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探讨
2015-03-29张永林
张永林
(大庆石化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黑龙江 大庆 163714)
·党建科学化·
新时期加强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探讨
张永林
(大庆石化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黑龙江 大庆 163714)
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从当前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遇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因素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对策。
企业管理;基层党支部建设;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基层党支部是党在企业的最基层组织、最前沿思想阵地,是密切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和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政治、组织和思想保障。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一、目前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错综复杂,职工思想日益活跃,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和稳定形势不容乐观。企业基层党支部的管理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正经受一次新的考验。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企业基层党支部在生产经营和维护稳定工作中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仍然有一些基层党支部的工作与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一是党支部书记工作不到位。一些党支部书记对支部建设工作的要求和内容不明晰,工作思路狭窄,日常疲于应付,甚至有推着干的现象,党支部建设成效不明显。二是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理想。一些生产车间存在着重生产经营轻支部建设的问题,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不能有效结合,关心生产指标多,关注党建工作少,甚至出现工作“两张皮”现象,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三是党支部活动形式不新鲜。支部活动与现代社会发展步伐脱轨,沿用多年的活动形式,显得单调、乏味,活动主题不突出,特点不鲜明,缺乏吸引力。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通过调研分析得知,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当今社会思想和文化潮流、内外环境变化、人的主客观因素等多方面情况造成的。一是基层党支部建设定位不清晰。一些党支部虽然明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总要求,但具体职责不明确,缺少抓手,找不准支部工作融入企业管理的切入点、着力点,与主体错位,工作浮在表面,深入不进去,难于发挥应有功效。二是基层党务工作者素质不过硬。由于基层党支部书记大多不是党务工作者出身,理论功底苍白,党务知识欠缺,加上思想认识偏差、政工意识淡化、工作后劲不足,导致基层党支部工作缺乏有效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三是党支部活动形式不给力。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企业内部形势与外部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基层党支部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措施
(一)找准定位,有效发挥职能作用
基层党支部工作者首先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结合企业实际,准确定位,正确处理好党务工作和生产经营与和谐稳定的关系,这是提升基层党支部工作质量的大前提。在新形势下,应切实肩负起职责,着力做好统一职工思想、完成生产任务、保持队伍稳定、维护群众利益、培养优秀人才等项工作。这是对基层党支部工作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基层党支部成效的基本标准。因此,企业应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入手,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保障措施。一是完善组织构建。针对企业机构变化和班组党员的状况,及时调整基层组织设置,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确保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两级组织架构完整。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应把企业多年来基层党建工作形成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员教育管理等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传承下去,为做好支部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三是突出重心、抓住重点。基层党支部工作应立足于职责,把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热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发扬“抓生产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从生产出发”的优良传统,突出以人为本,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教育、引导、激励和培养多重手段并重,统一思想行动,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二)严把关口,切实选好支部第一人
基层党支部建设能否取得实效,党支部书记是关键因素。在企业转型关键期,党支部书记应具备善于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应对复杂局面和引领发展的综合能力。当前,要解决一部分党支部书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工作需要的问题,应从源头入手,严字当头,首先要把好支部书记的选用关。实行严格任前考核,持证上岗,确保选配党支部书记门槛不降低,使选用的支部书记从源头上就成为一个好的领跑者和助推员。其次要强化素质能力提升。按上岗前、任职中和专兼职等不同情况开展分类培训,重点讲解政治理论和支部工作基础知识,加强与优秀党支部书记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将培训结果与支部书记岗位任职资格相挂钩。一次考试不合格将受到经济责任制考核,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次考试不合格,取消任职资格。[1]
(三)推行“一岗双责”,不断融入中心工作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要使党支部工作能够融入中心工作,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好两者脱节问题。首先要推行“一岗双责”机制,实现责任共担。“一岗双责”机制就是明确车间主任和支部书记共同承担生产、安全、党建和稳定等工作内容,把党务工作与生产经营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形成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促使党政一把手合力抓好生产和党务工作,实现两手抓、双促进。同时,实行车间支委(班子成员)承包班组制,明确每名支委承包班组安全、生产、环保、稳定和职工培训5项内容,把党建工作渗透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和和谐稳定的全过程,促使车间班子成员进班组、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改进班子成员的工作作风,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起较高威信和良好形象。
(四)立足实际需要,开创有效工作途径
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传统经验与现代化管理手段相结合,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首先,应推行党支部目标管理法。量化基层党支部工作标准,细化目标,把党支部工作目标同生产经营指标一并纳入企业考核体系,使基层党建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同时,加强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按照量化考评标准,通过组织支部自评、支部间互评、上级党组织综合考评等途径,兑现奖罚,促使基层党支部都有所作为,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达标,实现企业的支部工作上台阶。其次,应扩大党员示范群体。党员是党的形象代言人,其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关系到党在职工中的形象。应加大教育管理培训力度,增强党性素养和党员意识。不断挖掘优秀典型党员,结成互学互帮对子,促进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引领作用,放大模范党员的示范效应,打造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党员示范群体,加快党员队伍建设步伐,以赢得职工对党员信任和支持。[2]
[1]王新华,汪红伟.注重提高基层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15(6).
[2]李文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基层党务工作新格局[J].东方企业文化,2014,(1).
〔责任编辑:席书涛〕
D262
A
1002-2341(2015)05-0026-02
2015-09-06
张永林(1966-),男,黑龙江明水人,主任,经济师,主要从事政工、档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