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论文计量学分析
2015-03-29唐品王景文高玉洁
□文/唐品 王景文 高玉洁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北·唐山)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论文计量学分析
□文/唐品王景文高玉洁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北·唐山)
[提要]通过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文献进行时间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统计分析,了解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现状,为推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时间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5日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数字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文化发展的新形式。2010年文化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过程中提出加强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的思路,2011年11月,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概念,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中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012年5月,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这标志着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被提上日程。
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行研究,可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通过对有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文献进行时间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以及主题分布统计分析,了解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学术研究的现状、水平,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一、基本情况
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文献源,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或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为检索词,限定发表时间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去除不相关文献,最终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有关的文献共有52篇,其中期刊论文42篇,硕士论文3篇,会议论文3篇,报纸4篇。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时间分布。从时间分布上看,有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方面共发表文献52篇,2011年仅发表论文1篇,2012年发表论文9篇,2013年发表论文15篇,2014年发表论文27篇,由此可知,2011~2014年我国发表有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论文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分析其原因,第一,政府文件和规划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提供了政策保障。近几年,文化部、财政部相关文件、政策的出台,为研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从时间上看,政策的出台时间正好与研究论文的发表时间范围相吻合;第二,科研课题的申报为公共数字文化研究提供了资金支持。从52篇论文所标注的科研项目情况看,2013年申报课题数量最多,作为课题研究成果之一的学术论文,在次年即2014年达到顶峰,共27篇。
(二)文献作者及机构分布。统计表明,52篇论文共有41位第一作者。高产作者是湘潭大学的戴艳清,发表了4篇论文,其次是武汉大学的肖希明、浙江丽水学院的何义珠、辽宁社会科学院的金涛和中国文化报的刘婵,均发表2篇论文。按照发文数量多少排序,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国家图书馆,共发表论文8篇,其次是湘潭大学,共发表论文4篇,第三是武汉大学,共发表论文3篇,究其原因,发文量较多的老师与他们所承担的公共数字文化课题研究有关。如肖希明、戴艳清等分别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发文最多的机构为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作为一个团队承担了2012年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和863计划项目,说明国家图书馆是研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核心机构,具有较高的科研敏感度。
(三)文献期刊分布。从文献期刊分布来看,42篇论文(其余10篇论文未发表在期刊上,不在统计之列)刊登在24种期刊上,其中22篇论文刊登在9种核心期刊上,占所有发文数量的52.4%,20篇论文发表在15种普通期刊上,占所有发文数量的47.6%,由此可知,刊登在核心期刊上论文数量比刊登在普通期刊上论文数量要多一点,有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论文质量相对较高。刊载论文数量较多的三种期刊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新世纪图书馆》、《上海文化》,分别为10篇、4篇和3篇,《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学研究》均发文2篇。其中,《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共发文10篇,占所有发文数量的23.8%,是刊载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可看出该刊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关注度较高,是发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的主要园地,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关注新颖选题。从刊载的期刊种类可以看出,有图情类、出版发行类、档案类、文学类等,但刊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的图情与档案专业期刊有16种,占所有期刊的66.7%,说明目前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研究主体在图情与档案领域。
三、主要结论
综合本文的分析研究,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一)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论文最早发表于2011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研究领域,这与最近几年我国关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公共数字文化研究课题资金支持以及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密切相关。2011~2014年论文年度分布呈现不均衡性,发文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预计随着我国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提高对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研究成果会越来越多,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
(二)从作者分布来看,本领域的核心作者是戴艳清、肖希明、何义珠和金涛。这些核心作者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他们具有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的专业优势,还具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在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方面发挥了导向作用。从作者机构可看出,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是国家图书馆、湘潭大学和武汉大学。国家图书馆无论在公共数字资源服务建设方面,还是在研究方面都已起到带头作用。由发文机构的组成可以看出,关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不仅局限于高等院校和公共图书馆,各界人士都非常关注。
(三)从文献期刊分布来看,《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新世纪图书馆》、《上海文化》等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的核心期刊。特别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发文量最多,是发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的主要园地,也说明该刊物具有选题视角新颖性的特点。从刊载的期刊种类上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作为一个新颖的出版选题,得到了多学科出版界的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露.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3.
[2]王景文,唐品,张丽丽.河北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0.
[3]戴艳清.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合作机制研究论纲[J].图书馆学研究,2014.10.
G114
A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新常态下河北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501008)成果;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高校创新体制与经济良性互动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5031279)成果;2015年唐山市社科联:“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唐山高校创新体制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机制研究”(课题编号:TSSKL2015-14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