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29高春红

关键词:介词状语层面

高春红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外语系,广东 增城 511300)

0 引言

英语写作是学生语言技能的一个综合体现,但是在大学阶段,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却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些问题诸如主语单一、口语化倾向较明显、遗漏必要的介词和冠词等等,在学生的作文中具有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因为学生中英文思维转换层面意识较为薄弱。本文在收集整理学生的英语写作突出的问题基础上,从三个层面详细总结归纳这些普遍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供大家探讨。

1 学生英语作文中凸现的主要问题

在批改学生英语作文时,笔者发现学生在写作时比较突出的问题基本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即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思维转换层面。

1.1 词汇层面

词汇层面的写作失误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英语单词涵义、词性的把握过于死板,不知道单词的意思取决于所处的语境;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许多单词的涵义把握不准,所以写作的时候就会张冠李戴。例如,有的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句子“I skilled of organize schedules.”让人不知所云。有的对于“maybe”和“may be”的用法分不清,经常混用。这些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对单词的用法不甚关心,许多形近词记得似是而非,没能区分清楚,属于基本功不扎实。此外就是学生所用语言较口语化。他们普遍缺乏语体概念,通常作文写作中口语化倾向十分明显,如“do my best”“pretty able”这样的表达出现的频率很高。如下例所示:

例1:I think I can do my best for this post if you employ me.

例2:I am pretty able to organize the schedule well.

1.2 句法层面

词汇层面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学生基础不牢固,或是疏忽大意,错误也就仅仅局限在单词本身;而句法层面的错误,往往会导致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都会出现偏差。

(1)被动语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层面存在诸多不同,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语态。语态是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语法范畴,有特定的形式和形态标志;而汉语主要是借助词汇表示被动的意思。换句话说,英语的被动是“显性的”,而汉语的被动是“隐性的”,或者说汉语的被动只剩下了被动意念,因此汉语中主动与被动在句中已经失去了形式标志,例如“这事还要再研究一下”(This matter must be further considered.)和“文章总算写完了”(The article has finally been finished off.)。然而,许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由于没有意识到英汉之间的这种差异,不能很好地做出相应的转化。很多情况下,学生都是先想好中文版本,然后再词对词、句对句地翻译成英文版本。这样做的结果是,作文中主动语态较多,表达上主观倾向较明显。这也是中式英语表达较多的表现之一。

(2)从句的使用。英语中的从句较多,而汉语中短句较多。例如,有的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Some student in order to playing online games,they cut their class. So that waste their study time.”其实这位学生想表达的内容是“In order to play online games,some students choose to be absent from their class,thus wasting much of precious study time.”从这里不难看出,很多学生对于英汉两种语言的一些本质区别一无所知,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常常出现中式英语(Chinese English 或者Chinglish),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汉语的句子特点是小句连排,很少出现比较长的句子。我们在做汉译英练习的时候都知道,要把汉语翻译为地道的英语,一定要了解前后小句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连接词翻译为结构较为复杂的从句。写英语作文的时候,也要做好这个转化。但是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中英语短句非常多,纯属单词的机械堆砌,缺乏连贯。例如下面的这个句子“Every coin has two side. Internet brings us convenient. But,it brings some negative influence.”完全可以连成更为紧凑的一个句子“As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internet on the one hand brings us much convenience,but on the other it also exerts some negative influence.”

其实以上所提及的词汇、句法层面的错误,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学生在进行英汉两种语言转换时没能从根本上实现思维的转换。

1.3 思维转化层面

(1)主语单一。学生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通篇都用人称代词开头,句子在形式上千人一面,缺少变化。汉语句子的主语多为人称,即使没有特点的人,我们也常常使用“人们”来指称,个人主观性倾向比较明显。而英语除了使用人称作主语外,还常常使用物称作主语,句子表达十分灵活、生动、客观。浏览一下学生的作文,句子开头频率最高的代词都是I,we,they,you,us,etc.缺乏新颖的表达方式,读来味同嚼蜡。

