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校院企合作模式探析

2015-03-29达顿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23期
关键词:西藏校企专业

□文/达顿珠

(西藏大学理学院 西藏·拉萨)

一、西藏高校开展院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2005年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京发[2006]5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经济、教育、科技体制改革,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开展院企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深化转型提供动力,而且也能够为全面提升高校产学结合,加强专业理论应用的实践能力和提升高校科技转化的水平,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于社会能力,提供长远的发展动力。因此,开展高校院企合作,无论从高等教育本身而言,还是从国家经济的发展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藏高校学院与企业之间应该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对于正处在跨越式发展中的西藏经济社会和西藏唯一的综合性大学而言,意义同样十分重要。首先,西藏企业和西藏高校学院可以在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和拓展毕业生就业方面开展紧密有效的合作;其次,西藏院企可以在推动高等院校办学理念转变、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方面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级别的交流和合作;最后,开展院企合作,也是提升西藏高等教育服务与西藏经济社会能力的重要措施,将为西藏高校的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整合、转变提供契机,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资源。

二、西藏高校院企合作的重要内涵和发展现状

(一)重要内涵。院企合作是指,大中专等高等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教学和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实践与就业率等大力有针对性地和企业合作,通过实习基地、培训基地、院企就业合作等培养符合实际社会需求的实际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西藏高校院企合作是让西藏高校在校大学生将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西藏高校在校生将所学与企业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让西藏高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西藏高等院校育人的培养质量,提高技能型人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发展现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的主要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高校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另一种则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目前,西藏高校迫于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急需加强院企合作的力度,需要完善现有的院企合作模式。

1、“联合培养”模式。目前,在西藏大中专院校中主要以这种合作模式为主,在西藏大中专院校中人才培养中实行院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学校的招生就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企业的人才目标不仅与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教学计划等相关联,而且也将学生实践教学和企业的实践培养密切结合起来。西藏大中专院校通过这种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大批有用的人才,企业和学校也因此受益。

2、“企业配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处于“配合”的辅助地位。目前,在西藏本科院校中主要以这种合作模式为主,它根据西藏本科高校不同专业提出的理论实习要求,提供相应的(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培养任务,这种情况下西藏高校建立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和培训基地,学校经济补贴为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企业都在学生质量和企业改革方面都所获益。

3、研发模式。目前,这种合作模式在西藏理工科专业院校中为主,是指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学校提供技术、专利、人力、智力和部分设备,企业则提供经费,在高校建立“研发中心”,双方将中心的工作都纳入双方的工作计划,学校按照企业发展的目标和需要进行实践研究或超前研究,为企业研发新的产品或技术,从而使得高校科研的理论结果和研究成果可以尽快地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

三、西藏高校院企合作实践模式探索

研究和探索西藏高校院企合作的实践模式是新形势下西藏经济社会和西藏高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形势下,西藏高校院企合作的实践模式探索要更加注重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企业发展,规划高校的办学计划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建立新的动态协调体制,提高西藏高校生的素质与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注意专业设置和社会发展的匹配,高校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设置课程,特别是与企业共同谋划、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把解决大学生就业转变为发挥人才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专业实习合作模式。西藏高等院校中,尤以本科人才质量最高,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对高质量的经济社会人才的需求,西藏高等院校急需将这种人才优势进行转化,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这其中专业实习合作模式是最好的院企合作方式。专业实习合作模式可以让高校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实习和培训更加适应社会实际的发展需求,从而也为学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动力。同时,这种模式突出了教、学、做的统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以实习方式为主,实习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不但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专业技能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增进对社会企业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为其日后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面对实践,学生首先要具有敢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求实、能自信和敢尝试的精神,更是一种勤奋刻苦和坚持不懈的品质;是当代大学生在大学学习和实践中所必须掌握和具备的一种精神,也是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人才基础素质;同时,开拓创新精神也是一种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才识。要实现院企合作,在当前形势下,西藏社会发展需要更多这种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校办企业模式。西藏高校可以自己开办企业,通过这些企业,一方面作为专业人才的实践和训练基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专业人才的就业提供机会,通过这种模式,有效地实现校办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目前,西藏高校的校办企业还很少,同时企业性质也大部分是政府投资的国有企业,应该鼓励西藏高校和社会企业合作,创办股份制等不同形式的校办企业。企业提供资金、厂房和投入硬件,学校提供技术和人力资源,在合作中共赢。

(四)加大合作办学模式。当前,西藏大中专高校都是事业性质的政府教育机构,还没有私有性质的高等院校,虽然西藏目前的高等院校发展速度十分快,但是都以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为主,从西藏高校的长远发展来看,尤其是一些中专院校,急需要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作企业,一方面促进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开辟新的就业途径。因此,从实际来看,西藏高校急需加大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力度。

四、加强西藏高校院企合作发展的对策

要加强西藏高校院企之间的合作,就必须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面去努力,通过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和人员保障等来加强院企之间的合作发展。

(一)加强制度保障。西藏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需要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予以引导和制定相关制度予以保障,使当前西藏高等教育院校积极发掘教育资源,建设特色学科,构建专业学科群,使专业培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同时,高校自身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方面的建设,需要建立和完善培训的登记制度、培训档案的保管制度、培训学员的管理制度及培训学员的奖惩等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只有通过制度的建立、执行,才能够保障西藏高等院校培训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保障。西藏高校要成立院企合作协调的相关机构,成立相关培训中心和管理机构,改变二级学院独自合作或各自出战的局面。通过各高校建立培训中心和管理机构,负责全校的合作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既可以集中优势学科,整合不同专业的资源,又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院企合作工作的整体性和管理水平。

(三)加强师资保障。院企合作过程中学生是基础,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水平不光影响着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决定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力量。同时,对于职业高等院校而言,师资队伍的力量更是关键,好的职业技术教师不仅是一名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名高级技术师,选择他们培养的学生和企业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加强西藏高校院企之间的合作,必须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的培养。

(四)提高学生质量,加强人员保障。首先,要提高学生教学质量,没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实习和培训将成为单纯的技能实践,这与高校理论结合实践的目标是背离的;其次,也只有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专业培养目标,才能获得和企业合作的基础。而要提高学生教学质量,除了体制改变和师资力量的增加外,也需要加强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保障。例如,教学管理是培训教学质量的保障,培训教学的开展需要各相关二级院系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配备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熟悉教学管理,更需要掌握必不可少的协调能力。

[1]刘述丽,姚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8.

[2]向大顺.新形势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作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3]周丽艳,裘荣鹏“.校企合作”的现状及思考[J].学周刊,2013.27.

[4]吴琼,肖利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5]崔昌华,郑服丛,朱朝华,徐望来.深化院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8.

猜你喜欢

西藏校企专业
都是西藏的“错”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一个人的西藏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