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定义的方法
2015-03-29祁士超
祁 士 超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技术定义的方法
祁 士 超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技术的定义不是唯一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给出不同的定义。从硬件、规则、系统、应用科学几个不同的角度给技术下定义,这些定义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但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技术的本质。
技术;定义;系统;方法
给一个重要的、经常使用的概念下定义终究是不可缺少的。给技术下定义,就像给科技、化学、文化、信息等“大概念”下定义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但对不同技术定义的考虑,可以展示一些其他种类的定义,以及技术的特性。纵然没有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最终定义,对技术定义的考察也可以使我们了解可视为技术的事物的范围,以及人们对某物是否应该被看作是技术而持不同观点的一些临界情形,亦可以一次并非完善的对定义的寻求,帮助我们探索正在研究的领域的布局。
1 把技术看作硬件
或许最常见的技术定义是把它定义为工具和机器。通常用来图解技术手册或传单的意象是诸如火箭、发电站、电脑和工厂这些事物。把技术理解为工具或机器是具体的和容易理解的,它的背后还有很多关于技术的讨论没有弄清楚。例如,刘易斯·芒福德对工具与机器进行了区分,即使用者直接地操作工具,而机器更加独立于使用者的技能。把技术定义为工具或机器的一个问题是存在一些技术既不使用工具也不使用机器的情况。一种这样的非硬件技术是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行为技术。如果把他人的言语、人际关系处理或行为方向看作技术,那么就会有没有工具的技术。芒福德认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机器”是诸如古埃及、伊拉克的古苏美尔或古中国这样的早期文明中为水利或灌溉工程搬运泥土所需体力劳动的大量的人的组织。芒福德把这种大规模的劳工组织称为“巨机器”。雅克·埃吕尔认为遵守规则的行为或“方法”的模式是技术的本质。因此,宣传性手册将是涉及到规则的技术,并且能但并不总是需要涉及到工具或硬件的使用。
2 把技术看作规则
上文中提到的埃吕尔的“技术”是另一种技术定义的主要例子。这种定义把技术看作规则而不是工具。“软件”对“硬件”将是另一种描述强调中的区别的方式。技术涉及方法目的关系模式。斯金纳的心理技术,芒福德的不需工具的巨机器,以及埃吕尔的“技术”都不是这种通往技术的方法的问题。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强调“合理化”,在这方面类似于埃吕尔,描述西方世界无论在科学、法律还是在官僚机构中规则性系统的兴起。有形的工具或机器不是核心内容,而是方法目的模式系统地发展。
3 把技术看作系统
硬件在脱离使用和理解它的人类环境之后是否还能真正地起到技术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晰。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一问题。一架被遗弃在热带雨林的飞机将不会起到技术的作用。它可能会被太平洋上具有“货物崇拜”的信徒当作一件宗教圣物来对待。货物崇拜兴起于二战时期美军飞机向太平洋的岛屿上大量空投物品,那些曾得到这些货物的信徒自此之后便怀着感恩与崇拜等待着大“鸟”们的归来。20世纪60年代,伊朗国王试图强制推行国家现代化。他利用巨额石油财富进口诸如喷气式飞机和电脑这样的高技术,但缺少数量充足的操作和服务人员。由于没有获得足够的存储房屋以及操作和维修人员,这些飞机和电脑主机被置于室外,布满灰尘甚至生锈,机器没有起到技术的作用。技术硬件没有起到技术的作用,这种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土著社会或发展中国家,也可能出现在高技术的环境中。非西方技术被作为纯粹美学的或艺术的现象,陈列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原始的和现代的艺术”展厅。土著的器具和20世纪西方抽象的艺术作品被并排地展览,以强调它们在形状和设计上的相似性。原始器具的标签上常常没有解释它们的用处的说明,仅仅是它们的地点和年代。在有些情况下,不仅博物馆的参观者甚至策展人都不知道这些物品的技术功能。因此,虽然这些人工制品对它们最初的使用者来说既是技术又是艺术,但对博物馆展览的策划者和参观者来说它们仅仅是艺术。这些事例表明,一件人工制品或硬件要成为技术,它需要被放置在使用它、维持它和修补它的人的环境中。这就产生了技术系统的概念,它包括硬件以及操作和维持它的人的技能和组织。
4 把技术看作应用科学
许多的当代技术是应用科学。然而,把技术仅仅定义为应用科学在历史上和系统上都是误导的。如果在控制性实验和自然数学定律的结合的层面上来理解科学的话,那么科学只有大约四百年的历史。实际上,古希腊人对自然有数学性的描述和观察却没有运用控制性实验。中世纪的中国人有高度发达的技术和关于自然的丰富的观察和学说,但既没有自然定律的概念也没有控制性实验。技术以某种形式或其他可以追溯到百万年前的早期人类的石制工具。明显地,基于对科学和技术的这种理解,贯穿大部分人类历史,技术不是应用科学。问题的一部分在于怎样限定科学的范围。如果科学仅仅是反复试验,那么史前技术可以被认为是应用科学。然而,如今科学的概念已经被极大地扩展到包括事实上所有人类知识,甚至所有动物知识,如果持有知识反复尝试理论的话。或许这是一个把科学定义得太宽泛的例子。即使在17世纪早期现代实验科学和科学定律的概念兴起之后,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大部分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由伽利略和牛顿的科学的直接应用而发生。