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进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5-03-29兰光平龚友明

党政干部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主坝集镇美丽

○ 兰光平 龚友明

(作者系利川市忠路镇党委书记、镇长)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统筹城乡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乡村,难点也在乡村。作为贫困地区,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成为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对此,笔者以忠路镇为例,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调查点基本情况

忠路镇位于恩施州利川市西南部,距利川城区55公里,下辖61个村(居)委会、610个村民小组、2.65万户、8.9万人。全镇国土面积515平方公里,有耕地94314亩,森林覆盖率65%。

辖区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1个(主坝村)。该村位于忠路集镇东边,下辖13个村民小组、636户、1866人,其中:五保户3户3人,低保户18户35人,劳动力1137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289亩,村内主要有茶叶、水果、蔬菜和畜牧等特色产业。

二、忠路镇建设美丽乡村优势分析

(一)政策叠加优势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为贫困山区打造现实版的新农村带来了政策机遇。湖北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五个湖北”建设牢牢把握住生态文明理念。据此,恩施州委六届七次全会强调:“恩施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出路仍然在生态。”恩施州委、州政府将利川市忠路、文斗、沙溪3个乡镇纳入全州西南片区产业扶贫示范带建设,以忠路镇为主战场的全州2014年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在利川召开,为忠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叠加机遇。

(二)生态环境优势

美丽乡村建设,重在突出一个“美”字。忠路镇位于武陵山与大巴山的交汇处,境内山岭纵横,峡谷密布,山水相生,植被丰富,四季葱茏,一条郁江纵贯集镇中心。气候立体分布明显,雨量充沛,可谓生态优美,气候宜人,山绿天蓝,水清地净,生态优势十分明显。

(三)特色产业优势

良好的自然条件,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目前忠路镇已经形成了以茶叶、烟叶、莼菜、药材和苗木苗圃这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以畜牧、蔬菜、干鲜果等为辅的特色农业发展体系。境内有烟叶基地1.5万亩、茶叶基地3万亩、药材基地2万亩、苗木苗圃基地1万亩和莼菜基地5000亩。此外全镇还有传统特色工业企业16家。这些传统产业的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四)资源禀赋优势

忠路境内物产富饶,资源集聚。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后江河温泉是休闲养生旅游宝地,营口库区、小河水杉母树群落、黄桶岩、龙渠休闲度假村是生态观光旅游好去处,张爷庙、寒坡岭、龙塘铺税卡是红色旅游之所,神仙堡为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条件,寨公寨母景点为庙会文化旅游给予了场所,三元堂为道教文化旅游提供了空间。除此之外,水能、风能、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禀赋都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地域文化优势

忠路历史悠久,古为巴国地,南宋设龙渠县,县址在今城池坝。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入利川县,曾下辖忠路、文斗、沙溪、长顺等地,有600多年的土司文化、400多年的花炮文化和400多年的茶叶文化历史。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忠路地域特色的传承和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忠路镇建设美丽乡村试点村工作成效

全镇目前仅主坝村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主坝村位于集镇与农村结合部,是践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典型村,被纳入恩施州2014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通过一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村级规划起点更高,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忠路镇借新一轮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将主坝村葫芦塘片区纳入了集镇规划区域,并编制了葫芦塘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在原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聘请专家组编制了专门的主坝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就主坝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编制了详细的建设性规划。通过一系列高起点规划的编制和完善,真正做到了规划先行。

(二)特色产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茶叶和林果是主坝村两大农业支柱产业,有丰产茶园2000余亩,以柑橘、柚子为主的林果500亩。除外出务工收入以外,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采茶、水果和到忠路集镇花炮企业就业所获得的收入。2014年,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新发展茶园600多亩,建成了在全镇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地膜茶叶示范基地,使该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茶叶专业村。结合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该村按照山上有茶、山下有果、园中有水的思路进行打造,以郁江为灵魂,以项目为支撑,以生态农业观光园和休闲生态农庄为载体,成功创建了集生态观光、休闲养生、采摘体验为一体的2A级景区龙渠休闲度假村,2015年将申报创建4A级景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据统计,2014年全村仅采茶收入达万元以上的有20余家,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68元。

(三)配套功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完善了各项基础功能。投入资金140万元实施了龙渠路、主坝路1.5公里的街道黑色化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实施了集镇循环路建设项目,对主坝村境内的集镇循环公路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了集镇通行能力;投入资金400万元对老集镇段河堤实施治理,修建生态观光河堤800米,提高了防洪功能;投入资金300万元修建了集游客接待和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村级办公场所。完善了村级绿化功能。对生态农业观光园河堤、主坝路、新村大道和主坝至杨家坡村级公路实施绿化工程,栽种桂花、香樟、水杉、腊梅等绿化行道树,进一步实现了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的绿化美化。完善了休闲观光功能。倾力建设以茶博园、百果园和花卉盆景园为一体的滨江生态农业观光园,投入300余万元的生态休闲度假农庄已经建成并正式营运。完善了街道亮化功能。对商贸集中的主坝路、龙渠路实施特色样板示范街打造,集古镇标志、仿古特色、靓化等元素于一体,统一广告牌,安装仿古马灯型路灯,完善街道标识标牌、标志标线,合理设置停车场和停车位,实现了街道的硬化、美化、靓化和绿化,使主坝村真正成为一个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示范村。

