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
2015-03-29于江波
于江波
(大连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论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
于江波
(大连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当前,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远战略出发,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构建和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是新时期建设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也是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根本保证。
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1]。这一思想指导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目标宗旨明确、内容任务清晰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为基层党组织构建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指明了方向。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要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深刻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从而切实构建和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一、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的工作定位
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大量的基本工作任务,直接接触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层党员干部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直接的传达者和落实者,更是民情民意的收集员和反馈员。可以说,党是否了解群众、关心群众、贴近群众,关键在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广大人民群众是否理解党、拥护党、支持党,关键也在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因此,加强基层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建设,核心在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对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认识、对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长期坚持以及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建设。新时期、新任务、新挑战,基层党的群众工作面临 “工作对象大众化、工作内容纵深化和工作环境复杂化”[2]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矛盾,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唯有贴近实际,唯有立足长远,唯有勇于创新,紧紧围绕基层党的群众路线工作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展开规划、设计与实施,方能扎实推进基层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建设,不断谱写新时期基层党的群众工作新篇章。
二、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向
基层党员干部直接承担组织领导、科学研究、
(一)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对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的认识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做到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观点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统一起来而形成的,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3]。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与 “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1]是广大党员干部最本质和最核心的基本职责,更是基层党组织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4]的最根本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效机制,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党的基层单位基本职能和工作职责,更好完成组织领导、科学研究、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任务。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是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联系最紧密、最广泛的党的基本细胞,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最前沿和最基础的力量元素。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扎实构建基层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业务优势,继承党的群众工作优良传统,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1.以提升组织领导能力为中心,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学习培训制度。基层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实践证明,进行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最直接和最有效方式。因此,必须围绕提升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服务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导向,扎实构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有效的构建,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更新学习理念、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真正做到 “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时刻用党选拔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既要从基层党员干部的本职岗位出发去看待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又要从党的事业全局战略高度去定位自己的作用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党员干部要严格自我要求时提出, “领导干部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5],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5]。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以此为纲纪准绳,时刻遵循,踏实做人,扎实做事。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履职本领才干,时刻用党培养党员干部的目标敲打锻造自己。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既是党的宏观决策工作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又是党的微观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更是党的思想理论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只有深刻认识学习对领导能力、领导水平提升的决定性影响,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精神追求,才能彻底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根本问题,从而真正避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能力危机。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创新能力,时刻用党寄予党员干部的期望鞭策督促自己,努力将创新思维运用于空间广阔的基层工作实践。新时期,我们党的基层群众工作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个空间也就是我们创新的空间。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只要敢想、善想,敢为、善为,就一定能在创造性地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收获更多创新的成果。作为新时期的基层党员干部,要想走在时代前列,要想扎实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就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因此,在工作中,不应满足于现有的方式方法,不墨守成规定律,要善于从实际出发,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进行改革和革新。同时,要立足于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环境实际,构建更加开放和多元化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格局,既可以依托党校等专门教育阵地,也可以利用高效、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以及国外培训机构等综合的教育资源,通过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认识新形势、接受新任务、解决新问题的新时期群众工作能力。
2.以落实基层工作任务为基础,建立健全基层
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民主管理制度。 “党的群众路线根本要义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并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6]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体现了党的一切工作以人民满意为根本目标和本质要求的工作宗旨。党的基层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和具体业务,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基层单位的组织领导、科学研究、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既要做敢立潮头的理论先锋,又要做冲锋陷阵的业务尖兵,在管理、生产、经营的实际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只有紧密依靠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支持、大胆创新和无私奉献,才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进而推动各项建设、改革与发展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党的基层群众工作,不仅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既要懂管理又要懂业务,还要通过一整套有效的制度设计,实现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搞管理、搞生产、搞业务,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切实保证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以高校为例,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实际,紧紧围绕高校日常工作业务涉及的工作领域、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考核评价、激励奖励等内容,全面梳理规划和设计制定,包括教学科研经费使用、资产管理、安全生产、学术评价、职务职称评聘、教学管理、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科研奖励、科研评价以及学生招生录取、管理、教育、培养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系统完备、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建设和实施,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促进事业和谐发展”[7]。
3.以实现人民群众满意为导向,巩固和健全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民主监督制度。“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 ‘执政生命线’。”[6]毛泽东同志曾指出: “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 (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8]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强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让群众路线成为一种常态化、正常化的工作方式”[9]。要视野开阔、目标明确,始终坚持密切党群关系、深入服务群众的根本方向,在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10]。践行正确的权力观,体现在围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评价的工作目标上,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如密切党群、干群沟通的党员干部接待日制度、群众意见箱制度、谈心谈话制度;落实服务承诺的 “一帮一”制度、 “一站式”服务制度;实施民主监督与评价的联席会议制度、民主测评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通过制度建设强化信息沟通、强化工作纪律、强化奖惩考核,构建一体化的工作目标、过程和结果考核制度体系,坚持 “群众的意见就是问题整改的方向,群众的需要就是改进工作的目标,群众的呼声就是转变作风的着力点”[11],努力实现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了解群众心声、愿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单位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助力发展的良性工作机制。
总之,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是基层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建设的根本保证。完善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最终效果体现在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上,而作风建设体现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关心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细节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守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始终坚持 “基层工作无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正确认识,投身于细致入微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践当中,才能化问题于无形,不断夯实党的基层工作群众基础。当前,各级党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把握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的有利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12]的总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团结带领党员干部,保持密切的党群联系、干群联系,以为民务实清廉为总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顶层设计,注重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积极拓宽制度内涵,严格规范制度执行,健全制度监督保障,切实把制度建设融入基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工作之中,切实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靠制度办事、按制度做事的良好工作局面,不断推动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 2012/1118/c1001-19612670-12.html.
[2]程振凯.把握群众工作新特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2(9):26-27.
[3]潘宝芳,范春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J].新长征,2013(8):56.
[4]李正军.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2(5):14-17.
[5]徐泽洲.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践行 “三严三实”[J].党政论坛,2014(9):4-7.
[6]蒋云尔,刘永芳.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 46-47.
[7]霍林高,冯铁英,勾利娜,姚全忠.基层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路径探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7):50-51.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邢超.试论在高校管理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J].新西部:下旬,2013(10):113.
[10]王向明.构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J].党的生活(青海),2013(11):12-13.
[11]周红梅,李森.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设研究综述[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5): 78-81.
[1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 n/2014/1009/c40531-25793731.html.
[责任编辑:于洋]
D252
A
1671-6183(2015)05-0040-03
2015-04-03
于江波 (1975-),男,大连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