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总复习之“怎么办”
2015-03-29何艳秋
何艳秋
高考英语总复习之“怎么办”
何艳秋
【摘要】面对新的英语教学改革,作者总结二十余年英语教学经验,对高考英语总复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办法。本文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探索了高三英语复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
从教二十年,在倾心于教学,专注于教学反思,送走一届届毕业生之后,教学中的“怎么办”却似乎多了起来。从事教学之初有“怎么办”——彼时的“怎么办”停留在学科知识层面,思考更多的是从教师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将知识讲解得明白而透彻;若干年之后,在之前的种种“怎么办”已经找到出路之后,教学中依然不断地涌出新的“怎么办”——此时的“怎么办”上升到学科知识与学生成长的关系上(张献臣2007),对传授知识的方式,课堂语言的运用,学生接受的难易度和乐学度上进行了更多思考。
一、语言知识之“怎么办”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2001),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知识问题,在进行了至少五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学生们进入了高三,期望在这不足一年的时间里把所学过的英语知识有序而清晰地印在脑海里,期望在所有的考题中所向披靡。于是,教师们有了大致的一、二、三轮复习;于是有了至少五册、甚至八册书的扫雷排障式的知识点梳理。在这种复习原则指导下,师生动起来了。
(一)时间计划先行一步
从九月份入学到来年三月份,定为第一轮复习时间,重在知识点的积累和巩固。三月份至四月中旬甚至五月份,定为第二轮复习时间,复习重点放在语法框架的架构与逐步清晰上。五月份至高考,定为第三轮复习时间,历届高考题、模拟题、仿真题等综合练习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学困现象应运而生
高三的英语课堂,几乎每节课黑板上或者PPT上都列满了单词、短语、句型;几乎每节课学生都淹没在背单词、短语,听写、改错,再背单词、短语,再听写、改错的枯燥学习中。更糟糕的是,纵观历年以及各地的英语高考试题发现,词汇知识、短语运用的考查点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偏向口语化和生活化,师生往往发现学无所用,于是挫败感就自然产生了。
(三)变则通,通则久
变教师讲解为学生引领,深化学生引领为学生讲解,辅之以学生讲解的是教师将近期所学单词、短语、句型用各种题材的短文串联起来,此项工作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竞争和参与意识,小组合作、探究、竞争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枯燥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
二、语言能力之“怎么办”
(一)苍白的语言环境
“明白了”和“会用了”之间不是一步之遥,而“会用了”和“用熟了”之间又隔着山山水水。仅仅满足于“听懂了”,甚至连纸上谈兵都不如。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高考是体现这一教学目的的终极验证。所谓“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俗地讲,即能说、会读、可听。因此,大量的阅读和听说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据研究,教师话语是习得者目的语输入的一个重要源泉(胡学文2003),而在语境空白的情况下,在欠发达地区对“英语是否有用”仍持怀疑态度的思维影响下,语言能力技能的培养举步维艰。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们赖以仰仗的只有听力内容中零散的情景会话,英语课上教师的Chinglish(这在高考复习教学中也会大打折扣),阅读理解中的一篇篇文章,以及早读课上教师精心挑选的需要背诵的短文。
(二)绝处逢生的攻坚克难
信奉“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教师们在辗转求索于“怎么办”之后,终能再辟蹊径:号召学生写写周记,引领学生用英语和自己说话,每天5~10分钟;即便是高三,也不放弃上课5分钟英语演讲或者小故事比赛,并将这个环节通过“讲、听、问”的形式变得有声有色,更具有原创性、互动性、实效性;隔三差五地举办几场英语辩论赛,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精选各种题材、难易结合的文章作为精读或者背诵篇目,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让学生沉浸在借助语言所表达的哲理中,学会更多的英语知识,汲取更多的精神养分,培养坚韧不拔的信念和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
三、情感态度之“怎么办”
(一)各种压力无处不在
早上6:40进教室,晚上10:00离开。10:00之后各个宿舍的小夜灯每个晚上都暗暗较劲着“谁最后熄灭”;各科教师走进教室后几乎每一句话都是“拿出昨天做的试卷”或者“离高考还有XX天,你们得分秒必争呀”;教室墙上几乎所有空白的地方都被励志的标语挤满,“曾经的苦,现在的痛,都是将来的笑颜”“在考场上没有弱者的眼泪,只有强者的微笑”……学生们课桌上铺满的是各科试题,脑子里塞满的是单词、古诗文注释、数理化公式;月考、周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等各种考试之后的每一次排名和被叫到办公室谈话……所有种种,让每一个高三学生,不论其成绩优劣,不论其性格大大咧咧还是谨小慎微,都或多或少地体会着无处不在的各种压力。
(二)解压鼓劲常绕心头
对学生来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尤其突出提高学习效能,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改善学习能力(孟万金2008)。不断地进行积极思维心理教育也是高三教师的重头戏。在明确了“考大学并非唯一出路”的道理之后,在深谙“快乐成长、不懈求知、终生学习”的真谛之后,班主任就把班会作为阵地,深情地诵读那些励志的文章《我是怎样考上清华北大的》《爱的尖叫》《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满怀热情地播放那些励志的视频,让俞敏洪告诉你“高三,是经历风雪后绽放的红梅;是十年磨砺后削铁如泥的宝剑”;任课教师也不甘落后,把情感教育、挫折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把“在知识的获取中,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的真理不断强化给学生,不求每一次考试中的名列前茅,关注每解出一道题后收获的快感,关注收获知识后对学生人生态度的积极影响,关注视野开拓对价值观、审美观的积极影响。当关注点不同之后,当学习态度更豁朗之后,“要我学”自然会转变为“我要学”。
凡此种种所提,尽皆关注“怎么办”,而“怎么办”必将是落实了“做什么”之后的深层思考。所以,所有的复习都应该落脚在基础知识的夯实上,回归课本、拒绝题海、精讲精练应该成为高考英语总复习的不二选择。
引用文献
胡学文.2003.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3):39-43.
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孟万金.2008.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5):44.
张献臣.2007.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英语教学需要处理的几个辩证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4):41-45.
作者信息:252000,山东聊城,山东省聊城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