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辩证思考

2015-03-29张江河

东南亚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智者智库智慧

张江河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 广东珠海519070)

为了破解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和应对前所未有的复杂艰巨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为了保证党和政府的决策建立在科学咨询的支撑体系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决定加强智库建设,并于2015年1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智库建设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发展格局、管理体制、保障体系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做了系统安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理解落实《意见》精神以建设好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迫切需要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真知灼见(即“良策”)。就此,笔者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谈些观点,是否为智,敬请方家品评。

一 新型智库建设要明晰的定位问题

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凡事须先定位,之所以如此,因为只有准确定好观察或判断事物所处的地位和立场,才有可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运行和发展的方向。循此而行,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亦须先定位。定位,从术语上讲,它有时指用仪器对物体所在位置进行测量;有时指经测量后确定的位置;有时指把物体放在适当位置并作出某种评价。我们在此站在后一种意义上给新型智库定位。如何给新型智库定位呢?根据中国智库建设的《意见》及其科学研究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做好内涵定位、方向定位和运行定位。

就内涵定位而言,主要是对智库包括的主体及其功能的定位,如《意见》中以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企业、社会智库、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为主体构建智库发展的新格局,即是如此。但是,从智库的科学内源来讲,上述定位显然需要深入拓展思考。为了说明问题,这里从“智库”之“智”谈起。 “智”,在汉语中,既有通“知”即知道之意,又有智慧和无所不知的含义,还有机智、聪明和谋略等意蕴。如果将这些关于“智”的程式化和静态化的规定纳入动态化和立体化的运动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智”属非智者所能言之者也,亦是智者未必能言尽之者也。从认知发展而言,“智”是一个进化过程,它随着人们意识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人类由简单就事论事的知道到熟能生巧、巧能生智的认知发展就是“智”的进化,如从孙子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到张良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如此。从认知的范畴而言,“智”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如中国古代圣贤,孔子认为“仁”治属智,老子推崇“无为”而智,韩非子主张法术势融合即智,墨子奉赏“尚同”为智,孙子以“上兵伐谋”为智等,均说明“智”在所指和层级上的相对性。即使是同一人,在不同场景下,其所指的“智”常有不同,如《孟子》即此,他在比较人的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时说“是非之心,智也”[1];而在谈到为人处世时说识时务循规矩办事者即为“智”[2];再在比较智与势时,他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其意为乘势更智[3]。由此可见,“智”是一个既具普遍性又有差异性的相对概念。从感性与理性来看,“智”虽内蕴理智行事之意,但常常出现的却是利令智昏、感情用事的历史悲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理性见长的德国人却被一时胜利冲昏头脑的希特勒拖入失败的深渊即为例证。从因果关系来讲, “智”与胜常连在一起,但事实上,“智”与胜未必相关,除了古人讲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之外,胜是由多种因素生成的,“智”仅为其中之一。在价值判断上,智即聪明,但何为聪明,人们对其价值取向各有不同,如历史上的范蠡、张良等人,功成身退,人皆称智,莫不如此。再如爱因斯坦的“智”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智”的极大反差也是如此。述此应知,“智”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在科学的意义上,其大致是知识、智者和智慧三者的融合贯通。由此而来,我们今天探讨智库建设,应包括知识之库、智者之库和智慧之库的建设。在此三者中,由于知识是智者和智慧的基础和摇篮,因此,知识意义上的智库建设主要就是激活其知识资源,使之由死知识变成活智慧;由于智者是知识和智慧的主体,智者意义上的智库建设最要紧的是激发人才创新发明的能力和潜力;由于智慧是智者的知识升华和能力迸发之硕果,因此,智慧意义上的智库建设即是将各种智慧结晶储存起来,以备随时发挥其效用。此述三者,彼此独立但又相生相成。所以,智库建设的内涵定位,不仅是对人才库的定位,而且也是对知识之库、智者之库和智慧之库三者共同建设的定位。对此,中华民族的先贤们早有见地,如战国时代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即“战国四公子”养“士”数千之举动;除了所谓人才的“智库”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各国的条件下,既用“士”知识库传播文化,又用“士”的智慧库中的计谋对付秦国的入侵,挽救本国的衰亡。今天,时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科技新突破等潮势,使任何国家都无法无力独自成功地应对。因此,从党和国家应对国内国际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已有大量知识之库的基础上,其定位必须集中在人才即智者之库和创新成果即智慧之库的建设上。

