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满意度调查

2015-03-29张亚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海归满意度人才

文/张亚芳 杨 敏

(常州大学 江苏·常州)

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满意度调查

文/张亚芳 杨 敏

(常州大学 江苏·常州)

随着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发展特色日趋凸显,越来越多人探寻自主创业的商业路径。本文通过对苏南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实地调查研究,以期摸清创业满意度现状,并就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破解对策。

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苏南地区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逐渐开始促进由代加工型的制造型产业向知识产权创造型的发展模式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需逐渐向“人才红利”倾斜,在此背景下,对高层次人才资源尤其是拥有海外背景的海归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海归凭借其固有的本土成长背景,加之海外习得的尖端技术、创新理念、丰富经验,势必会成为转型升级大潮下的一支主力军。2008年底恰逢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刺激了大批海归回国探寻商业机会,中央抓住机会果断决策,颁布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招才引智计划“千人计划”,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及海归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政策,纷纷出台符合地方实际兼具地方性特色的优惠政策加以跟进。在“智力回流”趋势与政府层面支撑里应外合的双重推力下,为海归创业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绿色通道”。

然而,在海归创业如此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下,仍然有学者提出了“三三现象”,即在已成立的海归创业企业中,大约1/3能有较大发展,1/3勉强维持生存,1/3处于破产或者版破产的状态。撇开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就创业主体本身来说,海归对整个创业过程和环境的满意度也差强人意。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海归创业满意度也随之成为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结论表明海归创业满意度与海外科技人才创业政策息息相关,并提出了创业政策吸引度、满意度与忠诚度结构方程模型,认为创业政策吸引度、创业实际感受对创业政策满意度有积极影响。创业政策也是一方面,创业环境,包括海归回国后国内整个产业环境及其产业的成熟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归创业满意度。

就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并不能完整归纳出关于海归创业满意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且也缺乏实证支撑。基于此,在居高不下的创业热度背后,摸清海归创业企业的发展现状,调查海归创业人员对各项影响因素的满意程度,以此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对今后更多海归创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一、苏南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满意度现状

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创业活动下,长三角地区作为各项发展的排头兵,在海归创业方面也一直走在其他省区的前列。这其中尤以苏南地区表现突出,且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效应。苏南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个城市在内,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宽松的政策、发达的经济、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源等一系列因素也成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落户的强劲抓力,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创业英才。目前,五市共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32家,其中无锡11家,常州10家,苏州7家,南京和镇江各2家;除苏州拥有3家国家级留创园外,其余四市都各占一家,可见苏南地区创业平台数量多、规格高的优势明显。基于此,我们以常州市为原点,对苏南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留学生创业园等多个创业孵化平台进行走访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交流访谈等方式全面深度了解海归创业满意度现状。然而就调研结果来看,与“三三现象”相对应,有近60%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对创业现状存在不满,问题产生于政策落实、平台服务、软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我们通过后期对所获数据的分析整合,将导致满意度较低的导因归纳如下。

二、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满意度低下的原因

(一)创业者自身未端正心态,不能实现“落地”本土化。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专业技术能力方面,海归无疑都是高层次人才中的佼佼者。其接受过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的培养,获得高度发达且成熟的顶级企业的认可,在心态上一方面会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会对西方的各项制度、机制、规则更加认可,却忽视了技术的适用性,或者说该技术能否在中国这块特定的国土下产品化、市场化,从而在归国后与国内的实际情况格格不入。不难发现诸多掌握优秀技术的创业者在与孵化机构洽谈时,往往敝帚自珍,对专业机构基于现状和市场前景评估出的结果不以为意。这种不肯“压低身段”的结果往往是导致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流失,迟迟不能将手中的知识产权产业化,最终错失大好的市场先机。技术的“本土化”对海归而言无疑是一大挑战。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的差距性以及对国内市场的不了解致使技术的市场化充满困难,难以实现宏达抱负往往会带来创业满意度的下降。更有甚者,带回国的技术只是一点皮毛,根本形不成竞争力,换言之,核心技术才是制胜点。另外,他们对国内的处事方式、办事风格不甚了解,对处理关系社会中的人情网络不擅长,抵触本土化的例行做法在进行团队筹备、招聘任用时也有意无意地排斥国内本土人力资源,因此在实际运营时的具体事务操办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

