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台观:千年历史演绎文化辉煌

2015-03-29鲍相龙摄影黄世涛设计张籍匀

中国西部 2015年9期
关键词:道观云台

文/鲍相龙 摄影/黄世涛 设计/张籍匀

云台观:千年历史演绎文化辉煌

文/鲍相龙 摄影/黄世涛 设计/张籍匀

风雷惊动天神来,古观青烟升天界。莫说神仙眷念处,却道云台胜灵台。空谷幽兰地,古情迷人心。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南面25公里外的安居镇,一座近千年道观横卧在云台山郁郁葱葱的峰谷之间,古韵悠长。

①②③云台观小景

追忆历史,有着巴蜀人秉性的梓州人以优美方式演绎着云台观古色的文化回忆;纵横古今,云台观凭借古老旋律吟唱着一阕百年沧桑的悲歌。苍茫岁月,是时间成就了云台观的气质;遍览遗迹,是经历丰富了云台观的内涵。每每细数它那曾经的光辉灿烂史时,无不令人心潮澎湃。

如今,云台山上古物犹在,记忆犹存。昔日观里的钟鼓声仍然萦绕在梓州人们的耳畔,那段令人骄傲的史事在三台人奔流的血液中翻滚。当行进在这座古建筑,畅游在古色的画卷之内,穿越在这座古物的时空隧道之中,仿佛让我们又回到云台仙山曾经的繁华世界。

三教合一的佛国仙山

行车在前往云台观的路上,暖暖的阳光照在车窗外的马路上,让人有些睡意。突然间,峰回路转,一直平稳的车身变得有些颠簸起来。揉揉略带疲倦的双眼,猛然发现,林荫小道古木参天,虬枝遒劲,遮天蔽日,从树叶缝隙中射过来的光晕,斑斑驳驳照在林间小道上,煞是好看。

曲径通幽处,一座古刹纵向卧居在云台山坳之中,古红色的围墙内锁住的百年古刹,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从横向比较来看,云台山并没有像其他名山那种的奇峰异石,也没有其他名山那样富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几经衰落与兴旺之后,它以一种平静的“呼吸之声”在浩瀚的宇宙时空中向外界“呐喊”,声音是那样的雄壮与悲凉。在三台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左启和三台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胡翔程的带领下,我们怀着景仰之情向着云台观古老的历史深处走去。

在汉民族信仰的宗教之中,道教和佛教并没有严格的边界,在一些佛教的寺庙中,可以偶见供奉有道教的神位,道教的宗教故事中亦不乏佛教人物出现,而很多地方的寺庙和道观中也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云台观在发展中也体现了多种文化的高度融合。

在进入道观之前,我们难免有一种被“云台观”的名字所“欺骗”的感觉,在我们的意识之中,道观中所供奉的神像应该是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之类的,但是,信士们除了供奉自己所信奉的神像之外,还供奉了佛教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护法韦驮尊天菩萨,罗汉更是不计其数。在寺观的分布上,城隍庙、观音殿、券拱门、青龙白虎殿、九间房、灵官殿、降魔殿、钟楼、鼓楼、香亭、玄天宫都显示了佛道融合的和谐局面。

钟灵毓秀读书地,寺庙与文人才子总有一份无形的相连,在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曾借居于寺庙和道观而寒窗苦读,最后一举成名,天下皆知,云台观也未能逃出这个惯例。回顾过往,云台观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文人才子和知名人物到此驻足欣赏或吟诗作赋或泼墨留念,儒风盛行。抬梁底皮所存“潼川府知魏邦翰、三台县知事李发荣暨绅民重修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立”等墨书题记至今清晰可辨。

古风一直延续到了现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云台观除了正常的诵经拜神之外,同样也是当地学生求学的地方。“这里一直是一个理想的读书圣地,我们那个年代读书的地方就在云台观内。主要是因为这里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适合读书。”家住云台观附近的唐志辉说。

①云台观翻刻的圣旨可见这座清修之地与朝廷的渊源

峥嵘盛世的皇权风云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无法打破兴旺过后便是衰败的历史周期律。同样,云台古观也不能逃离千年循环的宿命。在众多人看来,古物的继承和发展都是平静的。但是,云台观的历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平静,在历史上也出现过波澜壮阔的岁月,现在略显苍凉的云台观曾经也拥有属于自己的辉煌。

据了解,云台观始建于南宋时期,迄今为止已有800余年历史。明人郭元翰所著《云台胜纪》墨稿本(三台县文物管理所馆藏二级文物),把尤以建筑宏丽、馆藏珍品著称于世的云台观同“楚之太和”(即湖北武当山)相提并论。自明朝永乐帝起,数代明蜀藩王,均曾为云台观拨发巨额培修专款。明神宗两次差遣亲信宦官护送御制“道经”赠云台观“供安”“礼诵”,故有明代蜀藩“王家道观”之号。

追溯“王家道观”的来源,随行人员如数家珍地为我们讲述了云台观过去与皇家邂逅的渊源。明代永乐年间,作为古代藩王的蜀王和他的弟弟越王生活在四川本地,一直野心勃勃的越王想联合哥哥蜀王起兵造反。一日,越王亲自登门拜访哥哥蜀王,将自己率兵谋反的计谋告诉蜀王,意在说服他一起出兵推翻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但是,一向谨小慎微的蜀王思前想后,将其弟越王造反的想法报告了朱棣,由此引发了越王的杀身之祸。

越王事件之后,蜀王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生怕皇帝陛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自己杀害。于是,蜀王决定在云台山上选址为明成祖修建一座道观,以表对其忠心不二。

