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的思考
2015-03-29孙德杰
□文/孙德杰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生活垃圾产量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各地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但是生活垃圾问题依然严峻,垃圾围村现象较为普遍,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痼疾”。在此情况下,加快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日趋紧迫,势在必行
(一)垃圾分布从遍村到围村,清运处理紧迫性凸显。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硬件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垃圾遍村问题有了根本好转。但是,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垃圾清运无组织,农村日常生活垃圾开始向村头、村外转移,部分村民将以前倒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污水、农业废弃物随意堆放在村头、河边,垃圾围村已成为农村“脏、乱、差”的新特征。
(二)影响危害从地表及地下,清运处理重要性凸显。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之前,农村保洁机制尚未形成,“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农村环境问题的真实写照。而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保洁工作日益完善,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垃圾清运机制,很多村庄垃圾积累达到一定量之后,随意填埋、随处填埋,垃圾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据有关数据分析,生活中最常用的塑料袋、地膜等“白色污染物”,自然降解时间需要100~200年,它长期不腐烂,影响了土壤的通透性,破坏了土质,导致植物生长减慢,甚至无法生长。模拟试验表明,土壤中残留废膜达37~45公斤/公顷时,小麦和蔬菜将分别减产7%和10%左右。更为严重的是,垃圾的随意倾倒、填埋极易污染周围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时垃圾堆放的发酵废气以及风扬颗粒时刻污染着周围的大气环境,这些都会给农村的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危害。
(三)公共服务从二元走向统筹,清运处理必要性凸显。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密切关联的系统工程,但归结起来,就是在加快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目前,虽然农村公共服务日益改善,但是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机制还不够健全顺畅,没有实现一体化清运处理,已成为影响统筹城乡发展的“短板”因素。
二、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基础良好,现实可行
(一)群众愿望迫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使广大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推动了农民卫生保洁观念的转变,“爱干净”的思想意识日益增强,更加迫切地希望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管理硬件设施和清运处理长效机制,以更好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二)试点成效明显。近几年来,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为契机,各地纷纷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处理的新路子、好路子,像一些地方研究提出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一体化、一条龙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同时配套建立了资金支持、监督管理、考核奖惩等保障机制,并积极开展试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更好地实施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财力保障可靠。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财力明显增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明显加大,实现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在资金保障问题上是完全可靠可行的。
三、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需分步实施,统筹推进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总体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投入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垃圾处理方式不科学,等等。因此,推进农村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分步实施,统筹推进。
(一)立足当前,继续完善“四级联动”垃圾清运处理机制。卫生填埋仍是现阶段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垃圾处理方式,清运都是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中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因此应继续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四级联动的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机制。一是从垃圾清运的专业性和集约性来看,因为需要配备清运队伍和清运车辆,并要有专业清运资质,从节约资金资源和便于统一管理的角度,垃圾清运应由县级环卫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二是鉴于农村垃圾清运处理一体化资金投入较大,启动阶段需要一定激励和奖惩措施,各地应当设立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补助。同时,要逐步探索市场化运营路子;三是针对运行环节比较多的特点,应当建立县对镇、镇对村、村对保洁员逐级负责、三级联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并配备适当的奖罚措施。
(二)积极引导,建立健全“双分双减”垃圾循环利用模式。垃圾分类减量环节是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成本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垃圾卫生填埋还是垃圾焚烧循环利用,都应规范运作流程,强化分类减量措施,下大力气做好垃圾减量文章。而当前各地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卫生填埋,垃圾分类减量循环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如美国垃圾再循环比例由1980年的不到10%上升为目前的33%。同时,垃圾初次再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效益颇为可观。因此,结合实际,应积极探索建立“双分双减”垃圾分类减量机制,即居民源头分拣、村二次分拣,村分类减量、镇压缩减量的垃圾减量机制,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要推广设立分类投放垃圾桶(箱),使垃圾分类减量在硬件上不断完善;要在农村探索建立利益引导机制,鼓励农户特别是村级保洁员分类减量垃圾;要强化舆论引导,着力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三)着眼长远,逐步探索“三位一体”垃圾清运处理方式。从全国来看,虽然我国地域广阔,垃圾填埋处理非常实用,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垃圾产量非常巨大,长远看仅靠垃圾填埋处理方式将受较大制约,必将走向循环再利用渠道。如韩国首尔市麻浦资源回收中心,该中心是采取“政府投资建设,委托企业运营”的方式建立垃圾焚烧厂,将燃烧产生的热量,利用特殊设备回收并销售给供暖公司,实现垃圾循环利用。再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埃克瓦垃圾处理厂,该厂充分利用Enext技术回收、筛选和加工的工艺技术流程,获得甲烷气体(可燃气体),后是制出再生煤(即Enext,与普通天然煤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以上两种方式,均是垃圾处理循环利用的先进方式,也是我们将来垃圾处理的选择参照。为此,应逐步探索引进先进垃圾处理方式,或在区域内统筹协调利用先进处理方式。同时,为适应先进垃圾处理方式,还应进一步探索建立“三位一体”的垃圾清运处理全市场化运行方式,进一步规范对物业公司管理、监管,使其保洁职能不断完善,成为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机制的基础一体;探索环卫部门以公司的形式或者由其他具有清运资质的公司承担清运环节,打造成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的中间一体;由镇及城管等单位组成监督考评组,履行监督协调职能,使其成为监督一体,使保洁方、清运方、监督方三个主体环环相扣,密切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