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蔬菜全产业链之“产后”阶段适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5-03-29刘守伟吴凤芝

关键词:园艺产后基地

刘守伟 吴凤芝

(东北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蔬菜在我国种植业中面积仅次于粮食作物,是农业发展中的高增长带动产业。据2012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 035.26万hm2(3.05亿亩),总产量逾7.09亿t[1]。

黑龙江省日照时间长,生产季节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良,具有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天然优势,是我国重要蔬菜出口基地之一和“北菜南运”生产基地,被农业部规划为“东北沿边出口蔬菜重点区域”[2]。2011年黑龙江省前两个月蔬菜出口就达到5.1万t,比2010年同期增长35.2%,创汇2 700万美元[3]。

目前,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已经由过去分散、无组织、随意的种植方式逐渐走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从种植到采收贮藏加工的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4],已具备大规模发展蔬菜的市场竞争力。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人才挑战。依据蔬菜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针对蔬菜全产业链条各环节(良种繁育与推广、基地规划、设施设计与建设、栽培技术、现代农业园区管理、采后流通等)及相关企事业管理部门人才需求,培养能在农业科技园区、科研院所、园艺设施设计及建造企业、种苗繁育与销售等部门从事相关各类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2]。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应具备全产业链从业所需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产前环节:种苗销售、生产调研、计划制定等;二是产中环节:田间管理、病害防控等;三是产后环节:蔬菜产品销售、运输流通、贮藏加工等。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产业链逐渐拉长至“产后”环节,因此培养具备较强的蔬菜产后商品贮藏、加工、流通、销售能力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为了满足蔬菜产业链延长后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在结合历次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强化“产后”阶段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 开设蔬菜“产后”阶段相关课程

为了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陆续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更加注重内容的更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课程更加满足培养目标和市场经济对人才在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突出主干基础课,加大选修课比例,取消陈旧课程,整合相近课程;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反映本专业、本门课程的最新成果;另外注意各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多门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园艺产品贮运加工学、园艺作物采后生理学、园艺商品学、市场营销学、种苗经营与管理等相关课程,并配有课内实验。

其中,“园艺产品贮运加工学”课程中,贮藏部分主要介绍园艺产品的采后生理、商品化处理、运输以及贮藏保鲜技术等;加工部分主要讲授加工原理、工艺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园艺作物采后生理学”主要介绍产品采收后色泽、风味和营养的变化,影响果蔬贮藏的因素和控制措施等内容。“园艺商品学”主要包括园产品商品化处理、包装运输技术、商品流通渠道的合理化、市场信息和经营管理以及商品的销售和对外贸易等内容。“市场营销学”重点讲授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环境、购买行为研究、市场营销调研与需求预测、市场竞争策略、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策略、市场营销计划、实施与控制等内容。

这些骨干课程都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让学生在学习完蔬菜栽培学、设施园艺学等专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在蔬菜采收之后这一阶段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再结合同时开设的毕业生产实习,正好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前后衔接得当,学生学起来省力。

2 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配合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能够增加学生对实际事物的直观认识,更加具有实践性。几门课程负责人经过多年的资料积累,逐步对课件进行了多次更新,尽量通过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来说明问题,这些素材一般都是教师利用带学生实习或出差参加学术交流期间收集的,主要包括蔬菜产后的净菜加工、分级包装、冷藏、冷藏运输、销售以及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超市、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专柜、气调库、冷库系统等方面的内容,把这些实际场景拍摄的素材插入到课件中,大量的图像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看便知,能在课堂上很好地掌握了蔬菜产后处理、运输及销售等过程的实际情况,当毕业后从事该领域的工作时,能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3 增加蔬菜“产后”阶段的综合性实验

几年来,陆续提高了“园艺产品贮运加工学”“园艺作物采后生理学”等课程中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实验内容逐步向蔬菜“产后”阶段调整。比如在“园产品贮运加工学”实验中,开设了“胡萝卜蜜饯的加工”“黑加仑果酱的制作”“果蔬汁(干)的制作”等综合性实验,教师提出实验题目,其他方面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方法、采取的技术手段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师只是进行宏观指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商定实验设计,余下的工作包括从原料选择、原料处理、原料预加工处理、糖制或软化浓缩、干制,以及后期的整理包装、装罐、密封、杀菌、冷却,直至成品,均由学生自行完成。

4 鼓励学生申请与蔬菜“产后”阶段相关的开放实验室和科技创新项目

每年学校都开设开放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园艺产品贮运加工学”“园艺作物采后生理学”“园艺商品学”的主讲教师均申请过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参加合适的开放实验室项目。在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本科毕业论文结合起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在蔬菜生产基地、贮运加工基地或农业园区参观实习时的所见所闻,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试验设计依据以及实施方案,在反复和老师探讨后,申报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实施期间,指导教师随时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试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几年下来,深受几届学生的好评。其中2012年的“树莓特色饮品加工工艺研究”成为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5 开设多种参与形式的实习实训课程

