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治疗2 型糖尿病有效性及安全性评析
2015-03-30杨勇吴阳
杨勇 吴阳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 云南 昆明 650204)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中约有90%属于2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本病是常用疗法,但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1]。此外,随着胰岛素的应用时间累积,可能出现低血糖、体质量增加、胰岛素抵抗等。利拉鲁肽属于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 -1)类似物,有很好的保护胰岛B 细胞及改善胰岛功能等效果,我院将其应用在临床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120 例,均为我院接诊的2 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时间为2012 年5 月-2014 年10 月,入院后及时确诊,符合2 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糖尿病酮症、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等患者。随机均分为2 组,各60 例,对照组:男38 例、女22 例;年龄40 -82 岁,均值56.3 ±5.9 岁;病程1 -25 年,均值5.9 ±2.3 年。研究组:男36 例、女24 例;年龄41 -80 岁,均值56.7 ±5.6 岁;病程1 -23 年,均值5.7 ±2.1年。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格列美脲治疗,初始剂量1mg,口服,1 周后可逐渐增量至2mg,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格列美脲剂量为1 -2mg/d,同时1 个疗程以连续治疗12 周计。研究组患者采取利拉鲁肽治疗,初始剂量0.6mg,1 周后可逐量增至1.2mg,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剂量,确保0.6 -1.2mg/d,以连续治疗12 周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PG)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 检验,将P <0.05 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治疗前后FPG、2hPPG、HbA1c 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PG、HbA1c 均有明显改善(P <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PG、HbA1c 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2hPPG、HbA1c 变化对比(±s)
注:与治疗前相较,* P <0.05;与对照组相较,#P <0.05
组别 治疗时间 FPG(mmol/L) 2hPPG(mmol/L) HbA1c(%)9.87±2.36 14.96±5.22 8.49±1.88(n=60) 治疗后 6.85±1.76* # 8.45±3.28* # 6.45±0.95* #对照组 治疗前 9.92±2.43 15.02±5.11 8.52±1.76(n=60) 治疗后 8.02±2.06* 10.97±4.10* 7.32±1.21研究组 治疗前*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发生1 例低血糖、2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则发生5 例低血糖、6 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3.讨论
2 型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需加强重视。本病患者需长期坚持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但传统降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后依旧有一些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而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可能并发低血糖等并发症。近几年,部分研究显示采取利拉鲁肽治疗2 型糖尿病可取得不错的效果[2]。
我院针对接诊的120 例2 型糖尿病实施对照,随机均分为2 组,对照组采取格列美脲治疗,研究组采取利拉鲁肽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P <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 <0.05);此外,从安全性评价来看,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3 例,而对照组却发生11 例,研究组发生率显著更低(P <0.05)。利拉鲁肽属于新型GLP -1 类似物,是人工合成药物,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治疗2 型糖尿病的机制在于: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对胰岛B 细胞Ⅰ、Ⅱ相产生刺激,从而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同时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并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与饥饿感,进而达到降低体质量与降低血糖高峰的效果[3]。体质量下降后使得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而胰岛素的利用率则相应增加,促使血糖控制更加平稳。尽管格列美脲也是常用2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但利拉鲁肽安全性与有效性更佳,而且价格也相对更便宜,当属当前治疗2 型糖尿病首选药物。
综上,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利拉鲁肽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可明显改善血糖水平,而且安全性很高,值得借鉴。
[1] 傅晓莹.杨华章.邝建.裴建浩.利拉鲁肽治疗2 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广东医学.2013 年23 期
[2] 黄伟萍.利格列汀治疗2 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年12 期
[3] 胡郁刚.陈秋通.刘小翠.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 型糖尿病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 年2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