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探讨
2015-03-30董顺莉
董顺莉
(山西省太原市太钢总医院急诊科 山西 太原 030008)
镇静安眠类药物以促烦躁、焦虑患者睡眠为主要临床作用,通过对神经中枢抑制发挥药效[1]。镇静安眠药种类不同,抑制神经系统程度及引发的机体副作用也存有差异。急诊收治的此类药物中毒患者,多为有意自杀,其机理为通过中毒后循环中枢、呼吸中枢抑制,经药代动力学作用,最终引发循环、呼吸衰竭[2]。救治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临床以催吐、灌肠、洗胃为主要措施,对毒性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加以阻止,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2]。加强急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特别是有自杀心理的患者,对提高遵医依从,保障预后意义显著,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30 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例,男13 例,女17 例,年龄19 -60 岁,平均(36.2 ±3.9)岁。均为有意对镇静安眠类药物过量服用自杀。其中水合氯醛5 例,苯巴比妥10 例,地西泮15 例。均有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表现,均有镇静安眠类药物过量服用史,血药浓度测定或洗胃药物检查对镇静安眠类药物引发的中毒证实。
1.2 方法 收治到急诊科后,立即行洗胃处理,依据中毒药物种类对最理想的洗胃液选择,洗胃液总量控制约1000ml。取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等静脉应用,对水电解质平衡加以维持。地西泮中毒者,取0.9%氯化钠注射液15ml+氟马西尼注射液0.5ml 静注,首次注射0.2 -0.3ml,达到促醒效果。呼吸衰竭者,取盐酸洛贝注射液3mg 静注,促呼吸功能恢复。针对循环衰竭引发的血压下降者,在确保血容量前提下,对血管活性药应用。同时,在救治过程中,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生命体征监护:协助将患者污染的衣服脱除,若污染到皮肤,需做好清洗工作,对排泄物及时收集,迅速送检,远成毒物鉴定。对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对中毒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加强关注力度,每隔15min,对中毒症状实施1 次记录。(2)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呼吸通畅度的干预,针对昏迷的患者,将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做气管切开准备,对呼吸衰竭加以防范,建立静脉通道,为洗胃操作提供条件。(3)并发症防范:对于尿潴留和低血压,需加强护理,患者因镇静安眠类药物引发中毒后,神智多有障碍,易尿潴留和低血压,需对血压及膀胱充盈症状密切监测,及时导尿。(4)基础干预:患者多有意识障碍,护理人员需加强日常照护,完善皮肤护理,协助陪护人员及时对患者翻身,降低压疮形成风险,并定时拍背,防范坠积性肺炎。(5)心理干预:患者采用服毒的方式自杀,多因家庭、社会、自身等多因素状况不佳引发心理失衡,对人生产生悲观、消极的态度,护理人员需重视心理干预的实施,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掌握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建立乐观积极的情绪,避免极端行为再度发生,同时对医护依从也有增强效果。
1.3 指标观察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制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况,SAS 和SDS 以20 -80 分为分值范围,>40 分为焦虑或抑郁。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 版,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选取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例,经急诊整体全面的护理后,治愈29 例,占96.7%,1 例死亡。患者护理度为96.7%。相较干预前SAS、SDS 评分,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有这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临床急诊科急危重症中,药物中毒发生率居较高水平。近年来,随着公众生存压力的增大,加之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服药自杀人数明显增多。临床镇静安眠类药物在因压力、焦虑等原因引发的失眠患者中广泛应用,以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及镇静催眠其他药物为主。苯二氮卓类药物镇静作用及抗焦虑作用效果显著,在临床的应用较多,对γ-氨基丁酸(中枢神经中抑制性递质)促进,发挥对大脑兴奋的抑制作用,进而促进睡眠。但此药过度服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易出现紊乱,引发意识障碍、共济失调,严重者可对呼吸、循环中枢抑制,诱导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事件。临床目前针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病例处理时,与常规药物中毒的救治方法同,包括使患者对致毒的环境脱离,通过导泻、洗胃、催吐,促未被机体吸收的毒物最大程度的排出,病情较为严重者,可应用血浆置换进行救治[3]。
在针对药物中毒患者,展开治疗措施时,需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对临床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要求。另外,患者病情危重,对对病情变化密切监测,除需对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外,还需留意有无尿潴留,重视监测中毒并发症和症状。加强患者日常生活的照护,如在拍背、翻身过程中予以协助,对坠积性肺炎及压疮的形成进行防范。患者多因有意自杀而中毒,故需重视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了解内心存在的问题,取得家属和社会的配合,积极解决,帮助患者树立热爱生活的信心,对各项医护操作依从,促使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发挥,认识到自身价值,避免自杀事件再度发生[4]。在急救时,护理人员需对导泻、催吐、洗胃操作娴熟掌握,为救治措施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本次选取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例,经急诊整体全面的护理后,治愈29 例,占96.7%,1 例死亡。患者护理度为96.7%。相较干预前SAS、SDS 评分,干预后明显改善,差异有这意义(P <0.05)。
综上,急诊救治镇静安眠类药物引发的中毒患者中,需加强整体、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与医生救治配合,重视开展心理干预,可加快病情康复进程,为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 王东,姚冰,柳一艳.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0):400 -401.
[2] 苏建宏,余成敏.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镇静安眠药物中毒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222 -223.
[3] 邬燕莺.22 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9):109 -110.
[4] 汪杏,郑兰凤,李冬梅,等.全肠灌洗法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33):42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