5.1 调研实习实训

为了让学生巩固蔬菜产品经营、贮运以及销售环节的知识,培养学生经营蔬菜产品的能力,专业团队开设了各种形式的调研实习课程,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到农贸市场、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超市、种子交易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进行调研,调查蔬菜产品“产后”阶段的经营现状,包括蔬菜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定价策略、经营环节、促销策略、主要品种和进货渠道、贮藏方式、运输方式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总结蔬菜产品的采收、防腐保鲜、商品化处理、贮藏、运输和销售经验,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高效经营蔬菜产品的合理化建议,写出一份实习报告。

5.2 参观实习

自大一开始,每年都开设各类参观实习课程,园艺专业建设团队依据黑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将实习内容偏重于蔬菜“产后”的贮藏、保鲜、运输、销售等方面。

在黑龙江省“北菜南运”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以及省园艺分院、市农科院、大庆、红旗农场、道里、薛家等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学生们在亲身参加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由传统农民运销队伍发展而来的蔬菜运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弊端,其蔬菜整理、包装技术简易,运输车辆功能简易,运输半径小,蔬菜损耗量较大。也感受到了先进的“政府+大学+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五位一体”合作运营模式,大学投入种子、秧苗、肥料等全部农业生产资料,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与科技服务;政府负责水、电、路、机电井等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租赁土地,组织农民承包地块;公司负责产品的包装、运输、销售、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学生们在实地参观以及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切实学习到了传统和现代的蔬菜“产后”处理技术及运销模式。

5.3 毕业生产实习

毕业生产实习包括两方面: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集中实习为期10—15 天,分散实习持续3—6 个月(依据学生课程情况而定)。

5.3.1 集中实习

在学生大四的下学期,园艺专业每年进行一次为期10天的省内或省外实习。一般省内实习地点选择在蔬菜生产营销比较粗放的郊区菜农家、当年蔬菜产业发展较好的蔬菜生产基地以及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学生们在不同的实习地点,体验着不同蔬菜生产经营方式的利弊。省外实习地点选在山东寿光——我国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中心。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了解到现代蔬菜运销企业在蔬菜“产后”阶段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其蔬菜的整理、包装、遇冷和保温车辆运输技术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其保鲜蔬菜、速冻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深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现代的蔬菜加工技术和产品优化升级技术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5.3.2 分散实习

学生进入大三下学期,基本开始毕业论文阶段,指导教师们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有意识地将学生派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让他们在那里进行毕业论文实验。基地提供学生锻炼的平台,指导教师给予宏观指导,学生依据和指导教师商讨成行的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和岗前实习锻炼。在为期几个月的实习中,学生们能够学习到蔬菜的合适采摘时间,蔬菜产地初步预冷技术,各种贮藏保鲜方法,比如地窖、半埋式通风库、现代通风库、机械冷藏、气调贮藏以及预冷贮藏后的流通以及到销售地的周转等实践技术。同时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参与制定和实施基地的采后处理方案、营销计划,对适宜品种和集中产区,学生们鼓励农民进行窖贮,实现旺贮淡销,贮藏增值;一些在交通便利的蔬菜生产基地的学生提出基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冷藏设施,建设冷藏保鲜加工设施,并积极推广菜果瓜贮藏保鲜技术。

近年来,平均每年有50 多名学生在各基地完成毕业论文或参与基地生产经营,且都有不少优秀毕业生到上述基地参加工作,深受好评。

6 加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

近年来,学校除了在校内建立了园艺设施工程中心外,还在临近学校的香坊农场建设了植物类实践实习基地,又陆续与坐落在双城的“北菜南运”露地蔬菜生产基地、红旗农场、阎家岗农场、望哈设施作业园区、道里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省农科院、市农科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合作关系。

同时,针对“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对全产业链人才的需要,2011年学校申报了“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大宗蔬菜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5月获得教育部、农业部批准进行首批建设。基地建设旨在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每年派园艺专业学生到基地锻炼,基地的工作重点是为学生提供整个蔬菜产业链方面的实践内容,重点强化学生对蔬菜“产后”处理技术和操作流程的熟练程度,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现在平均每年到人才培养基地实习的学生累积到达300 多人次。

总之,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在探索蔬菜全产业链之“产后”阶段适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园艺专业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成效显著,但与蔬菜产业、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还需要发挥园艺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继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园艺人才。

[1]张真和.我国发展现代蔬菜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中国蔬菜,2014,(8):1—6.

[2]王学征,潘凯,韩文灏,等.黑龙江省蔬菜全产业链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3):57—59.

[3]宋英俊. 黑龙江省蔬菜出口研究[J]. 商业,2013,(8):269—270.

[4]蒋欣梅,吴凤芝,潘凯,等.关于园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5):92—93.

猜你喜欢

园艺产后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园艺系
园艺
我的基地我的连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