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管理人才培养对接创业园区模式

2015-03-29宋柏红朱建新陈锡宝

当代青年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业园园区专业

宋柏红 朱建新 陈锡宝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中国青年创业促进会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1 世纪,创新、创业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题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 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研讨会”上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核心,目标是在2020 年成为创新型国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继续简政放权,为创业提供便利,形成新创业浪潮;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推出创业引领计划,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设立400 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创业。据不完全统计,2014 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者占青年创业者群体的比例为15.9%,比2013 年上升2.2 个百分点。在2014 年大学生创业者群体中,毕业时间未超过5 年的高校毕业生和在校生分别为40.2 万人和7.6 万人,分别占84.2%和15.8%,大学生已成为创业者培育的重点群体。当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敢于创业、勇于开拓的创业创新型人才,而创业管理则是创新创业中的重要环节。

一、创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突出问题

(一)创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创业管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创业热潮的兴起,在管理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创业学理论与工商管理特别是战略管理相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型人才为导向,致力于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和国家的创新发展。创业管理专业的开设与教育部门、高校对创业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密切相关,创业管理专业是普及性创业教育的一个突破和延伸。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创业教育工作起步的标志性事件是2002 年教育部首次在全国选取了9 所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就是试点院校之一,随后,很多高校相继探索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据教育部门透露,上海已有90%以上的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

目前,上海开设创业管理相关专业的高校有:(1)上海理工大学创业班:面向校内招收已修完原专业前两年学分的学生,每届招生30 人左右,学生经过两年的创业班学习,毕业后可拿工商管理(创业方向)学士学位。(2)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2010 年6 月,上海交通大学正式成立创业学院,学院采用无形学院的方式,不涉及学籍和院系调整,面向全校招生,每年招收50 人左右,学员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1.5 年至5 年。(3)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业管理专业:2011 年,经教育部批准,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开设了全国首个创业管理专业,定位在培养创业服务人才方向。(4)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2013年上海科技大学成立,并成立了创业与管理学院,其MBA 项目为拟办教学项目,将重点培养科技创新管理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科技创投人才。(5)新华都商学院创业MBA:2011 年新华都商学院创业MBA 项目启动,主要招生对象包括已创立企业者、具有一定企业管理经验且准备独立创业者、正在企业从事或即将从事开拓创新型工作者。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创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1.创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相对落后

杰弗里·蒂蒙斯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并不等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速成式就业培训,而应当是一种以开发人力资源为目的,致力于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的理念追求,这体现了该教育价值取向的本质创新。[1]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创办企业、团队管理、企业经营等有整体的认知和把握,并掌握相关资源的获取方式与途径。创业管理专业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具有与之相同的特点,应突破传统工商管理按职能划分的教育现状,建立一种与创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理念。

2.创业型师资力量不足

根据GCC(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校园伙伴)团队对中国百余所院校创业教育状况的调查,在创业师资方面,辅导员等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为创业课程的授课主力军,在各类院校中占比均在50%以上,其次为专业课授课教师和外聘企业家等。

从已开设创业管理专业的学校来看,虽然近几年高校对师资问题已有充分认识,逐步外聘了一批企业家授课,但教师主力依然是以院系辅导员和专业理论教师为主,比如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业管理专业共有8 名教师,其中具有创业实战经验的外聘教师3 名。外聘企业家授课,也面临着单一的经验介绍和案例指导的讲座方式等问题,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教学逻辑体系,也需要本校有经验的教师花费大量精力,立足长远进行研究规划。国务院文件也专门明确了“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试点将企业任职经历作为高等学校聘任教师的必要条件”,这开启了一个重要的制度可能。大学能否增加一个实践系列的教师队伍,不是事业编制,但是严格审查资格,把这些企业家、工程师、设计师、律师和卓越的产品经理“明媒正娶”进来,让他们完整地设计并讲授课程,这种制度性的改革,将可能打通产学界限,通过实践育人并提高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

