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写”——“凤姐泼醋”细读(二)

2015-03-30成海霞,李小虎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贾琏凤姐特写

作者简介:成海霞(1975-),女,甘肃秦安人,副教授,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项目“中国古代家庭小说两性战争研究”(2013A-107)。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1.017

对于个人来说,家庭生活与婚恋问题是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形态。两性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家庭则是婚姻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 [1]男女两性既是家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力量,亦是所有人伦关系的起点。而“战争”则是人类冲突的最高形式,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而“战”,它总是残酷的,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如果有可能人类总是尽可能地消弭战争。在人们的期许中,“家庭”这个港湾也应该是最充满温情的地方,这里最不应该出现的就是“战争”。但当我们解读众多的中国古代家庭叙事小说即会发现:婚姻问题始终是作者关注的焦点,对“两性战争”的重笔墨描摹亦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叙述风景。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即是“特写”式地对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进行了一次典型释例的书写:热闹的生日欢宴突起波澜,喜庆场面倾刻间变成了一出闹剧。一贯强悍如“霸王”的凤姐目睹丈夫通奸仆妇的丑事,掀起醋海风波闹至合府上下无人不知,而贾琏竟趁酒势举剑欲杀凤姐;翌日,在至高至上的贾母主持下,贾琏又给自己的一房一妾赔尽了不是。歇斯底里的凤姐、厚颜无耻的贾琏、委曲求全的平儿,还有那个活得难堪死得尴尬的鲍二媳妇:丈夫、正妻、妾室、情妇,中国古代两性关系的各色人物都聚集到这同一的家庭场景粉墨登场,这是对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一次大“特写”。在“战争”这人际关系冲突最高、最激烈的形式中,所有人物基于中国传统家庭秩序下的性格都被逼得无所遁形。

我们不妨透过这次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集中化书写中各色人物具体生存境遇的一一展示探究一下中国古代家庭秩序的具体内涵,分析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点。

相信看过“凤姐泼醋”回的读者都会为平儿的无辜受屈感叹不平。一味忠心赤胆的她不仅被贾琏和鲍二家的那段无的放矢的话牵累,受尽琏、凤二人的荼毒,而且还被贾母误会是“狐媚魇道”,险些生出对其“素日看着好,暗地里很坏”的品性质疑。平儿作为中国古代家庭中“全人”型妾妇的典型,她之所遇其实是对中国古代家庭秩序中妾妇“夹缝”性生存境遇最真实地诠释和演绎。

一、中国家庭妾妇的起源及相应制度

“妾”是我国古代家庭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夫多妻制的产物。一夫多妻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嫡庶有别的妻妾婚姻模式。 [2]清代更是出现了以妻妾多寡来衡量财富丰缺的风气: [3]上至皇帝、王公、大臣,下至地主、缙绅,还有一定经济实力、家室殷富的市民阶层甚至农民大都蓄婢、纳妾。看贾府中的婚姻格局就会发现一夫多妻的普遍性存在:贾珍妻有尤氏,纳妾佩凤、偕鸾;贾赦偌大年纪还是“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贾琏妾有尤二姐、平儿及秋桐;贾政也有赵姨娘和周姨娘两位妾;就连尚未成年的贾宝玉和贾环,家长们也早早为他们物色好了妾的人选,如袭人还有赵姨娘曾为贾环物色过的彩霞。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使得两性生活中衍生出特殊的第三方群体——妾,她们的存在对两性关系的制衡局面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是两性之间矛盾冲突的重要诱因,也使得两性战争再也无法单纯地停留在夫主、正妻的层面。要了解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女性的心理就必须了解妻妾制度。那么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平儿又是怎样的一个妾呢?

古文字的“妾”字:“从女从辛。”(《说文解字》)“辛”是一种刑具,表示这是一个受过刑罚的女奴隶,后引申为指小妻,所以妾一般来自身份较低贱的女子,“妾合买者,以其贱同于公物也。”(《礼记·坊记·郑笺》)由于出身的卑微,妾遭受普遍的歧视。赵姨娘曾骂小戏子芳官是“娼妇粉头之流”,比家里下三等的奴才还低贱,而芳官亦毫不客气回骂赵姨娘是“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呢”。芳官的骂并不是被折辱后只图泄愤而毫无理性的口不择言,这“骂”恰恰契合于中国古代家庭对于妾者地位、身份的界定。当然也有妾因得到夫主的庇护而获得尊宠,像《金瓶梅》中的庞春梅,但这毕竟是妾妇命运中的少数,而且不管是得宠还是失宠,妾者地位和处境的最大特点“被决定性”并未发生什么改变:要么受制于严格的家庭秩序要么取悦于夫主而获得扶植,还要察言观色正妻的态度,对于自己的命运自身连丝毫的掌控权都没有。

二、平儿:全人型妾妇的典型遭际

平儿是贾府众多妾中较为特殊的一个。首先她的生存空间是比较宽松的,因为她是得到正妻凤姐许可的妾;其次,她的际遇也还不错。由于帮助凤姐理家的缘故她有一定的地位甚至有时还可以独立行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来看下仆众对她的态度:

那些媳妇们都忙悄悄的拉住笑道:“那里用姑娘去叫,我们已有人叫去了。”一面说,一面用手帕掸石矶上说:“姑娘站了半天乏了,这太阳影里且歇歇。”平儿便坐下。又有茶房里的两个婆子拿了个坐褥铺下,说:“石头冷,这是极干净的,姑娘将就坐一坐儿罢。”平儿忙陪笑道:“多谢。”一个又捧了一碗精致新茶出来,也悄悄笑说:“这不是我们的常用茶,原是伺候姑娘们的,姑娘且润一润罢……”(第五十回)