就方向定位而言,内涵定位明确之后,随之要解决的是智库建设朝什么方向走的问题。 《意见》中明确规定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方向是“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4]。在这个总方向下,各个智库的建设还必须选好自身发展的方向。因为智库本身既有大而全的,也有专而精的,所以具体的发展方向必须各有特色。在这个方面,智库建设一定要汲取中国大学发展走向同质化、缺乏特色化的教训,以建设特色鲜明、专业见长、优势突出、因势制宜的智力之库和智慧之库为发展方向,从而真正为智库建设的总方向服务。

智库的运行定位是指在新型智库建设的实际操作运行中需要把握的基准点。根据上述定位,笔者认为中国智库建设的运行是决策核心的顶层设计工程,是科学决策的枢纽工程,是发挥人才作用的智能集成工程,是治理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所谓顶层设计工程,是指在各个层次的决策核心中,新型智库建设是根据需要和条件预先通盘规划和制定实施方案的专项工作。因为只有决策层具有掌控全局、高瞻远瞩的能力,明了其所处内外环境及其面临的任务或风险,知其需要什么样的智者和智慧,所以,新型智库建设属顶层设计工程。决策核心有大小,决策层级有高低,决策手段和程序可有变化,但新型智库建设在决策中的顶层设计则无大小、高低和变化,它只随决策者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和现实的铁律。

所谓枢纽工程,是指在各种纵横交错决策的体系中新型智库建设属中心工作。如中国历史上将重要职位和机构称作“枢机”即如此。因为智库既要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算,又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熟掌信息的灵机;既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又要有组织实施良策的运用妙法,必须学习古今中外的精华,解决今天中国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从而将其作为枢纽工程来抓。

所谓智能集成工程,是指新型智库建设是融汇各种智者和智慧并使其发挥出最佳效能的工作。因为人类社会生活复杂多变,就小处来说,每个人都有衣食住行问题;从大处来说,每个文明实体自身都有生存与发展、消费与积累、吃饭与建设的问题,彼此有合作与共赢、和平与发展等问题。应对如此纷繁复杂的问题,各种决策核心不仅需要广招德配天下、智能驭世之才,而且需要智库或为当时安邦定国,或为未来发展蓝图贡献奇谋良策。这种汇融智者及其智慧的工作就是智能集成工程。

所谓系统工程,是指新型智库建设对各类智者及其智能进行的有序联动管理的工作。因为人类社会不管范围大小和层级高低,都存在着对各种智库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诸多领域中的建设和利用问题,不仅要对同一问题不同智库的观点,而且要对不同问题同一智库的观点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和科学巧妙的处理,从而使智库在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发挥功能,这即是智库建设系统的宏大工程。

以上所述智库建设运行具有四大工程,目的何在呢?坦诚地讲,现在一些地方将智库建设的任务交给群团性或社团性组织去发声,笔者认为其虽对新型智库建设可能有作用,但作用到底有多大,值得反思。

二 新型智库建设要解决的运行问题

前面对智库建设的三种定位,内涵定位的意义在于确定新型智库是什么的问题,方向定位关照的是新型智库建设朝哪儿走的问题,而运行定位解决的是如何走的问题。搞清定位问题,我们再来看智库建设的操作即运行问题。唯物辩证法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隔靴搔痒地就硬件或软件发出一些“应当式”口号,因此,新型智库建设的运行,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导向,着力解决中国在此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具体认识如下:

第一,智库建设要专业化、名实化、去行政化。这里的专业化,是指智库要建设出高水平,必须走由各个专业领域里的高精尖的专家组成并发挥作用的道路,而不是按指标摊派或选择利己者来做幕僚的道路。今天,随着利益驱动和浮躁之风无孔不入,加之专业技术职称含金量大打折扣的不良风气,专业化的真确性成为需要密切关注之问题,与此相伴的是智库建设的名实化问题。所谓名实化,其一是指智库建设要做到根据需要来建设人才库和智慧库,而不是为权宜之计搞的虚空的咨询机构;其二,智库的构成是由名副其实菲言厚行的专家组成,而不是由南郭先生式的人物滥竽充数。这里的去行政化,可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当一个国家的大学校长、庙里和尚都被套入或靠入一定行政级别时,说去行政化可能被当成笑话。虽则如此,但从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复兴的角度来说,智库建设逐步去行政化势在必行。所谓去行政化,就是不能把智库建设成依附于某个行政机构的附庸,更不能将其建成打着某种高尚旗号而服从长官意志且披着科学外衣的利益集团,否则,智库建设即成为建设“桎梏”。同时,所谓去行政化,还包含着智库不能仅仅由具有行政头衔的人才担任,因为即使是一些曾在专业上非常突出的智者,一旦担任程式化的行政职务,他们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管理和综合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上去了,而对于某个领域高精尖的专业发展,未必有前沿创新之见,而智库是需要在当时情况下拿出能解决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前沿问题的高见或良策的,而不是靠吃老本或以经验包打天下者来以不变应万变,由此需要把真正见多识广、才华卓尔不群的智者及其智慧作为智库建设的重中之重。诚然,智库运行必有组织管理等含有行政意义的工作,但这种管理必须以平等讨论为运行机制,而不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组织管理和研讨智策。

第二,智库建设要抓信息同步化和预先通报化。在中国,智库及其智者常常遇到的尴尬是在既无信息又无通报的情形下,被请去就某些棘手或重大问题发表所谓高见或对策,其结果要么是药不对症,要么是纸上谈兵,要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等等。此种情况,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必须杜绝。解决办法之一,就是智库建设要走信息同步化道路;办法之二是要走预先通报化道路。所谓信息同步化,就是在智库建设中,决策核心层必须将某一时空决策信息根据需要同步传达到智库手中,以求其从多重视阈展开研究,及时稳准妙地拿出高明对策。例如,毛泽东1969年委托陈毅、叶剑英、徐向前和聂荣臻四位老帅组成智库研判当时国际形势时,其信息同步化做得令人敬仰[5]。当然,智库参与决策问题会涉及保密组织纪律问题,但既然是己所信任的智库或智者,那就要用人不疑。否则,即使是再高级的智囊或智库,也很难拿出于事有益的良策来。这里的预先通报化,是指在合作关系中决策核心与智库必须建立稳固畅通的预先通报机制,以保障智库凡事有预、处事有谋、成事有方。由于现代社会的信息源和信息流极难界定和掌控,因此,决策核心要保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为其所用智库的信息、情报交流预先通报和共享机制,实是功效无量。如作为中国历史上智慧集大成者的诸葛亮,就是对当时天下的各种信息和刘备所处情势了如指掌,才为建立和治理三国中的蜀国立下丰功伟绩;再如近来热播的中共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敌人谍战的电视剧《潜伏》、 《北平无战事》等,反映的都是智库或智者以稳定可靠的信息情报预先通报机制来走向决策制胜之路。历史资治可为今天通鉴,愿决策者彻悟妙用,存乎一心。