(二)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平台的管理服务跟进缓慢。政策是吸引高层次人才落地扎根的重要因素,不难发现,苏南地区针对海归的创业政策十分丰富和有力,但就政策的可行性和灵活性来看仍有所欠缺。因国情和法律法规的差异,很多在国外已经很成熟的技术拿到国内来投产尚没有可依据的标准,投放市场存在很大风险。且在前期吸引过后,在各项政策的落实兑现方面尚有不足,多数创业者反映一次性的资金补助迟迟不到位、对企业招才引才的补助申请程序极为繁琐、实际到位实物明显缩水等问题,这种一定程度上的失信导致创业者的极大不满。甚至在签证、户口、子女入学等特殊照顾也未及时办理,给创业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在企业成立之后往往就撒手不管,不去及时了解企业实际运营中的难处和困境,缺乏主动性和沟通渠道。同时,在入驻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平台时,园区给予的服务管理也不容乐观。平台内往往缺乏统一的管理的制度和规范的维护流程,大到物流管理系统小到卫生维护,都未能够营造出专业化系统化的风格。在这一点上,往往民营性的创业孵化器要比政府事业性质的表现更胜一筹,苏南各市斥巨资打造的政府创业平台往往一味追求规模和数量,显得有些大而无当,不够务实。

(三)创业生态环境脆弱,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008年左右,无锡在光伏产业领军人物施正荣的引领带动带动下,光伏产业执全国甚至全球之牛耳,其中政府的努力不可小觑。无锡市政府准确定位,积极促进全市的光伏企业相互沟通联结,打通上中下游的信息通道从而打造了一条完整坚固的产业链条,对带动无锡整体经济产值的发展都有所贡献。由此可见,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对区域发展来说是一剂强心针。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苏南其他市区,产业化进程缓慢,创业园区内的企业相互独立甚至排斥,政府和园区管理者也未提供企业间沟通的平台和渠道。在进行园区内规划时就不曾考虑到有利于产业集聚便利的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后期促进企业抱团的难度和复杂性。与此同时,在相对脆弱和孤立的创业环境下,企业的信息获取速度滞后,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市场行情变化迅速做出调整;同时,合作伙伴难寻,在陷入注入资金周转、先进断流等困境时难以和融资机构对接,重创了新创企业的元气。

(四)人文软环境欠缺,情感驱动力不足。海归创业者们大多在国外凭借个人奋斗已经取得较为优渥的条件,且多在海外成家立业。他们放弃了一切既得利益选择义无反顾地归国,除了个人发展需求上的满足,更多的也带着一腔报国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国内社会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怀。然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平均教育水平还未达到高水平、普及化,企业招聘的本土员工往往很难对海归创业企业的一些先进理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对企业的认可度、归属感都不强,企业在投入资本培训后离职率仍居高不下,造成很多程度上的资源的浪费,对这些新创企业无论在成本控制上还是情感上都有一定伤害;其次,整个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创业存在高标准、高要求,认为学历水平与成功率应该划等号,难以做到“宽容失败”,对这些创业者也缺乏真诚的尊重,使其难以感受到职业荣誉感。另外,由于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不足,很难招到专业对口的技术科研人员,遑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

三、破解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满意度低下的对策

(一)创业人才需培养“归零”心态,充分发挥双元性优势。社会环境的差异是长期的文化传承所造就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需要认清这一客观事实,做到心态平和,不盲目迷信、生搬硬套一些技术跟模式,一味地“不走寻常路”。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和“关系”的社会,要积极学会与政府、各机构、各企业间的交往之道。同时,要牢牢把握住海归“天生双元化”的独特优势,战略角度上以国际化的视角洞察市场商机,高瞻远瞩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在资源整合时举国内外之力促进双重关系网络构建,借此打造优势互补、全能高效、精锐专业的核心管理团队,辅之获得更通畅的融资渠道;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仍不放弃同旧人脉交际圈的对接,例如定期参与国际交流会议、加入学术组织担任职务等,以实时掌控行业内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动向,使企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始终保持高度的适应性和柔性。另外,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文化建设方面也可糅合东西方的理念之长,创新管理模式,打造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和雇主品牌形象,形成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二)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着力打造后勤服务一流的平台“名片”。在政策制定环节,相关部门应邀请各领域各阶层尤其是专家学者以及高层人才本身代表进行磋商,就政治、法律、行业、商业等方面就进可行性的探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企业运营实际。当然,政府的资金和人力毕竟有限,应摒弃“撒胡椒面”形式的项目资助方式,而是进行专业筛选、重点培育,力求“少而精”。这就需要政府对相关孵化器的服务人员进行定期、专业的技能培训,必要时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专家,从项目申报环节便把好关,防止出现后期发展远远低于预期而导致合作破裂的负面情况。在园区建设方面,要紧跟时代和行业潮流,逐步推行现代化、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对内简化企业与孵化器平台的沟通程序,强化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变被动承办为主动关怀,切实从生态环境、厂房建设、物业管理等小处着手,维护日常运转秩序井然;另一方面对外积极扮演好中介的角色,为企业物流、融资、销售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必要时为其担保弱化风险。为此,建议这些孵化器平台可以借力外界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实行功能外包,让服务平台和企业都可以集中力量花最少的钱办自己最擅长的核心业务。

