和敌人,变得骄傲轻敌,疏于防范,最后从强大走向弱小、从胜利走向失败。比如,雄才大略的曹操的“赤壁之败”,叱咤风云的拿破仑的“滑铁卢”。总之,过分自信容易使人夸大自我能力,变得自以为是,轻视现实困难,显得天真烂漫,对以往经验过度信赖,不积极创造条件应对新情况、适应新变化,因而不仅常常容易令人形成错误的评估,产生不现实的期望,做出不明智的决定,而且还妨碍人际和谐,使人丧失优势,风险加大,难以继续取得成功。

三、培养学生自信应注意的问题

自信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习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人的自信水平既可以提升也可以减弱,这与其在后天受到的教育培养与自我历练修养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接受教育也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和增强健康的自信。教师在学生自信培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信问题,在着力保护、提升学生自信同时,还要积极防范和避免过分自信。为此,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自信与自我认识和评价有密切关系,个体对自我存在的消极认识和对自我能力的过低评价会导致不自信,而对自我地位、价值和能力等的过高评价也会造成过分自信,只有对自我的能力和价值等进行恰当的认识与评价,并赋予积极的意义,才能产生恰当的自信。首先,要帮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比如,使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特长,缺点、不足,明白自己的地位、价值,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积极关系;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的独特价值,并对自己的能力水平、理想目标有客观公正的认识;使他们学会既不夸大自我也不贬低自我,而且要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论自己的状况如何,只要自己不卑不亢、顽强拼搏,世界都会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更有意义,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其次,要帮助学生恰当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引导他们在自我评价时,一是要注意全面评价自我,不能以点代面和以偏概全;二是要基于长期表现,不能只局限于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三是要注意自我评价标准和参照框架的合理性和建设性,自觉排除评价中的情感偏好和情绪波动,自觉抛弃那些认为自己无能、无用和没有希望的消极看法;四是要理性分析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反馈,在自我能力和价值判断方面不轻易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影响。总之,要引导学生理性关注自我,全面了解自我,充分认识自我,能够对自己的身份、地位、价值等有正向的认识,使他们学会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确定合理目标;同时,在自我评价时要客观公正,既不自命不凡,也不妄自菲薄。这样,学生才能拥有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使自信的形成和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

2.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自信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信,积极提升自信,使他们更好地培养自信。首先,要引导正确认识自信。比如,最起码要让学生认识到自信是一个人从小在战胜种种生活、学习与劳动的艰难困苦中,在摆脱依赖性、形成自主性的成长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来的。培养自信需要通过实践证明自己是有能力、潜力与毅力的,是能够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的,是对未来的光明充满信心的,也就是要在艰苦奋斗中树立信心,培养自信,就像孟子所讲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同时要让学生明白,拥有自信以后,还要不断提高自信的品质和境界,也就是要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建立在能促进他人幸福,增进人类福祉等建设性方面。其次,让学生知道培养自信的方法和途径。比如,引导学生学会积极自我鼓励、自我规劝,经常以正向积极的“我能”、“我敢”、“我行”等励志类语言进行自我鼓舞和暗示,不断自我增强信心;为学生提供自信的榜样,让他们自觉模仿充满自信的表现方式,像自信者一样行动,经常练习那些体现自信的语言艺术,做事风格,以及其他种种行为方式,通过具体的行动培养自信;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找到克服的办法自觉练习,并有意识地多做自己不敢做但又正当的事,在克服不足和胆怯中增强信心;帮助学生努力培养一技之长,并鼓励他们积极加以展现,使他们在体验自己的成功收获和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中不断增强信心。此外,教师也要讲究策略,由易而难地开始,由浅入深地进行。比如,注意发现学生所擅长和感兴趣的方面,发现学生容易理解和行动的方面,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现和表达自我的机会,经常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并及时指出进步、肯定能力、明示希望,让他们知觉到自己的可改变性、可生长性,意识到自己有能力,体会到自己有价值,感觉到自己有希望,从而使他们的自信得以增强。总之,要让学生认识到,提升自信需要付出意志行动努力挖掘潜能提升自我能力,需要主动创造条件攻坚克难,解决问题;同时,既要学会自觉独立自主,也要学会适度依靠他人,善于借用外力,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和经常进行反思总结。这样,学生的信心就会不断增强和巩固,并使自信的形成和发展拥有根本的保障。