3.创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近年来,高校对创业教育、创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逐步增强,很多高校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创业模拟实训,主要是指依托创业模拟实训软件系统,让学员在虚拟的商业环境中进行企业创建和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的学习与演练。二是创业见习,主要是指组织学生到创业企业参加见习实践,如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为学生创造了创业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闲暇时间,到创业企业担任管理岗位的助理,或到不同岗位进行轮岗学习。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如中国公共创业实训基地、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上海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将相堂(中国)创业管理集团、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上海大学生示范基地延吉大学生创业家园等,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基地和真实的业务项目,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三是创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推荐学生参加各类创业计划大赛,组织学生到创业企业观摩等,帮助学生构思创业想法、明确创业方向。目前,各所高校的创业实践教学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主要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个人特点与实践方式不匹配,高校缺乏对实践教学机制的整体规划。

二、创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接创业园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创业园区的发展为创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带来机遇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共有各类创业园区296 家,建筑面积近500 万平方米,其中,科技部门认定的科技创业孵化器108 家,建筑面积130 多万平方米;经济部门认定的创意产业园区80 家,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开业园区54 家,建筑面积14 万平方米;本市相关高校建立的各类科技园区也达54 家。

上海各类创业园区还在不断发展,园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孵化功能进一步健全,如根据《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上海不断加强孵化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创新创业人才、文化、精神之间的内在衔接,通过创业苗圃、孵化器、企业加速器的载体链形成新兴产业创新集群,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核心支撑。其中,孵化前伸的创业苗圃要新增50家,孵化器增加到100 家,孵化后延的加速器则要推广到30 家。

创业园区的快速扩张,客观上为创业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带来了机遇,特别是拥有大学生创业园的高校,更加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实现与园区的无缝对接,为创业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二)创业园区作为资源整合平台可以满足创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求

创业园区是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集中了创业企业、政府部门、园区管理机构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众多的服务资源,覆盖到意向创业和新创企业创立发展的全过程。从上海当前各类创业园区来看,创业孵化的定位、功能和孵化模式存在一定差异,科技创业孵化器建立时间比较早,上海第一家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成立于1988 年,经过20 多年的探索发展,孵化器的孵化模式比较成熟和先进,以创业苗圃、创业孵化和加速孵化“三位一体”的孵化体系,把一个创业项目从创业种子培育期开始直至成立公司并发展壮大所经过的三个阶段,都对应形成了针对性、系列化的孵化服务。[2]比如杨浦区科技创业中心,是全国最早提出创业三级孵化体系的孵化器,仅在创业孵化方面,就包含了人力资源服务、项目申报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市场拓展服务、政策咨询与辅导服务、法律事务咨询服务、公共研发服务、创业培训与政策宣讲服务、投融资推介服务、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服务、国际交流服务和招商服务等12 个类别的服务,其中很多服务都是作为一个接口,与政府部门、风险投资机构、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对接。

创业管理专业学生到创业园区参加实践,将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创业企业、创业服务机构和政府各部门的政策服务信息等,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创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各种需求。

(三)创业园区是创业企业成长的摇篮,合作对接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创业园区以孵化小微创业企业为目标,近年来,入驻创业园区接受孵化的创业企业不断增多,许多知名企业也是从创业园区走出来的,如今创业园区已经成为创业思想最为活跃、创业人才高度聚集的一块高地,也是小微创业企业成长发展的一个摇篮。高校和创业园区开展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创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创业园区浓厚的创业氛围,能够直接感染学生,这种直观上的感受,效果远远胜过课堂上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到创业园区、创业企业参加实践,将有机会参与创办企业和企业经营的实务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创业的本领。

(四)创业园区服务能级的提升,需要对接高校为其培养专业人才

按照创业园区投资主体和性质划分,有政府开办的创业园区(政府型)、大学开办的创业园区(学研型)、企业开办的创业园区(产业型)和合作开办的孵化基地(混合型)等,虽然性质不同、经费来源不同、运作管理模式不同,但各种创业园区都有运作效益的考量和评估,园区之间存在市场化竞争。

