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2015-03-29李艳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养成教育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李艳超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汶川623002)

摘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对推动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养成教育深入研究,探讨养成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分析该地区民族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养成教育

收稿日期:2015-01-30

作者简介:李艳超(1984-),女,四川邛崃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学与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

我国西部地区居住着藏、羌、汉、彝等众多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对西部地区教育教学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施行养成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因此,很有必要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分析其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养成教育概述

养成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共性,其对学生素质的养成以及习惯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大学期间的养成教育主要就是指高校通过教育教学的应用,约束、引导学生的思想、语言、行为、学习等方面,让学生可以形成正向的思想道德意识,并在行为、语言上保持良好的文化素养。[1]高校在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大多会在教育教学中加入一些养成教育的内容,让教师通过课堂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言行、心理等给以引导。随着养成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养成教育已经逐渐向着个性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发展,力求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让大学生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冲突尖锐,现代进程迟缓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聚集了高达52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但由于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经常出现,导致养成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同时,由于世界观的不同,现代教育中的一些教学思想与教学主张,也经常难以得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可,造成现代教育进程迟缓。

(二)民族思想陈旧,缺乏法律意识

法律对我国社会大众的行为具有规范与管理的作用。对高校大学生实施法制宣传是养成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有益于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树立,个人行为的规范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少数民族众多,形成了一种单纯、热情、感性的区域民族情感。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注重感情的表达,而缺乏理性的克制,因此难以适应法律的客观性和严肃性,造成法律意识的缺失。[2]除此之外,由于民族思想陈旧,无法有效的理解现代法律,也是造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养成教育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健康教育缺失,忽视学生心理

现代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给予关注,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把握,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师资源流失、教学条件不足等,导致部分高校无力重视学生心理,致使在实施养成教育过程中,难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施行个性化的教育安排,造成养成教育质量的下降。同时,健康教育的缺失,也使得一些在心理上存在缺陷的学生难以得到及时帮助,甚至使得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出现偏差,与养成教育的目的相背离。

(四)缺乏前瞻意识,就业指导不足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大多数少数民族区域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因此,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经常缺乏对未来的有效规划,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难以将自我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高校在践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使得学生难以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无法正确的进行定位,经常采用过于保守的就业方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三、优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教育主线,落实教育思想

搞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大学生的养成教育,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把握住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特点,从缓解民族矛盾、和谐民族关系的角度出发,促进现代教育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首先,应明确教育教学的主线,坚持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文化、心理健康等给予充分的关注与引导。其次,要落实养成教育的思想,坚持奉行“四个认同”,将“四个认同”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针对不同的教育需要,对教学思想进行灵活的运用。[3]

(二)强化法律宣传,树立法律意识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高校进行法律普及教育,有益于促进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而言,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在高校内部强化法律的宣传,通过课堂教学、法律讲座、知识竞答等方式,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我国现行法律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其次,要在思想上树立法律意识,让学生对法律的客观性产生认可。可以从学生的思想层面入手,让学生正确的认识民族思想,去粗取精,吸取有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摒弃陈旧的民族习惯与落后的民族思想。

(三)营造教育氛围,明确教育目标

养成教育包括知识教学、德育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开展养成教育过程中,高校可以在学校各层面广泛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不断促进养成教育作用的发挥。高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首位,以提高思想道德、强化素质发展作为主要的核心内容,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高校应明确教学目标,将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等多种思想融入养成教育之中,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策略,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管理与教学,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学生活中有不同的收获。

(四)提高教师素质,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高校教师需注重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鉴于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首先应利用多种途径来组织教师进行各种提升学习,促使教师的个人素质渐渐完善与提高,对养成教育进行合理的实施。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对自身进行严格的要求,坚持教师的职业操守,以服务学生、发展教育为己任,给予学生关怀与引导。例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对职业规划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对择业、就业产生全新的认识,从而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4]

(五)扩展教育范围,丰富校园活动

传统的养成教育主要以课堂为基础,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对学生的习惯以及思想等进行养成。随着现代养成教育的不断完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养成教育应在教育范围上不断的拓展,将养成教育融入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生就餐、游戏、外出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还需开展有效而丰富的校园活动。通过不同校园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促进与发展。例如,在国庆节期间组织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国庆演讲提升爱国意识。或者,组织学生举行民族风俗展览,通过对其它民族风俗文化的认识,减少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弊端,对于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有关教育工作者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将养成教育根植于少数民族之中,为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养成教育给予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马文霞.对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2).

[2]王丹扬.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

[3]阳望平.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以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责任编辑:仲耀黎

On the Formativ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Western Minority Regions

LI Yan-chao

Abstract:It is significant to enhance the formative education in minority regions for promot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ativ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western minority regions,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formative education, andlyzes the problem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optimize it.

Key words:western;minority regions;college students;formative education

猜你喜欢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养成教育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开发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的思考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