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
——以2013年12月改革后的三次考试为例

2015-03-29师嘉林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考试大学英语教学

师嘉林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065)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
——以2013年12月改革后的三次考试为例

师嘉林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 400065)

大学英语四、六级自1987年实施以来便一直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成为许多地方录用人才的“通用门槛”。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将考察的重点聚焦到学生实用英语技能方面的考核上,对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2013年改革后的三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研究对象来管窥最近几次大学英语考试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教学

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试金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实施以来一共经历过五次较大的改革,每次的改革无论从题型的设计、题目的难度、考试量度的合理性等方面都做了较大改进,这样的改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提出了新的挑战。刚刚结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让我们看到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挑战性。

一、 考试设计和考试难度的改革

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实施的大学英语考试是一项全国性的教学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大学英语考试是一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在设计上必须满足教育测量理论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质量要求,是一个“标准关联的常模参照实验”,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是目前全国最权威的用来测试大学生英语程度的标准化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 简称CET-4)始于1987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6; 简称CET-6)始于1989年。20余年来,在全国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考试共经历五次较大的改革。上世纪80年代由于该考试首次实施,考试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词汇的认知水平;而到了1997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才具备了时下考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技能的考试,同时也成为当前四、六级考试改革的起点。在1997年的考试中,“简略回答问题(Short Answer Questions, SAQ)、翻译(Translation)、复合式听写(Compound Dictation)”新题型开始使用;1998年,四级考试设作文最低分;1999年,面试型四、六级口语考试(Spoken English Test, CET-SET)问世;2005年6月,实行满分为710分的改革,听力有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傅晓玲,李军军 2007); 2007年1月推行新的四、六级考试,更加侧重于听力、完型填空、翻译等综合能力的考察;2012年四、六级考试开始执行“多题多卷”的考试方式,彻底开始从“读写”向“听说”的转变;2013年12月以来的考试更是取消了完形填空,增加了段落翻译考察学生的英语实际操作能力。纵观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改革历程,很难简单地去界定它通过改革是否更客观、有效、准确地测试出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单就改革本身一定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同时通过考试指导学生更为密切地将所学与现实联系起来,从最初的哑巴英语、阅读英语到当下的“活学活用”。那么,改革之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设计和考试难度怎么样呢?

1. 考试设计更加突出考察学生的现实应用能力

截止2013年6月,历次的四、六级考试大都遵循了听力与阅读作为考试主力军的模式,然而到了2013年12月,四、六级考试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尽管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考察,然而取消完形填空以及将长句填空变为单词及词组听写的确让众多考生长嘘一口气。2013年12月改革前的历次考试中难度颇高的完型填空、快速阅读以及篇章问答被选词填空、匹配题以及翻译所代替,之前难度较大的话题写作被如今的图片描述型的说明文代替,这不能不说是对四、六级考试本身的重要改革。纵观2013年12月以来的三次四、六级考试,听力难度基本持平,传统阅读难度基本持平,而关于词汇和语法的考察确实降低了,某些较难或生僻的词汇在考试中都做了注释;然而,翻译的难度却加大了,并试图考察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情况,同时,写作字数的要求也提高不少,从最初的120字提高到180字甚至200字,不过降低考试难度、突出实际应用已然成为最近几次四、六级考试的主旋律。

2013年12月的四、六级改革后开始实施“多题多卷”的内容型考核方式,一改之前仅是简单题目顺序打乱的题目编排方式来考察学生并防止其作弊。该次四级考试中的作文题目“The Impact of the Mobile Phone in People’s Life”以及“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 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要求考生紧密联系现实进行探讨式写作,而六级考试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基于谚语“Happiness is not the absence of problems, but the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m”来进行写作;2014年6月六级考试作文题目“It is unwise to jump to conclusions upon seeing or hearing something”也是要求考生基于中国古谚语进行写作;笔者参加2014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考务工作更是发现今年的考题更侧重于“针砭时弊”、“联系实际”,从招聘歧视到网络的教育功能等社会热点现象作为考试对象来考察学生是否关注现实。

2. 写作与翻译部分难度增加

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传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由于题目难度较大、题型多变、语法复杂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无法通过考试甚至出现厌学情绪。2013年的改革取消完形填空并调整翻译题型,将原先的翻译填空改成段落翻译,并在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要求考生在规定的30分钟内完成更多字数(180-200)的写作,因此,改革一方面在突出灵活、客观、听说为主的特点,但同时也将考核的难点放在了翻译和写作上。如2013年6月的四级翻译部分还是考察“独自去海外学习”、“即使我们投入时间和金钱”、“将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他在车祸中受伤”、“从网上获取信息”这五个短语的翻译,然而到了该年的12月份考试的内容就变成了“信息技术”、“茶文化”、“中国结”以及“中餐烹饪”四段话的翻译,考试的改革不但体现在“多题多卷”的内容变化上,同时通过考试内容本身也凸显改革后翻译部分的人文特征;2014年6月和12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依然延续着改革后的题型设计和考核目标,翻译文本涉及“教育公平”、“北京治理污染”、“中科院科学报告”、“中文热词”、“大熊猫”、“互联网社区”和“旅游”等关注时事的主题,这样的改革不但与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保持一直,同时也凸显出教育主管部门对考察学生人文关怀以及跨文化方面的考虑,通过考试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增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能力,这种文化交流深刻地融汇在思想 、观念、传统、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因此,段落翻译作为四、六级考试的特色改革突出考察学生立体的知识(李若兰,李源,龚佑兴 2014)。