从上海各类创业园区的总体情况来看,发展还不平衡,服务能级高低不同,不少园区还以提供相对低廉的房租价格、物业服务为主,创业服务、创新服务能力不强。目前,许多园区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升级、突出特色、提升创业孵化功能,比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开业园区,开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背景是扶持“4050”人员创业,以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提供场地入驻和房租补贴服务为主,随着经营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取消认定和房租补贴政策的普惠化,开业园区服务的对象和服务职能发生转变,近年来,开业园区提出了“产业聚集、政策聚焦、服务聚合”的发展新思路,着力拓展多层次的创业孵化服务。创业园区服务能级的提升,产生了对创业孵化服务人才的大量需求。[3]

同时,虽然以孵化器为代表的各类创业园区经历了多年发展,但业内并没有形成孵化人才的成长机制和职业化发展机制。创业园区与高校加强对接,通过合作推进创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加快创业孵化服务人才的培养,满足园区发展需要,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三、大学生创业管理人才培养与创业园区对接模式的思考

(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对接模式

开设创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在与创业园区的对接上,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创业园区建立不同的合作模式,以满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需要。一是合作办学模式。对于已有成熟孵化模式、有相当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创业园区分布比较广泛,也有一定创业人才需求的创业园区管理集团,高校可以通过与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方式,共同培养创业管理人才,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定向地到其所属的创业园区进行实践训练,大学生毕业后,经过双向选择,创业园区可以优先挑选创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此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创业园区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会比较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效果会有一定的保障,对学生的未来就业也提供了额外的保障,缺陷是创业园区比较单一,缺少多样性。二是多方合作模式。由高校主动出面对接,与社会上各类创业园区建立可能的合作,为创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此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创业园区的类别较多,高校和学生在参与创业实践时,有一定的选择权,学生也可以接触到不同孵化服务模式,缺陷是学校的行政成本会比较高,在与创业园区合作时,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不同的创业园区,其社会责任感会有不小的差别,学生的创业实践效果难以保证,同时,学校在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跟踪管理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三是引进服务模式。当前不少高校都有一些闲置的办公后勤场地或者技能实训中心,对此,可以通过引进服务的方式,将社会上成熟的创业孵化器引进高校,在校内开设创业孵化园区,也可以将现有的技能实训中心通过完善功能,提供创业孵化服务,此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让创业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校内就能就近参加创业实践,高校也方便对大学生进行跟踪管理,但由于没有脱离学校的范畴,社会性方面相对较差。

(二)坚持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

高校在与创业园区合作,为创业管理专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时,应坚持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分散实践,即对于创业管理专业开设的各门课程,如创业服务、创业测评、市场调查等,应设置相应的实践板块,以单一任务为主,要求学生在创业园区完成一定的实践任务。分散实践可由代教老师负责,实践时间一般是短期性的,创业实践的效果也是可以即时评估的。

集中实践,即在创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上,突出强调创业实践的重要性,在学生整个培养周期内,安排一定的学期、学时和学分,用于学生的创业实践。一般在学生完成基本的理论教学和分散实践后,在最后的学期,安排学生到创业园区接受集中的创业实践。集中实践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学生在创业园区接受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参与创业园区的各项工作。学生在集中实践时,由高校带教老师和创业园区的相关负责人共同进行跟踪管理,掌握学生创业实践的进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方案

