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15-03-30万会珍王晓冬
万会珍 王晓冬
(1.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2.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1 研究目的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家为大力推广武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特制定了《中国武术段位制》。中国武术段位制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本着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全民武术锻炼体系和全面评价习武者的武术水平而制定的一项武术等级制度,其宗旨在于通过武术段位制引导武术习练者逐步提高训练水平,并通过此种形式加强习武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团结,传承武术文化。高校是文化传播的舞台,大学生是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将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是高校武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与目标。因此,对武术课进行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一民族传统体育,习武通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并将其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对进一步推动高校武术运动的蓬勃发展,吸引更多师生参与武术健身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CNKI中国知网1979—2015年度关于武术教学改革、《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武术段位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 问卷调查法
为深入了解高校开展《武术段位制》课程的改革实践现状,对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5份,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4.8%。
2.3 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Excel 2000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处理,得出研究所需要的相关有效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武术课《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实践现状
3.1.1 高校武术课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基本状况
表1 学生对《武术段位制》的了解程度调查表(n=185)
经调查(见表1)洛阳师范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有85.9%的学生知道武术段位制,13.2%的学生只是听说过但不很清楚,还有0.5%的学生不知道,这说明武术段位制的概念、内容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中还没有完全普及,有待进一步加强。
3.1.2 学生对武术课教学情况兴趣调查
表2 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调查表(n=185)
经调查(见表2)发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有145人喜欢上武术课,占总人数的78.4%,一般和不喜欢的有40人,占21.5%,说明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很浓厚,这为武术课实施《武术段位制》课程改革的推行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通过表3数据显示,喜欢现行武术课上课形式的占64.9%,可以和不喜欢的占35.1%,这说明现行武术课上课形式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对《武术段位制》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机遇。
表3 学生对现行武术课上课形式的喜欢程度调查表(n=185)
3.1.3 《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民意调查
表4 高校武术课是否有必要进行段位制教学改革调查表(n=185)
通过对洛阳师范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就“您认为洛阳师范学院武术课有必要进行段位制教学改革吗?”这一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很有必要和较有必要”的占97.2%,因此,洛阳师范学院武术课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是民意所向,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切合武术发展的需要,符合高校学生的渴望,同时也响应了国家体育总局对武术的改革方针,对武术在高校的普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3.2.1 教学方法单一,考评方法“守旧”
目前,高校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形式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注重于“教师教,学生模仿”的传统模式,以单练套路为主,强调动作的外形功架和重视动作路线的准确性,由于受软硬件条件的制约,对练套路还不能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武术段位制》对练套路难度较大,练习的效果不够好,仅仅是能够比划而已。另外,据了解,由于受教学学时以及场地等的影响,拆招动作基本上没有教授,在攻防格斗等实战技能的运用上还没有体现出来,武术段位制教学仍显乏味,还跟不上学生心理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由于教学内容主要以单练为主,对练和拆招在教学中重视不够,导致考评方法仍沿用传统的考评形式,以单练考评为主,没有进行武德、对练和拆招的考评,这说明目前的武术段位制教学仍然偏重于套路,轻视技击,这种教学和考评模式制约着武术的发展,偏离了学生“实用性“的心理需求。
3.2.2 段位费用影响通段的积极性
表5 武术通段需要一定费用学生是否会受影响(n=185)
表5表明,武术段位制的费用会对通段造成影响的占42.1%,根据付费多少决定的占33.5%,只有24.3%的学生不会受费用多少影响,说明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会为通段收取的费用所影响。《武术段位制》是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习武,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参加考段、晋级,使学生的技能进一步提高、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自信心,但在考段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费用无法降低的情况下,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的通段热情。
3.2.3 段位制教学改革宣传力度不够
据了解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五个专业中仅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涉及《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改革,其它四个专业均未开设该项课程,只有上《武术段位制》课程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段位的考评,而体育学院其它专业或业余锻炼武术的学生往往是被遗忘的一角,导致其它专业学生对《武术段位制》不了解,无法参加通段考试。根据对体育学院学生人数的了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不到体育学院总人数的1/6,要想扩大武术段位制的改革力度,需要加大宣传和改革的力度,使体育学院的学生了解和学习武术段位制课程,扩大通段的人数,为武术的普及与推广服务。
3.3 探讨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3.3.1 创新教学方法和考评机制
在《武术段位制》教学和内容安排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录像、多媒体手段等先进教学方法进行单练、对练和拆招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准确的学习段位制套路,提高动作的正确性与规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武术段位制》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对练和拆招的教学,以实用技击教学为主,体现武术的技击本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段位制的考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学效果的展示,因此合理的考评机制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段位制考评应打破传统的考评方法,在考核单练的基础上,增加对练和拆招的考核,让学生明白不仅仅要重视套路的学习,更要重视武术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武术段位制的兴趣。
3.3.2 完善武术段位制教学体制机制
完善段位制教学体制机制,有利于《武术段位制》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首先,体现出了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习练武术,踊跃参加考段,并应制定一系列《武术段位制》考段、晋段激励机制。高校武术管理部门应给予酌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如通过武术段位制考评者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促进学生考段的积极性和兴趣,还可利用训练、课外活动、武术协会、武术俱乐部、学生社团,武术通段比赛等形式,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环境和通段氛围,使学生能够有多种方式参与武术的学习,多途径获得通段考试,扩大大学生习武人口。
3.3.3 适当调整段位费用
虽然武术段位制的费用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统一制定的,但由于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特别是一些困难学生想考段而没有经济基础,因此有关部门应下拨一定的经费,用于学生的考段,使段位制在学校得到进一步的普及推广。
3.3.4 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是实现学生对武术段位制认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宣传更是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因此领导者不能再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而应该贴近大学生,把握时机广泛地宣传,设置《武术段位制》普修课程,使更多的学生深刻认识武术和武术段位制,形成良好的习武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武术改革中来。近年来,通过对武术段位制的宣传与改革,人们已逐渐对武术运动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但对武术段位制内容和知识的了解还不多。因此,突出宣传与扩大改革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宣传和教学,把武术宣传教育上升到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遗产,振奋民族精神的高度来普及高校武术段位制教学,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武术及武术段位制的功能和价值,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民族意识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最适合终身体育的体育项目之一。
4 结论
(1)根据对高校武术课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实践现状分析,认为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是民意所向,高校学生对武术课的学习兴趣很浓厚,但是对武术段位制内容的了解程度需进一步加强。(2)高校现行的武术段位制教学改革的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考评方法“守旧”,应运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对练和拆招的教学,以实用技击教学为主;段位制费用直接影响学生通段的积极性,应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通段;段位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大,应加大宣传力度。(3)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在教学和内容安排上应突出对练和拆招的教学,以实用技击教学为主,体现武术的技击本质。段位制考评在考核单练的基础上,增加对练和拆招的考核,重视武术的“实用性”。(4)适当调整段位费用,增设奖励机制,提高学生通段的积极性;设置段位制普修课程,扩大武术段位制改革宣传力度。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中国武术段位制手册[M].北京:2011.
[2]张亮亮.对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方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张春峰.河南省武术段位制开展状况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花妙林.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8):25-30.
[5]孙喜莲. 武术段位制理论考评的内容体系 [J]. 体育学刊2004(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