翻译部分的改革与写作考核方式的调整是第五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主要表征。通过段落翻译来考察学生对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关注;而通过图表描述来进行写作在更大程度上需要考生具备优良的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2013年6月的四级考试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就“On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small things before undertaking something big”和“On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literature”主题进行撰写;2014年6月的六级考试作文“Why it is unwise to judge a person by his/her appearance”是关于以貌取人话题的;2014年12月的四级和六级作文要求学生分别就“A campus activity that has benefited you most; A classmate who has influenced you most in college; A course which has impressed you a lot in college”三个有关校园的题目以及“What qualities an employer should look for in job applicants; Whether technology is indispensable in education”两个有关就业和教育的图片题目进行写作。改革后的写作部分无论从考核方式还是考试内容方面都更加倾向于活学活用,要求考生具备应对多种主题的写作能力,养成关注社会、民生、文化方面的素养,因此,改革后的写作部分无论在题目难度还是题型编排方面都做了精心设计,它不但要求考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英语综合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去除“哑巴英语”的改革

所谓“哑巴英语”,就是极端注重书面英语而严重忽略口头表达的英语教学方式和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的欠缺。1999年之前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基本沿袭了考察书本知识的大体考试脉络,而1999年5月首次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开始在部分重点大学实施,报考对象暂定为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在校本科生以及在校研究生,符合报考条件者自愿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证书,证书分为四个等级(孙重恩 1999),根据相关等级描述,如想取得B级及以上口语等级的成绩,考生须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一定基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此后,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就轰轰烈烈地作为四、六级笔试的升级版成为每位考生所不断追求的荣誉,它一方面可以通过获得证书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帮助并督促学生从“哑巴英语”的学习模式中渐渐地解脱出来。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四、六级口语考试,报名的门槛一降再降,从最初的六级80分到2005年的四级80分、六级75分,再到如今的550分(个别高校520分或500分),考试资格的调整很大程度上显现出作为大学英语考试的组织者国家教育部尤其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希望通过考试更好的促进教学,让大学生从机械的书本知识中跳出来,大胆运用英语,做到对英语活学活用。

纵观过去三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笔者发现口语考试的话题也是从最初的校园类主题向社会型主题过度,如2012年11月的口语考试就是侧重环境问题;2013年11月的口语考试是关于城市交通问题;而2014年11月的口语考试是关于健康与因特网方面的话题。除了考察学生简单的交流能力之外,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更要求学生能通过所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具备有深度讨论较复杂话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具备关注当前热点问题并较完整运用英语表达个人想法的能力,即通过模拟日常生活、社会问题、校园所见等真实场景来全面考察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并同时对考生的表现给出的客观评价标准,即交际能力的有效性、正确性、流利性与恰当性(王捷 2007)。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改革不仅仅实现了考核学生英语实际翻译和写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将学生从过去的“哑巴英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三、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考虑

纵观历次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每次的改革都在推进大学英语的考核在标准度、客观性以及时效性方面的进步,考试的改革一方面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从单纯的知识性教学向技能型、应用型转变,同时另一方面也更为合理地优化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安排方式和授课方式。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一直在主导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把原教学大纲中的“以读写为主”改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使用能力”,这致使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及效果发生了变化(张尧学 2008)。然而,面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刀阔斧的改革,我们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并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新的改革不但给第一线的英语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预示着大学英语教学新一轮的改革正箭在弦上。

1. 加强技能型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4)。这就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有一个着力点,即加强听说,这是针对过去大学英语教学以阅读理解为主而学生听说能力较弱这一现状提出来的。把听和说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不意味着削弱阅读。从语言学习实践来看,一个英语句子如果读都读不懂,怎么能听得懂、说得出来?因此,阅读是听说的前提和基础(王守仁 2006)。然而,根据笔者的个人经历发现,某些院校却将阅读和听说孤立开来,要不就是弱化听说的重要性,要不就是过于强调听说而弱化阅读,能将阅读和听说置于同等重要位置的高校实属不多,不是将听说作为精读课程的一部分而一笔带过就是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持消极态度。