第三,智库建设要抓梳理协调化和运行常态化。在《意见》中,国家提出到2020年智库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该目标距今仅有5年期限,在此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新型智库建设关键要抓三个问题:一是对现有智库进行系统梳理,其中包括对该归类的、该保留的、该激活的、该关停并转的按情况进行科学梳理、清理和调理。二是要做好协调工作,这主要是在梳理基础上,集中精力做好主体协调、定位协调、体制协调、机制协调、功能协调。所谓主体协调,就是智库建设“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6],使其相互配合默契,协同创智。所谓定位协调,就是建设“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智库体系[7],从而使智库在专业领域、主研方向、层级范围、实力潜力等方面准确把握坐标系,做到既心中有数又量力而行。所谓机制体制协调,就是智库建设要“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8]。所谓功能协调,就是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中[9],发挥各类智库既独自应对时势又驱动创新的协同效益。在如此复杂的协调中,最难的是智库利益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历史早已表明,在一般意义上,很少有人口头上反对变革,但变革关涉各自切身利益变化时,利害攸关者就未必支持变革了。即使是智库的“智者”,遇此情况恐怕保饭碗是第一要务。因此,保证智库建设的协调发展,本身需要运用极高的智能和智慧。三是智库建设要抓常态化运行,即在智库建设中最大限度地遵循智库研究的规律性且最大可能地保证智库运作的经常性。所谓规律性,其一是说智库所生之“智”,不论其多么高明,均反映的是客观实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突出的特征是在正确的时空拥有正确预案和对策,这即为常态。其二是说在智库生“智”即研究的过程中,不论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不论是依数学心智还是靠直觉心智,不论是用归纳推理还是演绎推理,不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各自都有其必然和自然的认知方法,任何力量不应干涉或也无法改变其运行的轨迹,这也是常态。正因如此,智库建设者必须诚实地尊重智者和遵循智库运行之道,以企良谋善策的出现。否则,急欲奇谋异计则为天方夜谭。这里的常态化,还包含着智库建设者必须为智库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条件和力量,以保证智库在从容的时间拿出从容的智慧方案。这种常态化,对智库出“智”的深思熟虑,厚积薄发,有备无患,应对自如,有百利而无一害。否则,智库建设中的机会主义或实用主义者,遇到用“智”之时,不是处在谋到用时方恨少的火山之上,就是掉进求神拜佛许愿的陷阱之中。

第四,智库建设要抓操作规范化和品行清廉化。在中国现今这个利益和人情极其复杂的社会里,许多本应正常发展的事情,常因操作失范和营私舞弊而教训深刻。因此,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严格实行操作规范化。这种规范化,其一是在智库建设中实行方案、流程、职责、制度、标准、行为、记录和评价的规范管理,以使智库建设依法运行,有序发展;其二是智库建设推行透明管理,保证操作过程的公开和公示,以使智库运行在阳光明亮的环境中得到责任认同,生成价值诚信。值得说明的是,规范化即使有许多不足,也比没有规范化或拒绝规范化要科学进步。与此同时,人们也不能疏忽在智库建设中品行清廉化的问题。因为人的智与廉、才与德历来未必同步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反腐斗争依然严峻的形势下,智库建设也不是一块净土。如有的人通过非法手段将科研经费转入私人账户,有的利益集团将国家用于科研或咨询的经费巧立名目变相洗钱,有的利用权力把具有智慧光环的职称、地位和名号作为权钱、权色交易的筹码等,即是如此。因此,智库建设和运行须将清廉化作为一项常抓不懈、长抓不停的任务。否则,智库有智,不如无智。因为其智,于国无利,于民无益,于事无补,害人害己,故不如废之也!

三 新型智库自身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在外因具备的情势下,内因即为决定性因素。就新型智库建设而言,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在国家极其重视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中,其内部自身建设是一个亟需关注的问题。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不硬,内功修炼不到家,条件再好也难有所作为。根据实际,笔者认为智库自身建设需要抓好如下几点:

第一,智库自身建设要以社会责任和敢于担当为信念。从理论上讲,这是一枚金币的两面,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勇于担当和善于担当,而担当本身则意味着履行社会责任。在现今中国,不论什么样的智库,归根结底都是服务于人民的,因此,人民的需要和向往既是智库的奋斗目标,又是智库忠诚担当责任的归宿。这种社会责任除了蕴涵法律责任的意义外,从政治和道义上看,就是智库要励精图治,经世致用,出奇智,划良策,从大处讲要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小处讲要惠及中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种责任实实在在,重于泰山,肩负信任,义不容辞。而担当则意味着智库自身在发挥正能量的前提下,要敢于和善于研究前沿问题、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疑难问题、敏感问题和危机问题,要摸真情、讲真话、尊真理、出真招,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在智库出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但只要不是心怀不测者,人民是会谅解和支持的。同时,智者纠正偏差,本身也是一种值得尊重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否则,智库在自身建设中,智者在自身修炼中,如果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或为了蝇头小利和身份名誉,或为了一时权宜之计和安然保身,即使自身怎样清高和“智慧”,最终都得不到国家和人民的认可。需要说明的是,智库和智者在为国家和民族贡献智慧中应得的价值回报则是理所应当的,更无可非议。