(三)营造良好“土壤”环境,重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北京中关村以IT业闻名全国乃至全球,无锡530计划以其光伏产业的集聚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量的猛增和质的飞跃,产业集群的模式对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都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苏南各市区都具有各自的招牌明星产业,应当根据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发展。建议集中划分出创业平台,发展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对集群中的企业再进行细化分类,具体到上中下游不同的环节,并成立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同时,可借鉴相当一部分民营孵化器创新实行的“园中园”模式,在园中根据涉足领域不同,开辟诸如机械制造、创业文化、服务咨询等企业群,分类化特色更为明显。在融资方面,首先要完善银行贷款体系,建议政府助力推动商业银行改革,推出针对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专项贷款项目。针对目前海归企业担保资产不足、信用状况不明等造成的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融资摩擦”,可适时的引入第三方担保。其次,政府可学习国外先进的模式,借鉴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局部成功经验,积极进行引荐和试点,最大限度地鼓励发展风险投资机制。此外,积极推进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各类民间资本的合法化,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利用好这部分资本也不失为锦上添花。企业发展后期,需更加注重与国企、民企、外企等资源的对接。多数较为成功的公司在走完一段时间的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后,无一例外地会选择合作伙伴,或者选择对外投资入股等等方式进行战略的升级转换。这种取长补短、优劣互补的合作有利于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最终推动实现共赢。

(四)重视软环境氛围的营造,强化建设学习型社会。优质的“土壤”才能长出丰硕的果实,而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有着潜移默化影响的恰恰是对人文环境的建设。要继续发扬“广揽天下英才”的气魄,包容多元化人才的引进和进一步落地生根。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市民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对海归创业群体的关注与尊重。同时,一些政府性或民间的商会组织、学术联盟等赋予创业高层次人才一定的头衔,一定程度上使得其能凭借身份优势接触更多资源。建议政府定期对创业企业家进行考核评比,根据评定结果颁发荣誉证书增强精神鼓励的作用。与之相配套,因大多数创业园区都毗邻大学城,因此努力营造创业园区优良的生态软环境可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力量集中区位优势,如双方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等;另一方面,高校的科研成果拿到企业中孵化以实现产业化,从而创造经济效益,真正发挥产学研合作功效。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信息化引领世界潮流的今天,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日益成为各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源则是这些技术资源的终端载体,可以说掌握核心人才就是掌握了核心科技。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现今炙手可热的人才资源,他们掌握着世界最尖端的科学技术,引领最前沿的管理实践,凭借双元文化优势,势必会成为改革浪潮中的“中流砥柱”,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效“助推器”。因此,政府应当更加注重向服务型角色的转变;社会能进一步提供更多、更全面的资源;民众对创业者更多一份宽容与理解。相信在多方的携手努力下,定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营造一个可以大展身手的优质空间。

[1]万玺.海外科技人才创业政策吸引度、满意度与忠诚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

[2]徐丽莎.海归创业人员对中国城市创业环境的满意度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杭州为例[R].2014.

[3]杨荔发.地方政府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服务体系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苏州大学,2012.

F270

A

本文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10292010Z);常州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08-B-05)

收录日期:2015年1月29日

10.13665/j.cnki.hzjjykj.2015.06.051

猜你喜欢

海归满意度人才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人才云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