从接待细节上的刻意示好和谦恭不难看出平儿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而从性格上来讲,她不同于“蜇蜇蝎蟹”的赵姨娘,也和一味逢迎的准姨娘袭人不同。平儿有着诸多良好品质获得人们的赞许,李纨就曾喻她为凤姐的“一把总钥匙”将她的周全事主公开地赞誉。虽然本质上她是凤姐的女仆,凤姐对她终归不脱以上凌下的主子嘴脸,但平儿对凤姐的护持情谊却来得格为真诚而发乎自然:探春理家,她巧言辩解,既竭诚支持了探春的旗鼓大张,又委婉地解说了凤姐不得不维持旧例的苦衷,变向周全了凤姐的理家权威。那进退自如的回话,就连智者宝钗也都由衷地叹服。她对凤姐的回护几乎事无巨细深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第二十一回凤姐查问贾琏外寝行囊惹出贾琏的抱怨,平儿则说:

他醋你使得,你醋他使不得。他原行的正走的正。你行动便有个坏心……

再如第五十回,平定众人对于探春行权的异议,又自觉地拆解凤姐的烦难:

二奶奶若是略差一点儿的,早被你们这些奶奶治倒了。饶这么着,得一点空儿,还要难他一难,好几次没落了你们的口声。众人都道他利害,你们都怕他,惟我知道他心里也就不算不怕你们呢……

就连泼醋回她的被介入也是因关心凤姐而起:

凤姐儿瞅人不防,便出了席,往房门后檐下走来。平儿留心,也忙跟了来,凤姐儿便扶着他。

生日聚会上,尤氏、鸳鸯还有一干仆众都只想着趁兴把凤姐灌醉了,只有平儿担心她不胜酒力跟了出来,却不料竟被无辜卷入一场家庭风暴。难能可贵的是平儿有着善良、宽厚的好心肠。虽为凤姐的“心腹”,又有琏二爷妾的名分,但她从不恃势欺人,相反的还常常为别人排难解围。看她处理“虾须镯”“玫瑰露”等起事件,她是多么睿智的一个仲裁者,不仅弄清案情的来龙去脉,而且虑及当事和牵连的各方人物,以体谅之心和宽容之道缩小事态、化解矛盾。对于凤姐一贯处置奴仆的强硬态度,平儿曾以肺腑之言劝她“得放手须放手”,何不乐得“多施恩惠”,而这正是平儿处世哲学的凝缩。小厮兴儿向尤二姐介绍这位平姑娘时说:

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着奶奶常作些个好事。小的们凡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他去就完了(第六十五回)。

后来尤二姐被赚荣国府一众人等落井下石,就是平儿多番背着凤姐照应排解,结果被秋桐告发引来凤姐的谩骂。二姐死后又是她偷出银两给贾琏为二姐治办的丧礼。如她名字中的“平”一样,一个“平”字正是平儿为人淳厚不失平和的隐喻,而更让人讶异的是平儿身上还有着一种深谙妾妇之道的清醒。在贾琏、凤姐,还有她自己这三重关系的小家庭里,平儿总是主动退让,竭力地避免与凤姐因争宠生发家庭矛盾。“俏平儿软语救贾琏”回,她周全贾琏化险为夷,当贾琏示好“搂着求欢”,她却“夺手跑了”,并且刻意地和贾琏隔着窗子对话,但凤姐进来后还是对她与贾琏的独处颇有微词。对于处处设防的凤姐,平儿却终能以德报怨,善待凤姐之遗孤巧姐,当巧姐被奸兄狠舅出卖时悉心照护她脱险。

据以上分析,平儿性格行事上体现出“全”人的特点,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格几近于完美的妾妇,却在家庭矛盾中苦心周旋而心力交瘁,“艰难的处境和善良的性格是极其矛盾的,也因此把她锻炼成一个头脑清楚、手腕灵活的好姑娘。平儿的全部故事都从这种矛盾法则中发展出来。” [4]“逼迫”而生的人生智慧是对她处事风格的总结概括,但这样的“智慧”不足以纾祸。醋海风波里平儿是这场两性战争最直接的承受者,她的所遭所遇被进行了细节性的呈现:先是凤姐因鲍二家的赞誉平儿,再加上听到贾琏杜撰平儿对凤姐亦有不满的话后不辨真假地对着她又打又骂;而当有冤无处诉的平儿气结动手怒打鲍二家的时,被撕破颜面的贾琏不好和凤姐对打又借她撒气对她一顿踢骂;最后凤姐见平儿怯了贾琏而收手时,又赶上来对她一顿打骂。二人荼毒之下,平儿到了几欲寻死的地步。平儿无辜受冤后,作者通过宝玉的视角对她的悲情命运做了这样的思索:

思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凤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尤甚。

这实是对平儿生存境遇最为准确的总结。

妻妾命运与家庭生存境遇的考量可以说是了解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一个非常直观的窗口。在“凤姐泼醋”的这场风波里,两性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转换成女性在内部的去戕害甚至残杀。其原因在于中国古代家庭中男女有异的家庭秩序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婚姻制度:平儿的悲剧即源自于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度的罪恶,女性被编织在了以丈夫为中心的家庭网络当中,本来应属于男女两性之间的战争却转移了战场变成了女人之于女人的战争,普遍而又残忍。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家庭两性战争的特点。

猜你喜欢

贾琏凤姐特写
从特写到长镜
不喜正务好寻花
凤姐的妙计
依恋:《红楼梦》人物贾琏亲密关系探析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向“凤姐”学习批评艺术
依恋视域中贾琏的亲密关系探析
西门庆与贾琏的形象之比较
特写
WHAT A TANGLED WEB WE WE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