17、18世纪的发明家通常并不知道他们那个年代的数理物理学理论,但是修补匠和实际操作人员在没有运用他们那个年代的科学的情况下发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甚至直到托马斯·爱迪生这位在电力领域极其多产的发明家,也不知道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它的后继者,比那些知道最先进的电场理论的科学家创造了多得多的发明。爱迪生最初甚至无视在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团队中有需要一位物理学家的必要,认为物理学家只能用于进行复杂的数字计算,对技术绝无太大的贡献。到现在,爱迪生的关于理论的角色的观点变得有些过时了。即使在当代科学训练对大多数技术发明是必要的情形下,技术作为科学应用的概念,如果采取过于简单和直接的方式,也是误导的。现代技术主要由那些具有科学背景和在现代科学框架内的人所从事,但很多具体的发明是机遇或反复试验的产物,并不是直接应用科学理论去获得一个预先假设的目标。一种化学溶液被溢到一块实验室玻璃装置上,后来这块玻璃被意外地掉在了地上,但它没有破碎,由此发明了安全玻璃;青霉素由一次细菌培养意外地被一种霉菌污染了而发明;技术学家亚特·弗莱,在他赞美诗集中使用的小书签经常脱落,然后他记起一种不太粘的胶水,经过不断尝试发明了便利贴。这种胶水由他的一个同事(斯宾塞·席维尔)于1968年发明,由于它太弱以至于不能永久地把两片纸黏贴在一起而被忽视。1977年3M公司开始把便利贴推向市场,到1980年它畅销全美。这些意外发明的发展使用了很多制造它们的人的科学知识。但这些发明很难说是科学理论直接应用于一个预设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虽然技术涉及知识,尤其是专门知识,一个把它简单地描述成应用科学的技术定义还是太狭隘的。
5 系统定义作为共识
很多作者已经规划了一个有点复杂的技术定义来包含技术系统的概念。经济学家约翰·凯尼斯·盖尔布瑞斯把技术定义为“科学或其他知识在实际任务上的系统应用”[1]。盖尔布瑞斯把这描述为社会组织和价值系统的合并。其他人已经扩展了这一定义去提及技术的组织方面,把技术描述为“任何系统化的实践知识,以实验和科学理论为基础,加强了社会生产货物和服务的能力,体现在生产技能、组织和机器中”[2],或者“通过有序的系统把科学或其他知识应用于实际任务,涉及人和组织、生物和机器”[3]。可以把这些定义合并为通过有序的系统把科学或其他知识应用于实际任务,涉及人和组织、生产技能、生物和机器。这种共识的定义有时被描述为通往技术的“技术体系”方法。这个技术体系是硬件、知识、发明家、操作人员、维修人员、消费者、营销人员、广告商、政府管理人员和其他涉及一项技术的事物的复合体。技术体系方法比工具(硬件)或规则(软件)方法更加综合,因为它包含两者。工具这种通往技术的方法趋于使技术显得中立,它既不好也不坏,可以被使用、被误用或被拒绝。锤子可以被用来钉钉子或敲碎头盖骨。工具使用者在工具本身之外并控制它。系统这种通往技术的方法使技术包含人类,无论消费者、工人还是其他人。个人不在系统之外,而在系统之内。当一个定义包括广告、宣传、政府管理和所有其他的时候,比在简单的工具中的那种情形下更容易理解技术系统是怎样可以控制个人的。技术脱离人的控制并有它自己的生命的概念对于技术系统比对于工具而言更有意义。包含广告、宣传和政府执行的技术系统可以劝说、怂恿或强制使用者接受他们。一些人,尤其在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后现代”信徒中,如20世纪中叶的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埃吕尔,声称这类技术没有“本质”,而且技术的一般定义是没有可能的。不管后现代中研究技术的一些人关于技术本质的质疑的有效性,上文中描述的“共识定义”将有助于使读者大致地集中于正在讨论中的各种事物。例如,近年来“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提倡者发展了一种通往技术的方法,它对技术系统方法下的共识定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技术系统方法的提倡者近来已开始与技术社会建构的方法结盟甚至融合。把技术理解为网络与欧洲社会学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很适合。托马斯·P.休斯很可能是美国领先的技术体系方面的历史学家,已经移向社会建构的观点,并将其与自己的方法相结合。
通过以上对技术定义的浅析,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定义的一般的指导方针。一个定义不应该太宽泛或太狭隘。也就是说,定义不应该包括通过所定义的词所指派的事物,同时不应该太受限以至于排除应该归入定义之下的事物;一个定义不应该是循环的。例如,不应该把“技术”定义为“任何技术的”,然后定义“技术的”为“任何与技术有关的”;一个定义不应该用比喻的语言或隐喻;一个定义不应该仅仅是否定的而应该用肯定性措辞。大部分情况下,一个纯粹否定性的定义不足以限定词语应用的范围。一个对比之下的定义不得不假设听众知道与之对比或对立的词语。
[1]John Kenneth Galbraith. The New Industrial State[M].The University Press Group Ltd,1967:chapter 2.
[2]Bernard Gendron. Technology and the Human Condition[M].St Martin’s Press,1977:23.
[3]Aronld Pacey. The Culture of Technology[M].MIT Press,1983:6.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2.011
2014-12-18
祁士超(1989—),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N031
A
1674-6341(2015)02-00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