从现在观里主要供奉的神像来看,的确和随行人员讲述的故事相吻合。在观内的降魔殿和玄天宫中一座巨大的塑像手持宝剑,威严地坐在神台上。据观中一位道号叫做本凡的道长介绍:“此尊神像是云台观所供奉的主神真武大帝,与湖北武当山的真武大帝像齐名。但是,云台观降魔殿的降魔祖师乃真武大帝‘八十二化’之形,而湖北武当山乃真武大帝‘八十二化’显化之地。”“其实,云台观所供奉的真武大帝实质为明成祖朱棣。”随行人员补充说。

云台观诸如此类的故事数不胜数,但是故事的真实与否终归还是需要事实的证明。说到大气的“王家道观”,凡到此游览的游客们都会觉得震惊,而云台观以自身遗留的历史古迹诠释着曾今的那段盛世风云。我将目光移到玉带桥旁古树下,在历经千年风雨的华表上,一只从未见过的怪兽卧居在华表的顶端,当地人将其称之为“犼”(也叫“吼”), 乃“似犬、食人”的“北方兽”。据说,树立在皇宫门前的华表刻“犼”,意在警醒出巡君王早日还朝理政,因而俗称“望君归”。由此,有人认为,刻有“犼”的华表乃是皇权的象征。

代表皇权的遗迹不仅仅是华表,敕封圣旨也是云台观作为“王家道观”的有力证据。现在遗留的物件表明,明朝皇帝曾两次下旨对云台观进行封赐。其中一道圣旨在民国时期被当时的军阀以借阅传抄为借口,将其强行掳去,至今下落不明,现仅有一道圣旨现存于三台县历史博物馆中。

云台观的观门三洞,洞洞皆有说法。在我国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这些权力也会通过建筑形式体现出来,“三合门”即“三门”。查检《辞源》可知:“古代天子五门,诸侯三门。”三门,即皋门、应门、路门。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皇宫建筑以封建礼制设“五门”,诸侯王宫建筑例设“三门”。作为仿帝王宫殿建造的道观佛寺,自然也不敢在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面前越雷池一步。据史料记载,洛阳白马寺之“三合门”,其“中门”不常开,唯帝王及达官显宦“奉敕”莅临之际方开启;而平常之时,仅开左、右侧门,供香客游人出入。这种规定也彰显了三台人遵章守纪和对礼仪的重视。

种种迹象都表明云台观在历史上有着风云般的传奇,各种现存的古物也都证实了云台观的皇家情缘。

②云台观华表上的“吼”

薪火传承的旷世经典

①玉带桥旁的华表

光辉的过去总会在发展中留下足迹,而这些足迹不仅仅是为了供后人参观抑或追忆、凭吊。在云台观众多的历史遗迹中,古建筑的设计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清文化的参考范例。

云台观的建筑可谓巧夺天工,建筑的设计匠心独运。在占地二三里的古建筑群体之中,皆为椽木结构,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一粒铁钉,即使历经岁月的洗礼也并未受到大的破坏。特别是在明代得到了朝廷和蜀藩王的重视,整个建筑从布局到殿堂的脊饰、梁架、斗拱和门窗保留了很多正规的官式作法。正殿玄天宫还保存着一些宋代风格,如屋面举折平缓,减去前金柱的“减柱造”作法;檐柱柱径与柱高在1:9左右的粗壮比例,明间和次间的隔扇门和稍间的直棂窗等。而在斗拱上,拱高和柱高小于1:10,栌斗大,内跳长,二分之一出翼形拱。第一层昂为琴面昂,厚而上翘;第二层为装饰华丽的象鼻昂,象鼻装饰的耍头承托撩檐枋,其斗拱又介于明清之间。

②③历史的辉煌在云台观留下了印记

“继三合门之后必经的第二门对于云台观来说也颇具历史考究。”随行人员说。云台观三合门的设计外圆内方,外圆代表“天”,内方则代表“地”,在五行学说中,“乾”为“天”,“坤”为“地”,乾坤二门代表了事物的阴阳两面。门外是阳面,为红尘世界,门内是阴面,告知修道者进入此门后就应该抛弃红尘琐事,潜心修道,可谓“一门一世界”,符合道家的阴阳学说。“这样设计的意义表现了三台人自古以来的智慧,也表示了三台人从古至今都有尊重自然,按规律办事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原三台县志办主任习光辉说道。

经典传承在云台观不仅体现在建筑之上,文化流传同样也使得后人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找到了一份内心的慰藉和荣耀。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云台观为后人留下了数目繁多的经卷。据《云台胜纪》记载,自明太祖第十一子献王朱椿开始,数代蜀王均曾拨款培修云台观。成化时,内阁首辅大臣万安亲自为云台观重建工程撰写碑文。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曾先后两次差遣亲信宦官为云台观颁赠《道藏经》和《道大藏经》,历史上著名的《万历道藏经》开始进入了云台观百年酣睡之中。

据介绍,《万历道藏经》中的经、正、续共计520函,凡1120册,收书1500多种,卷帙浩繁,内容包罗万象,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幸,后经“献忠之乱,数次火灾,俱无损毁”。

山色造化钟神秀,百年云台韵味长。倾情寻访云台观,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历史的车轮碾不碎云台观曾经的辉煌传奇。在今天,他将在历史的基础上再次发出自己雄浑豪壮的声音,一幅云台奇图正在世人的呼唤与期望中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道观云台
云台绝顶矗凌峰
云台绝顶矗凌峰
帮我买云台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Help me buy a…Tripod head帮我买云台
“以道观之”的价值之维
论道教宫观建筑的衍变脉络
基于STM32的无线FPV云台设计
性别权力视角下的越剧《道观情缘》研究
当液压遇上悬臂云台 捷信GHFG1液压悬臂云台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