(四)乡风文明不断彰显,人居环境更加优化

忠路镇以创建省级卫生乡镇为契机,采取社会化方式,利用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对垃圾进行日产日清,聘请保洁员,实行街道全天候保洁。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爱我忠路·洁净双江”行动为手段,对主坝等村的村容村貌进行了重点整治,全民动员,重点清除路边、河边、街边和房前屋后的杂物、杂草和垃圾;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行为进行重点整治,维护村庄环境;规范村规民约,在群众中大力宣传乡风文明,提升居民素质,实行门前五包,确保日常保洁,优化人居环境。

四、忠路镇建设美丽乡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区域发展失衡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选择一些生态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后发优势强劲的村予以实施,而就目前忠路而言,60个建制村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速度各有快慢。2014年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5个、贫困户6993户、贫困人口23970人,其他村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制约着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进程。

(二)规划编制缺位

目前全镇仅主坝村1个村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有28个村编制了村庄规划,有31个村尚无村庄规划。这些已经编制的规划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起点不高、前瞻性不够和操作性不强的问题,缺乏与当地生态、文化和产业的融合,规划大多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挖掘不够,难以彰显出地域特色和村庄文化。

(三)发展意识不强

干部的意识有差距。部分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缺乏认识,存在畏难情绪、“小算盘”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大局观不强,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群众的意识有差距。农民自觉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存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谋划”和“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如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尽管出台了强大的扶持政策,但仍然有部分群众难以转变观念,始终将发展产业当做政府的事、干部的事。

(四)基础设施滞后

就地理区位而言,忠路属于边远乡镇,忠路集镇距利川市城区55公里,距恩施州城区126.5公里。辖区内67%的村距离集镇或中心村较远,如在忠路现有的60个建制村中,距离集镇最远的达50多公里,距离集镇30公里以上的村达20个。区位的弱势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如有14个村于2014年才实施通畅工程60公里,使通村公路得到硬化,全镇范围的组级公路尚未提上解决日程。

(五)资金投入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镇、村级财力有限,加之受到地理区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资金的争取、项目的落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了建设的进程和工作的进展。如主坝村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捆绑多个项目资金进行了整体打造,在全镇属于基础较好的村,2014年被列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之后,借助全州冬农开发现场会和精准扶贫示范带建设的东风,争取项目进行全方位打造,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项目难以真正落地、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等困难和问题。

(六)长效管理缺乏

很多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这些项目由相应的主管部门实施,建成之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交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村委会进行管理,但镇、村不属一级财政,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无法建立和完善长效的管理机制,由此将建设引入了一个“建设—管理—再建设—再管理”的怪圈。

五、推进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启示

(一)脱贫致富是前提

美丽乡村建设要突出创业增收生活美、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和乡风文明身心美。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条件是实现脱贫致富。对忠路镇而言,必须抢抓精准扶贫的战略机遇,消除贫困,推进村级平衡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推进奠定基础。

(二)意识转变是先导

广大干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倡导者和执行者。要组建强有力的村级干部队伍,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为民意识,摈弃“等、靠、要”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善于谋事,敢于干事。农民群众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努力使农民群众从“要我美丽”向“我要美丽”、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

(三)科学规划是引领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把规划引领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规划先行。编制规划要高瞻远瞩、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村民实际,要在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实行差异性规划,坚持个性化塑造。按照全覆盖、高起点和高标准的原则编制规划,按“富规划、穷建设”的原则稳步推进规划实施。

(四)突出特色是关键

在山区贫困地区,可以说“村村都是一幅画卷、山山都是一幅美景”,各有不同,各具特色。因此,美丽乡村要以生态为前提、以产业为支撑、以基础为保障、以项目为依托、以文化为灵魂进行打造,从而尊重自然之美、突出生活之美、彰显文化之美和凸显地域之美。在建设中要注重保持农村原生态风貌,因地制宜,展示地方特色,塑造地域个性,杜绝“千村一面”,要走出一条“一村一案、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的特色化之路。

(五)整合投入是核心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要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行业整合、市场运作、村民主体和全民参与”的机制和模式合力推进。各级政府要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实行财政引领,激发各职能部门的活力,通过结对帮促,全力给予联系村各方面的支持。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动员村民自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共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六)循序渐进是过程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美丽乡村建设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能片面的搞“一刀切”、“一窝蜂”,不能主观的追求“全覆盖”。必须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

(七)长效管理是保障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要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轨道,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如要配齐配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管护队伍,落实人员、制度、职责和经费,可以按照“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村民筹一点”的方式落实管理经费,确保建设正常运转,确保村庄环境洁净。

(八)城乡统筹是目标

城乡一体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美丽乡村建设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和重要途径。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支持具备条件的村庄按照新社区标准,实施旧村改造和自然村撤并,逐步实现自然村向中心村集聚、中心村向新型社区转变,从而提升城镇化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实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主坝集镇美丽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中国水利工程优质( 大禹) 奖获奖工程: 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主坝鸟瞰)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第一次做饭
某水库大坝工程中的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充填式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主坝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