(2)语序排列偏误。汉英两种语言在词序排列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中国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是英汉词序上同中有异的地方,如状语的位置。英语中,修饰动词的状语通常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后,其中,修饰谓语动词的状语一般按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的顺序排列在句尾(表强调等特殊情况另当别论)。而汉语中时间状语在前,地点状语在后,与英语的顺序正好相反。例如: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I worked two years as receptionist and secretary.”这种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正确的说法应该是:“I worked as a receptionist and secretary for two years.”其他的例子还有:“So the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insurance company will give the presentation on Friday 23 March at 2:30pm in the canteen.”本句中的时间状语排列出现了问题:中文当中的时间排列顺序都是从大到小,而英文刚好相反,是由小到大。所以正确的应该是:“So the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insurance company will give the presentation at 2:30pm on Friday,March 23 in the canteen.”类似的问题句还有:“Because summer 2006 I lived in Rome,I can speak Italian fluently.”等等。

(3)遗漏冠词和添加了不必要的冠词。在学英语语法的时候,我们知道冠词是一种虚词,不能独立担任一个成分,只能附着在一个名词上,帮助说明其词义,英语中有三个冠词:定冠词the 和不定冠词a 和an。在特指时一般前面要加定冠词,而泛指时在可数名词前加不定冠词。例如:“It was a lovely garden。”(表示“类别”)“She sent me a postcard.”(表示“一个”)。

我很欣赏的是一件看起来像中国传统园林的作品,朱炳仁从这些典型的中国元素开始,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诗意艺术。它们有不同的尺寸,但各不相同。在某一时刻,朱炳仁正以这种方式看待西方艺术。他模仿梵高的向日葵,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雕塑的方式创作它们。它们与中国传统的折叠屏风相匹配,但它们是由朱炳仁个人诠释而成的。

学生的作文里有不少都忽略了冠词的正确使用,要么就是该写的冠词没有写,要么就是写了多余的冠词。如下例所示:

例3:I have been working for travel agency for last six months.(正确的应该是I have been working for a travel agency for the last six months.)

例4:And I lived in Rome before,so I can speak the fluent Italian.(多余的冠词the)

(4)遗漏介词。英语中的介词数量多,具有巨大的搭配连结能力和表达功能,有“介词的语言”之称。而汉语中的介词数量少,表达功能弱。许多英语介词都具有很强的动词性。把英语的介词短语译成汉语时,往往要借助于汉语的动词词汇、动词短语或动词短句。汉译英时,应该善于使用英语介词表达法,使英文更加地道。同样,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应该善于使用英语介词表达法,使英文更加地道。但是受汉语介词少的影响,学生的作文有时遗漏了介词,或者直接都用了动词来表达。

(5)中式英语较普遍。据了解,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由于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往往先想想中文怎么说,然后直接翻译为英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带有严重的“汉语味”。这个现象在词汇、句法、语法、段落、篇章结构层面都有所体现,以上论述中也都有提到,不再赘述。下面所摘录的句子都出自学生的写作练习,可谓“汉语味”严重泛滥,有时逻辑关系混乱不清,我们可从下面的摘抄中窥见一斑:

例5:Furthermore,I have lived in Rome summer 2006—

fluent Italian,so my Italian also perfect and fluent.

例6:Due to the recent changes of the insurance company that in order to offer staff better health insurance,a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insurance company will visit to give a presentation on—Wednesday 14 March at 4:30 pm in the canteen to present the new policy.