第二,智库自身建设要把实力和竞争力作为核心。在理论上,实力与竞争力属于本质与现象的关系范畴。实力是竞争力的内核,竞争力是实力体现。在根本上,智库要为上到中央下到基层的决策核心层提供智力和智慧支持,要担当此项大任,非实力不济。因此,智库须把实力作为自身建设的核心。实力有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等,但不管哪种实力,对其检验的标准,就是看智库能否以其高精尖的智者及其智慧,对国家创新和国际竞争生成支撑力和影响力。这既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相互作用的升华过程,又是一个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现实过程。智库有大有小,就人力而言,一般意义上是多多益善,但也未必是惟多为善,关键是要看智库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是否最大化,是否存在边际效用问题。如拥有千把人的名不虚传的美国兰德公司和仅有几十人并以“小是美丽的”著称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各领世界智库之风骚就是证明。那么,智库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实力呢?一般而言,智库至少要拥有广泛迅捷的情报信息采集和分析能力,要有严格规范和协调有方的管理能力,要有广招智士和输出智慧的联络沟通能力,要有一专多能和博采众长的独特选择能力,要有深谋远虑和深思熟虑的战略策略谋划能力,要有未雨绸缪和下闲棋布冷子的预防预筹能力,要有持续积累和灵活转身的守成应变能力,要有运筹帷幄和有备无患的决胜应对能力,要有筹资聚物和精打细算的运作能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将上述实力汇融贯通于现实决策中,即谓智库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表现,就是不论在国际还是国内,不论是吃财政饭的还是自力更生的智库,都要在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和诚信平等的咨询市场中,通过比较比赛来展现出其计出万全,智胜一筹。美国的兰德公司就是以实力和竞争力名震遐迩的,如朝鲜战争开始之际,兰德公司根据对中国民族特性的研究,得出“中国将进入朝鲜”的七个字的研究成果,但美国国防部对此不予认可,更没理睬。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兰德公司的预测兑现。美国国防部为检讨在此事中的错误,事后仍花了200 万美元买回了这份报告,兰德公司也以其实力展现了竞争力,一举成名。自然,在智库发挥竞争力的过程中,涉及到国家安全、科技机密和商业秘密的应依法另行运作。同时,智库自身竞争力的建设,不论是公有智库还是民间智库,都须大胆发力,科学用力;平等讨论,切磋争鸣;集思广益,计出万全。因为在中国逐渐真正走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判断智库实力和竞争力的标准,只能是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而不是什么身份标准。这可以说是智库生存和发展的硬道理。坦诚地讲,对此,中国的决策者和智库均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智库自身建设要以创新及其成果为驱动力。智库建设是伟大的科学事业,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因此智库自身建设必须从创新开始,由创新驱动。在《意见》中“创新”一词出现了17 次,属显现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足见其在智库自身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0],“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11],更是现今智库自身建设的行动指南。如何创新呢?从主动性来说,智库须以自主创新为本为先,根据需要和条件进行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就范围而言,智库应为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凝聚智慧,推陈出新;在内容上,智库须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指点迷津;在针对性上,智库须将精力集中在全球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前沿性、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的探索上;在运行上,智库须在创新信息系统、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报告机制、创新调查机制、创新绩效评估机制等方面走出新路,拿出高招;在理念上,智库须把培养创新思维、释放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挖掘创新潜能、塑造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等作为价值取向。以上几个方面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促使智库创新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但是,智库有没有创新,有多大创新,都以创新的成果评判。因此,智库创新驱动的归宿在于创新以丰硕的成果回报付出,在于创新以意想不到的奇迹促进生产力和文明发生不可估量的发展。当然,智库创新可能一时未必有成果甚或失败,人们也应该包容创新出现问题,宽容创新失败,但智库自身必须对创新矢志不渝,勇于超越,攻坚克难,以创造出具有引领之效、折冲之功的智慧成果。同时,对于智库的创新成果,不论是先进的生产力,还是文明的精神价值,都是智库创新的辛劳之果,值得敬仰。例如中国“两弹一星元勋”的创新成果不仅使中国的国防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广泛带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还改变了世界战略力量的对比和格局;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为二战后复兴欧洲,并与苏联争夺欧洲霸权发挥了回天之力。两者就是智库创新成功的典例。

