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理财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民办院校大学生调查为例
2015-03-29郭磊
郭 磊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当下社会,财商作为获取成功必备能力之一,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世界财商专家罗伯特·清崎说过,人们纠结于财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学校里待了很多年,却对金钱一无所知。结果便是他们学会了怎样为金钱工作,而不是让金钱为他们工作。在全球经济堪忧、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学生更应该提早学会积极储蓄和投资理财的一些方法,并试着压缩消费、减低负债,为漫长的人生做好规划。尤其民办高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但他们对合理消费缺乏正确的认识,攀比消费、超前消费、奢侈性消费现象比较严重。
一、大学生理财的基本现状
为了相对全面并客观反映民办高校大学生理财现状,主要选取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采用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为95%。内容涵盖调查对象的消费行为、理财意识和对理财教育的需求等多个方面。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英语、知识产权、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五个专业的本科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5%、9.5%、20.3%、23.7%、31.5%。其中男、女生比例为1∶2.3。依据调查结果,98%的学生完全依靠父母资助在学校的各种支出费用,仅有2%的学生通过兼职(销售、快餐店小时工等)、开网店、或勤工俭学等途径赚得部分收入。绝大部分学生在被问到是否在进行理财时一脸茫然,毫无概念。由此可见,民办高校学生的经济自主能力普遍较差,经济来源过于依赖父母及亲人。
2.消费特点
(1)不良的消费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可支配收入中最大支出消费为食品,占50%,其次是娱乐费用,占19%,用于培训和投资的费用分别为1%和0。据笔者在课堂上的观察,每个40人左右的班级里至少10%的学生使用的苹果或三星新款手机,有个别学生(男生)甚至同时持有两部。作为一个没有独立经济来源、却有“稳定收入”的群体,大学生对于收入获得过程中的付出与艰辛没有任何体验,因而在获得自由支配收入的权利时,若自控能力稍差,加上对消费价值与成本不能做出理性判断,就很容易产生不良消费习惯,发生冲动消费或是随意消费。[1]
(2)缺乏合理消费计划,理财意识薄弱
对于“您平时是否有记录每月收支情况的习惯”这个问题,16%的学生选择“一直有”,50%选择“有时有”,其余34%表示“从来没有过”。偶尔记录收支情况的基本为女生。关于“是否有制定消费支出计划”,10%的学生选择“有,且严格执行”,选择“有,偶尔执行”的人数为40%,从来没有制定消费支出计划的则占27%。只有31%学生的“剩余可支配收入”为“200—600”,57%的学生为“200元以下”。17%的学生选择“为自己人生各阶段的投资理财制定过规划”,71%表示“想过,但是目前还没有制定”,12%则根本没有想过。
学生对此的解释是,每月生活费用有限,基本没有结余,有时甚至入不敷出,因此他们普遍认为没有必要特别计划安排每月的开支,是否花钱、花多花少随意。其实,这一现象反映的是理财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群体没有从小建立起正确的理财观念。[1]
(3)有理财意愿,缺乏实践知识和技能
值得乐观的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明白理财的重要性的。对于挣钱和理财哪个更重要的问题,80%的学生接受“两者都重要”的观点,55%的学生不同意“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有钱人才需要理财”。但在被问到“您认为在自己的现年龄阶段有必要制定投资理财规划”时,18%的学生认为“完全有必要”,50%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必要”,认为“完全没必要”的仅有5%。但是对于“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只有的1%的学生表示“很了解”,53%选择“一般”,“不了解”和“很不了解”的学生总数占到43%。
以上数据说明学生对于理财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理财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进行过理财实践的学生人数更是微乎其微,由此可见在民办高校非财经类专业大学生中开展相关的理财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4)投资理财观念不正确
在没有买过任何理财产品的学生中,65%认为导致自己没有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主要因素是“没有可支配资金”,4%认为“没有这方面需求”,17%认为“没有这方面能力”。另外还有75%表示“未来有意愿购买理财产品”。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比较愿意投资“房产”的人数比重最大,达到33%,选择投资基金和股票的人数分别为30%和24%储蓄。在选择有使用过投资理财产品的学生中,70%选择的是“储蓄”,25%曾买卖过“股票”和“基金”,其他为“保险”。
二、大学生理财现状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不难发现大学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他们对于理财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崇尚品牌、时尚,把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准,心安理得地支出父母的辛苦所得,缺少应有的责任感。[2]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理财具有不利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现在多数的父母都以“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心态对待孩子,对于孩子在教育资源和物质方面的需求都是竭尽全力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父母的付出,不懂得替父母分担,更没有责任感。笔者亲见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成天沉溺于网络游戏,每月各项开销在2000元左右,全然不顾供养他的是离异单身,还要自己辛苦工作的母亲。
由于大部分家庭缺乏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孩子们自然缺乏理财的意识和能力,结果就是自我控制意识和能力薄弱。而当今的大学校园已非昔日的“象牙塔”,社会上存在的理财消费讲排场、摆阔气、攀比奢华等不良风气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一些学生群体存在不正之风,如穿名牌服装、用名牌化妆品、名牌手机等,许多大学生存在乱花钱、不合理消费、超前消费等问题。[3]
2.高校理财教育的缺乏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忽略了对学生“财商”的培养,极少重视对学生理财、预算等基本生存技能的培育。即便是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被问到有没有做过预算,为生活支出记账等问题,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高校中个别的理财社团多以参加比赛为目的,真正帮助学生了解消费知识和提高理财技能方面的课程寥寥无几,致使许多大学生理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均比较低。高校理财教育的缺位,使许多大学生消费无预算,开支随意,出现前松后紧,甚至“寅吃卯粮”的现象。[4]
三、关于大学生财商培养的若干思考
1.开展财商培养的必要性
