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创新应用

2015-03-29王力超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信息内容教育工作者政治

刘 潇,王力超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134)

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创新应用

刘 潇,王力超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134)

随着微博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微博创新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探析微博作为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把微博创新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有针对性的策略:高校积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微博,设置创作、更新奖励机制,对其内容监管和调控,做好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培育工作等。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产生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即微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的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从而实现即时分享,它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1]其特点包括:第一,微博用户草根化。任何用户都可以组建个人社区,实现“全天候”“跨时空”发布、接收、分享信息。第二,信息内容原创性强。140字字数限制,把草根和作家摆在同一水平线上,创作热情被大大激发出来。第三,社交需求多层次。微博用户双方之间基于关注机制,构建强、弱并存的关系网。自2009年8月新浪微博内测开始,在短短的几年内,微博以井喷之势成为巨大的媒体力量,受到高校大学生的追捧和青睐。“从用户的年龄统计来看,20~29岁微博用户最多,有8178.8万人,占微博用户比例29.1%”[2],而高校大学生集中在20~29岁这一年龄段。因此,因势利导,在顺应媒体历史发展潮流的前提下,研究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微博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说教形式的理论教育为主,教育地点限制在课堂等实体场所。教育者面对的大学生群体人数较多,教育者很难全面、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微博作为全新的信息交流载体,信息内容原创性比较强,并且是个人的一些真实的想法,短短140字,包含信息量却不少。教育者可以对信息内容深入解剖,洞察细节,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然后对症下药,在网络空间对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育。

(二)微博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崇尚个性,乐于接触新鲜事物,永远站在潮流前沿的代表人群,单方向被动接受纯粹的空洞理论说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偏好。微博作为一种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视等多媒体属性为一体的全新信息交流载体,把以前单一的教育模式变为多感觉、多知觉的双向教育模式,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的信息内容让大学生内化起来更加快捷,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另外,微博信息交流主体所具有的平等性和隐蔽性,有利于高校大学生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话交流,将在传统课堂上顾虑“师道尊严”不敢讲的观点在微博上表露出来,这种“零顾虑”使大学生与在知识结构、思想观念上有很大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发生碰撞,变传统的信息传输为思想共享,这无疑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微博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系统化

微博便捷、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平台改变过去高校单一的教育渠道,使高校、社会和家庭有机融合,有效结合,三者相互配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系统化。例如,社会上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利用微博第一时间发布时事、社会热点,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互粉”,双方经常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家长是孩子情感教育的有力施教者,到了大学这个年龄阶段家长是大学生比较尊重和信任的人,家长及时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那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有利于在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与孩子心灵沟通、情感交流。微博这个便捷、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就改变了过去高校单一的教育渠道,高校、社会和家庭三者有机融合、有效结合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系统化。

二、微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鱼龙混杂的信息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难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微博用户为了利益求得关注度,不惜利用大肆渲染名人私人生活或转发能博得大众眼球但没有得到证实的新闻等手段制造轰动效应。作为日常靠微博获取信息的高校大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善,不完全具备信息鉴别和识别的能力,并且有些大学生可能也不具备完全抵制不良信息的自控力,这样大学生内心一直坚守的正确伦理价值受良莠混杂的各种信息的影响很容易被消解,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将在一定程度遭到冲击和扭曲,这无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领难度。

(二)微博在无形中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拥有过硬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人文社会知识,“掌控”着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教育、心理辅导等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其主导地位不可动摇。然而,在微博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的时代,大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完全可以绕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挖掘自身喜好的信息内容。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课堂上传授的比较空洞和干瘪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学生更乐于接受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视等多媒体属性为一体的微博中的信息,多感觉、多知觉、形象生动信息内容让大学生更感兴趣。另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性,对微博的使用和功能掌握明显略逊于对新生事物认同感强烈且最早接触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关系成为相互学习的平等关系。

(三)损害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信息获取渠道,把大学生置于一个全新的新媒体环境中。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织围脖”具有自由性和隐蔽性等特点,通过微博向高校大学生传播色情、假中奖、反动和一些明星私生活的垃圾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在无形中占用了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模式,生活作息习惯也因此改变,有些大学生的夜生活经常到凌晨,而早晨却无法正常起床。这些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同样利用“织围脖”的自由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在虚拟环境里肆无忌惮地发泄内心的压抑情感,把微博作为自己发泄不满情绪的唯一渠道,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家长、老师和同学面前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深深埋藏。因此,大学生对微博交流的过分依赖,会逐渐弱化了他们对集体的心理归属。另外,可能弱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很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微博创新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讨

(一)建设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微博

当前,一些高校为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开通了本校的官方微博,但是其微博内容主要涉及本校的近期新闻动态或者通知公布,无法对高校大学生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群体开通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微博,定期发布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大学生积极访问。另外,配套研究性、协作式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以微博为自我教育平台,根据自身需求,开展自我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建立长效的微博创作、更新奖励机制

“外界的肯定和赏识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是保证每一个教育微博得以继续的重要原因。”[3]由于定期发布社会热点内容的微博维护人员,主要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当。他们平时要负责繁重的思想修养理论课教育,在更新微博中投入的精力如果没有得到校方的充分肯定,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思想政治教育微博撰写大赛,对原创的140字微博在校内进行投票公开评选,对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微博内容的更新、创作热情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

(三)高校加强微博信息内容监管与调控

由于微博具有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全天候”“跨时空”发布信息,因此,借助微博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微博匿名者发布的信息内容的不确定性。为了把微博传达的教育内容存在的风险性降到最低,高校有必要成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微博监控中心,聘请媒介素养比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时段,注意微博内容细节,随时随地对信息内容监管和调控,尽量把不良信息扼杀在摇篮里。

(四)高校要做好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培育工作

高校大学生作为微博使用、推广的主体,尽管文化层次相对比较高,能够熟练掌握微博功能,但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尚不足具备能够完全正确解读微博信息的能力,换句话说,不能够完全站在比较理性的角度对微博信息分辨、筛选、吸收、利用。以至于有些大学生内心一直坚守的正确伦理价值被微博的一些不良信息内容所误导、消解。因此,学校做好对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培育工作很重要:一方面,学校将新媒体素养培育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的一部分,邀请法律和新闻传播学专家走进课堂,着力提高大学生媒介批判和反思能力,以及充分了解发布、转发谣言等不良信息应负的法律和道德责任;另一方面,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微博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自觉规范自身行为,遵从道德规范。

[1][3]王学俭,刘强编著.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4-250.

[2]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文献出版社,2014:58.

〔责任编辑:宋洪德〕

G416

A

1002-2341(2015)04-0148-03

2015-07-10

刘潇(1988-),男,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社会发展与青年价值观变迁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内容教育工作者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内容对顾客品牌忠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