第四,智库自身建设要以特色和优质为支撑。在《意见》中, “特色”一词出现了29 次,使用频率最高,这说明特色对智库的支撑和标识意义。为什么呢?因为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促使智库必须以其特色服务于不同主体;因为投资体系的多元化,必然因智库的特色导致投资的选择性;因为资源配置的统筹整合,必然要求智库用其特色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因为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必然驱策智库以其特色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那么,如何认识智库的特色呢?一般而言,它表现在特定时空中智库创新所具有的专、博、新、奇、巧、优和全等方面的能力及功效。专即专精,是指智库独有解决某类问题的专门技能或绝招;博是智库可以应对多方面的挑战并能以综合优势取胜;新即是在当时条件下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智力成果;奇是指智库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智慧;巧是说智库所出良策妙不可阶;优是指智库所献谋策的效用高强无比;全是指智库以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的全能智慧,创造出战无不胜的业绩。这些特色,并非神工鬼力所予,而属智库深自砥砺、惟精惟一所成。当智库拥有上述一种或数种特色,仅为成功之半,因为智库没有优质的智慧和服务,必然无法获得优胜。因此智库特色最终体现在以优胜的智慧达到优质的服务。达此境界,智库自身建设必须从优待所遇问题始,经优化所创智策,较优选所设方案,形成优质决策,到取得优胜业绩终。在此过程中,智库和智者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作风,独立思考,独具匠心。前者即陈云同志所讲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比较、反复、交换”[12]。后者即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精于思考,从而用独特高超的智力及成果引领创新,成为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端智库。

第五,智库自身建设要把善于理财作为生存之道。在《意见》中,国家明确智库是非营利性的研究咨询机构。这引起两种非正常的理解,一是有人以为,这是不让智库赚钱,那谁会干呢!二是在我们这个长期以吃皇粮为靠山的国度里,有些人的眼睛常常盯着国家给谁的钱多给谁的钱少,以为给钱就是领导重视。在市场经济机制运行日渐正常的今天,这些误区必须消除。其实,在现实中,有了钱也未必去干事,拿了钱也未必能干成事,更不必说得了钱乱搞事的。在理论上,非营利性不等于非收益性,例如大学是非营利机构,但国家仍赋予大学依法收取学费的权益。在《意见》中,国家对智库的经费高度重视,专门规定要制定智库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和多层次的投入体系,探索智库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的管理特点,探索竞争性经费和支持性经费的协调机制,落实资助智库建设的公益性捐赠制度等。如此开明开放的经费支持的政策和措施,要求智库自身在理财上要有高明之智,既依靠实力广开财路,又运用智慧达到财半功倍;既处理好一要吃饭与二要建设的关系,又应对好扶持重点与统筹兼顾的关系;既独立运作不为利益集团所折腰,又通力合作以增强智力成果的经济价值;既鞭策研究攻关的永无止境,又鼓励创新薪酬可不封顶;既褒奖勇攀高峰精忠报国的智者,又惩戒巧立名目营私舞弊的贪者。如此等等,智库在合法合理的轨道上,必将生财有道,生存有余,出智有方,运行有序。

综上所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既是一项利国利民任重道远的伟大事业,又是一项责无旁贷需发愤图强的艰巨任务,相信智者智库对此会有所贡献,有所创新。

【注 释】

[1][2][3]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第3 版,第239 页,第215 页,第52 页。

[4][6][7][8][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5年。

[5]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第170 页。

[10]《人民日报》2015年3月6日第1 版。

[1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25 页。

[1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陈云文选》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1 页。

猜你喜欢

智者智库智慧
智者说
智者说
The Wise Man End the Rumer 遥言止于智者
微智库
微智库
智者常乐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