如前所述,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改革极大地突出了听力在考试中的权重,听力占有总成绩比例的35%,写作和翻译共同占有25%,这两项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必须将听力和阅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将素质教育与应用型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013年之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新的改革尽管将完形填空剔除出去,但却将完型填空遗留的考核空间用翻译与写作来填充,纵观过去三年尤其是最近三次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和写作考试后发现:翻译考题更趋考察文化、社会与当前热点话题,如2014年12月四、六级翻译题中涉及到的有关“保护大熊猫、旅游、互联网社区”的主题;2014年6月四、六级考试中有关“北京治污、节能减排、中文热点文化词汇”等社会、政策热点的翻译以及2013年12月的考题中更是出现了有关“茶文化”和“中国结”的纯中国文化考题;此外,写作也从2010年之前的单纯的命题作文变成近几年常考的看图作文,而且图片本身寓意深刻,同时要求考生密切联系当前的社会问题来撰写180字左右的短文。

笔者看到,当前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充分借鉴了国际考试如托福和雅思的考试模式,一方面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写作和阅读的考察方面更趋于灵活,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英语综合技能。根据最近四、六级考试改革项目组对全国本科院校一万多名教师和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接近8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积极作用(吴长青,张瑛 2007)。然而,面对全球多元文化对我们的冲击,我们亟需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丰富人文素养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新的改革预示着我们必须要在未来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做大的调整,培养学生的复合英语能力以应对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2. 加强师资建设,细化教学定位

蔡基刚教授认为:教学定位是否恰当,主要看它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早前提出培养阅读能力为第一位,是与当时开放度不高、跟国际直接交流较少、毕业生主要依靠文献资料来了解国外科技经济发展等情况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蔡基刚 2005)。社会对英语能力要求的提高迫使第一线的英语教师必须深刻反思英语教学。如何兼顾应试教育的考试目标同时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是我们当前迫切解决的问题。

传统上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数量不足、学历职称不高、学术研究水平有限。此外,很多地方院校提供给公共英语教师对外交流的平台有限,极大地限制了一线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而新的四、六级考试考察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对本科教学经验不足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来说,站在文化交流的高度进行英语教学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李若兰,李源,龚佑兴 2014)。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改革,地方院校应当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英语教学从原本的重视书面知识向听说过渡,积极引导并培养学生积极交流的能力,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对师资进行培训,邀请实践教学专家进行教学观摩课、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同时把教师“派出去”,通过与其他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切磋,让教师有针对性的依据四、六级改革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张昭苑 2005)。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的改革要求考生具备包括跨文化能力在内的英语综合素质。除了加强听力的权重之外,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阅读部分参照雅思考试增加了段落匹配题,写作增加了图片题,翻译更要求考生关注历史、文化、社会和热点问题。在所有的题型中,又以翻译部分和写作部分最为棘手,因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阅读和语法,写作的要求也仅仅是议论文或是命题作文,字数也仅要求120字;2013年之前的翻译部分仅仅考察翻译填空,而现在段落翻译要求学生不光要了解校园外的一切,更要求学生具备全球化环境下的翻译能力。因此,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听说课程必须置于与读写译教程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学生听力信息的输入;强化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演讲比赛、口语比赛、辩论赛、配音比赛等多种竞赛来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构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工作坊如翻译社、写作研究中心、跨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来带动并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台州学院陈娴老师通过模因论来架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以及句型转换能力(陈娴 2014);上海海事大学陆仲飞老师认为:翻译教学应当适当引入基本的翻译技巧。他认为:逐字逐句的翻译会导致不地道流畅的译文从而造成考试失分,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对外交往能力,在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中寻找平衡点,在大学英语教学层面介绍最基本的翻译技巧与英汉对比常识以丰富并强化翻译能力(陆仲飞 2014)。

因此,改革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写作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同时进一步优化并提高听说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人文综合素养(Chanock 2007)。此外,应细化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以四、六级改革为导向更加科学地、高效地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同时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Chanock, K. (2007). Towards Inclus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umanities: Alternatives to Writing [J].LearningandTeachinginHigherEducation(3).

蔡基刚(2005). 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2)。

陈娴(2014).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教学的启示[J]. 台州学院学报(1)。

傅晓玲, 李军军(2007). 全国四六级新旧英语考试题型对比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7)。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若兰, 李源, 龚佑兴(2014). 英语四/六级考试调整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以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为例[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3)。

陆仲飞(2014). 大学英语需要从“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过渡——评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中的段落翻译”[J]. 上海翻译(2)。

孙重恩(1999). 大学英语教学亟须改革——写在英语四、六级考试加试口语之前[J]. 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01)。

王捷(2007). 国内外大规模英语考试改革趋势研究[J]. 语言研究(3)。

王守仁(2006). 继续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教学质量[J]. 中国大学教育(7)。

吴长青, 张瑛(2007). 谈CET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J]. 文教资料(1)。

张尧学(2008).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 外语界(5)。

张昭苑(2005).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教学应对[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6)。

2015-02-24

师嘉林(1978-),男,博士,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美国研究和美国-拉美关系研究。

此文是重庆邮电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2014-15)。

猜你喜欢

考试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