3.教导学生学会防范和避免过分自信

在增强学生自信的同时,还要教导他们积极防范和避免过分自信。首先,培养良好心态和健康品质。比如,教导学生保持平常心,学会心平气和,不骄不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以冷静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以使自我评价判断更加理智;学会谦虚谨慎,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贬损他人,取得成绩时能看到自己的问题,正视自己的不足,而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学会欣赏、关心和尊重他人,能够发现和认可他人的优点长处,且能够美人之美,以免自我中心而产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不恰当评价。其次,培养反思总结和激发学习热情。比如,教导学生自觉养成对自己的不恰当认识和评价的不断反思矫正,再反思再矫正的习惯,从而防微杜渐,确保正确的自我评价和保持判断的敏锐性;学会努力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积极对比自我现实,明白人有所长、己有所短,学会在实践体验中自觉感悟,不断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学会主动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观念,自觉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更新完善,从而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我境界,以免缺乏判断能力。再次,培养民主意识,自觉科学决策。比如,教导学生养成同他人对话沟通的习惯,学会耐心倾听,自觉拓宽心胸,虚心采纳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努力培养闻过则喜;学会他人借用他人智慧,懂得兼听则明,在做重大决策时能够集思广益,积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能先入为主,武断排斥;注意加强思维训练,有意识地养成对问题的全面、细致、耐心的分析习惯,注意判断所需信息的仔细收集和辨别,并且培养定力、毅力,从而在决策判断时更加沉着冷静、周密细致、客观真实,以减少评价判断的主观随意和盲目冲动。此外,引导学生走出自我中心。比如,启发学生学会跳出狭隘自我,积极参与实践交往,主动融入团队,善于与人团结合作;经常用他人的眼光观察自我,用人类先进理念审视自我,把自己同更广阔的世界相联系,学会客观中立地评价自我与他人,以避免封闭孤立而造成观念保守与自我评价偏差;还要注意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考虑多种因素,选择判断适当留有余地,而不能绝对化,不能过于依赖以往经验,以免“刻舟求剑”。总之,通过这些方式,会使学生更具智慧,在判断评价时会更加客观公正、理性自觉、周密严谨、全面深入,也更能辩证地认识和把握自信,从而有助于保持适当的自信水平,也有利于防范和避免过分自信。这样,学生长期保持良好的自信才有更多的可能。

综上所述,后天的教育对自信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出于责任,奋发有为,高度关注学生的自信培养问题,积极参与学生的自信培养活动,要善于创造促进学生自信形成和发展的种种条件,使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培养自信,增强信心;还要帮助他们形成对自信的自觉,辩证地处理好现实与未来、主观与客观、自我与群体的关系,使他们为增强信心和拥有恰当的自信而努力奋斗。这样,支撑他们信念的信心就会在内心深处扎根,即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会顽强奋斗,勇敢前行,并且能够自觉保持对自己的良好信心与期待,并灵活处理好自信的相关关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乐观地走向美好未来。

[1]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780.

[2] 车丽萍.国外关于自信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2(4):418-424.

[3] 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86-89.

[4] 车丽萍,黄希廷.青年大学生自信的理论建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3):563-569.

[5] 毕重增,黄希庭. 中国文化中自信人格的内涵和功能[J].心理科学进展,2007(2):224-229.

[责任编辑 张淑霞]

Confidence and its Training

WANG Kun-qing, LUO Zheng-peng

(SchoolofEducation,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Hubei)

Confidence is an individual’s acceptance and expectation of his own personality, abilities and values. Confidence inserts a positive influence upon a person’s life. Without it, he will lose the support and inspiration of life. However, overconfidence can cause a lot of harm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ll kinds of education. Firstly, Teachers should make students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ctively enhance self-confidence. Secondly, students can conscious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revent self-abasement and overconfidence so as to be optimistic toward life.

confidence;overconfidence;confidence value;educational value

G441

A

1674-2087(2015)02-0001-05

2015-03-24

王坤庆,男,湖北麻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正鹏,男,云南大理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 。

猜你喜欢

过分信心学会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列控系统过分相特殊场景的探讨
学会分享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你是“过分幻想儿童”吗?
KX5的耐心与信心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