高校在创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期间,应积极开展意愿调查,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在与创业园区合作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实践方案,帮助其提升实践能力。一是对于有初步创业想法的学生,通过创业园区的牵线,与园区内的相应企业对接,安排学生到园区企业参加见习实践,参与创业企业的运作和管理,积累创业的实践经验。学生通过创业企业老师的带教,制定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书,有条件的创业园区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的创业计划大赛,在不断的项目路演中,进一步检验创业计划的可行性,从而把初步的创业想法变成可落地的创业方案。二是对于具有成熟创业项目的学生和团队,作为实践教育基地的创业园区,应为学生提供优先入驻和创业孵化服务。高校在与创业园区签订创业实践合作协议时,应要求创业园区留足一定的空间用于直接孵化大学生创业者,并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各种政策和资源的对接。三是对于有意从事创业孵化服务工作的学生,可以安排到创业园区的管理机构参加实践,通过园区带教老师的辅导,参与到园区的日常孵化服务工作中,了解园区孵化服务的主要内容、流程和管理等,积累充分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4]创业园区也应储备相应的岗位,吸纳已经过园区实践的大学生。四是对于有意从事创业投资等其他创业服务工作的学生,创业园区可以充分利用其合作机构的资源,推荐合适的大学生到各类创业咨询机构、投资机构、媒体机构等从事创业服务,也为创业园区与各类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创造条件。

(四)建立创业实践的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机制

高校与创业园区建立创业实践合作机制,是基于自愿基础上的双向选择,要保证这一合作机制的长效运作,必须建立创业实践的信息反馈机制,明确信息沟通共享的范围和方式方法。一方面,高校应向创业园区提供充分有效的关于学生的个人和教育信息,包括学生个人的创业就业意愿、学生已经接受过的创业管理专业的各方面课程的学习情况、学生的个性特质、学生在校期间的总体表现、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主要需求等,方便创业园区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为其制定合适的创业实践计划。另一方面,创业园区应向高校提供学生接受创业实践的信息,包括学生创业实践的总体安排、学生在实践期间的整体表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情况和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不足等,从而高校可以有条件地调整完善学生的教学计划。通过高校与创业园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反馈,可以实现专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同时,高校应与创业园区共同研究制定创业实践的效果评价机制,以有效评估开展创业实践的效果。创业实践的效果评价,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来设计。微观方面主要考量创业实践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能力提升的贡献,通过设立相应的考核方案来评估创业实践前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要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宏观方面主要考量高校与创业园区建立创业实践的合作关系后,基于学生创业实践的信息反馈,高校改进完善创业教育的情况及各方面的评价,创业园区在接受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过程中,改进完善自身服务的情况及吸引潜在从业者的情况。[5]实施上述的效果评价机制过程中,有条件的还应充分考量创业实践的溢出效应,通过纵向的比较分析,评估创业管理专业建设对区域整体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的影响,包括实际投身创业的大学生对社会的就业、税收和创新贡献等。

(五)创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增设“创业服务”模块

创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没有统一标准,各所高校的课程设置基本都是参照国外经验,同时结合本校特点和自身对该专业的理解进行设置,当前很少有高校开设专门的创业服务课程。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创业管理专业的目标也包含创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在创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设“创业服务”模块,让学生全面掌握创业服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目前,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已开发该项课程。

(六)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为创业园区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高校与创业园区的合作对接,也是促进园区创业服务人才成长的一个途径,高校具有教学资源的优势,能够为创业园区的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一是高校是创业理论前沿的研究阵地,高校和园区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开展创业孵化服务的专项研究,探索建立园区创业服务人才的成长机制和职业化发展机制。[6]

二是高校可以为园区创业服务人员提供专题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创业服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为园区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全面、创业孵化服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队伍。[7]

[1]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内利. 创业学(第六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25.

[2]李湛.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20 年发展报告[R].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57.

[3]上海市杨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青年创业指导手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11-12.

[4]张玉利、陈寒松、李乾文.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异与融合[D].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3-5(5).

[5]朱媛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N].长春大学学报,2006-11-8(5).

[6]中国科技孵化器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咨询报告[R],2004:13.

[7]杨斌.创业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兴国[N].人民日报,2015-5-5(19).

猜你喜欢

创业园园区专业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