(1)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财商培养。“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公民的基本素质除了我们已经熟知的智商(IQ)、情商(EQ)、逆商(AQ)外,还包括尚未引起大家重视的财商(FQ:FinancialQuotient)。“财商”即一个人理财的智慧,也就是一个人控制、驾驭金钱的能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要在社会中生存,独立理财能力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大学生如果能在大学里了解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毕业后走向社会就会有更顽强的“生存能力”。因此,对大学生开展财商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运作规律,学会科学理财,本身就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5]
(2)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呼唤财商教育。基于上面对于所做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大多数的大学生缺乏基本的理财意识,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等现象普遍存在且较为严重。究其原因,家庭与学校方面理财教育的缺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他们在工作生活中会遭遇更多的麻烦。由此可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财观念,提高财商,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财方法,是帮助大学生群体走出“消费误区”的迫切需要。
(3)财商教育更具吸引力。针对大学生理财能力差的现状,有的大专院校也积极开展诸如“加强大学生节俭意识教育”讲座等活动。可是受社会媒体宣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都普遍接受当前社会流行的“即时行乐”等消费观念,另外,由于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不喜欢刻板,教条的大道理说教,校方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当前,“财商”是时髦的词语,符合大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潮流的心理特性。财商教育不同于简单的勤俭节约教育,而是通过财商教育,培养学生的财商,让学生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学会价值判断和提高道德尺度,树立自尊、自立和责任感,促进其个性能力的良好发展,从而为其独立理财和开拓一番事业打下较好的基础。相对于单纯的主题教育活动,财商教育显得内容更丰富、更具时代性、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效果也就会更显著。
2.民办高校财商教育可实施的途径
(1)开设以培养“财商”为目的的系列公选课。根据对民办高校非经管类专业大学生消费和理财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学生对于理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普遍对于理财方面的知识所知甚少,进行过理财实践的学生人数更是微乎其微。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对于理财存在观念上的误区,认为理财就是投资,是有钱人的事。这些现象都说明以大学生为教学对象的理财教育,首先应从树立正确的理财观着手,然后再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因此,在大学阶段开设以提高学生“财商”为目的的理财课程非常有必要。高校应该组织专业的教师团队开设理财系列选修课,就理财学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分多门次课程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自由选课,从而全方位、多层次传授理财理。[6]
(2)聘请校外专业机构开展理财讲堂。理财知识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更新速度快,高校教师的教学往往偏重理论,与实际操作会有一定距离。而且单纯进行理财知识的讲授难免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尤其对于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即便是最简单的理论知识接受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高校可以尽量与正规的金融机构合作,邀请理财机构的专业人士到校开设理财讲堂,帮助学生树立理财观念,介绍最新的理财产品,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激活高校理财教育,实现知识与应用接轨。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在向学生普及理财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企业自身进行宣传,这种合作模式毫无疑问是双赢的。
(3)重视“三商”教育,回归教育本质。财商和智商、情商被称为“三商”教育,汤小明先生给出的“财商”定义为:财商就是指一个人与金钱(财富)打交道的能力。他将财商与智商、情商并称为金融市场,,高智商、高情商并不代表着成功。唯有在这剂“药方”中加入财商,才能实现人格的圆满。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与理财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从宏观上还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效率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美国经济学教育国家委员会主席RobertF.Duvall认为:“对青年人进行经济学和个人理财教育对建立一个拥有深谋远虑的投资者和储蓄者,有见识的消费者,高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力,负责任公民和全球经济有效参与者的国家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大学生如何理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引导,因此,高校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符合大学生心理预期的财商培养体系,并与家庭和社会形成一种合力,才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与理财观,形成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科学合理地进行理财与消费。
[1]李湘辉.高职院校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04
[2]刘峰,潘妤.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视域下高校理财教育探微[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1):72
[3]荣海平,武伟强.当代大学生消费与理财问题透视[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7
[4]李站稳.试析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J].消费导刊.2008(9):170
[5]刘立刚,尹艳芬,颜海勇,陆梅.大学生理财教育初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4):88
[6]杨敏,董辉.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实施途径[J].商场现代化.2010(1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