可以看出,该句前半句受汉语句型结构影响,在写作时没有进行句型转换,表述逻辑不清,后半句存在语序排列偏误。大致的意思是:“为了提供更加良好的健康保险,保险公司将派一位代表讲解保险方面的新政策,时间是3月14日星期三的下午4:30,地点是食堂。”读者可以根据英文表达习惯对此句作出修改。

2 建议及尝试

综上分析,不难看出,独立院校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确实不容乐观。笔者结合自身的写作教学经验、体会以及所作的一些尝试为写作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具体方法。

2.1 提高学生对英汉差异的认识

其实英语写作当中碰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基于学生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认识。英语写作之难就难在两种语言差别之大。从微观的字、词、句子,到中观的段落、篇章,再到宏观的双语文化背景及写作背后的思维转换,处处都为学生制造了不少障碍。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重中英语言的对比教学。在教学中加强英汉语言的对比学习,特别是强调容易出错的英汉差异显得至关重要。帮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用英文思维以有效地减少语言习得中的负迁移影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门别类地向学生指出哪些句子有汉语式英语之嫌,哪些词语英汉意义不对等,哪些篇章逻辑结构是汉语式的,并指出为什么它们被称为中式英语,以及如何改正。

总体而言,要想提高学生英文写作水平,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两种语言差异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字、词、句微观层面的差异,思维逻辑的转化。

2.2 适当增加语体概念的讲解

针对学生作文中口语化倾向较明显的现象,教师最好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增加一些语体学方面的讲解。语体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不仅涉及内容,而且也涉及语言的本身,涉及语言材料及其表达手段、组合方式等等的准确选择。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的特征、区别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写作中所选词汇、短语、句型的语体色彩,以避免口语语体的出现。

2.3 加强课堂内外师生互动

教与学这组关系中比较欠缺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作者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现分述如下:

(1)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的Presentation。这个做法在外语教学中非常管用,许多英语教师在不同的课程上都在进行着这样的操作,本人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增加了这个环节,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起到了很好的补充拓展的作用。在本科英语写作教学的课堂上,这种做法也能发挥它的功用。具体做法如下:①教师提前准备好英语写作的相关话题材料,要提前知道学生Presentation 的话题,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同时要准备好纵深分析的详备材料。目的就是与学生一起把某一个话题通过讨论的形式阐述清楚,同时也能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可以直观地把握学生对这个话题认识上存在的不足甚至误解,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②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但要遵循就小不就大的原则,例如笔者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收集汉英语言差异在写作中的影响,其中一个参考题目“汉语多人称、英语多物称对英语写作的启示”“英语的介词优势对写作的启示”“英语的名词化倾向对写作的启示”等就是一些不错的话题。

(2)个别辅导。个别辅导应该是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直接沟通的模式。然而写作教学中似乎没有个别辅导的插足之地,主要是因为师资有限,学生数目众多,工作量过于庞大。但是教师还是可以尝试这样的做法,或者也可以与前面的Presentation 结合起来,与做Presentation 的同学一起挖掘某个话题,进行恰当地引导。因为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专家给予的恰如其分的启发,而教师在这里自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英语写作教师的角度讲,他承担了两个方面的责任:写作经验的传授和提升者、写作思想和策略的诠释者,因此与学生的这种直接交流最能让学生受益。对此,笔者曾在课堂上多次鼓励学生发邮件给我或者课下交作文本给我批改他们平时练习的作文。可以说,这一做法对师生双方都有益处:教师可以就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索,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向所有学生分享这些想法;学生可以就教师给出的建议作出修改。这样反反复复坚持下来,定有收获。

(3)作业: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随堂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本节所牵涉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而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讲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从作业中发现新问题,补充到相关的话题范围,作为下次探讨的内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辅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认识不同的文体(正式、非正式、口语化)以及写作时不同的要求(问题是:学生写的作文太口语化,不正式)。②帮助学生学会词义辨析,让学生明白词汇的意义在于使用,而不能照搬词典上提供的释义。③引导学生作语法结构分析,例如句子当中的定语从句、倒装句、强调句等,进而总结写作技巧。④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写作正误辨析练习,可以拿学生的一些练习(匿名)发给大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方法,关键时候教师可以做一些总结,“画龙点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又可以增加他们对写作练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是笔者结合批改学生作文的经历以及所从事的本科写作教学的体会所提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同仁有启发作用。

[1]林新事.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07—209.

猜你喜欢

介词状语层面
介词和介词短语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介词不能这样用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状语从句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