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博拉病毒病的临床特点与诊疗策略

2015-03-28周飞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博拉脓毒症病毒

周飞虎,毛 智

解放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853

埃博拉病毒病的临床特点与诊疗策略

周飞虎,毛 智

解放军总医院 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853

[专题组稿专家简介]周飞虎,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专业特长:外科危重病监护与治疗,持续床旁血液净化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等兼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急救医学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军重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近5年来,以课题/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部等的6项课题;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期刊收录7 篇,副主编专著3部。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其死亡率最高可达90%。埃博拉病毒病主要临床特点是非特异性病毒症状、暴发性脓毒症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碍。目前为止尚无获准上市的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早期发现立即有效隔离和充分支持治疗是埃博拉病毒病的主要治疗策略。现从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探讨埃博拉病毒病的诊治特点。

埃博拉病毒病;西非疫情;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al disease,EVD)又称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a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病毒性出血热病原体“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高致死传染病,其死亡率最高可达90%[1-2]。自从1976年埃博拉病毒被首次命名以来,非洲已经有24次埃博拉流行疫情,曾波及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苏丹、乌干达、刚果、加蓬等国。而2014年3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道的这次西非埃博拉疫情是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此次疫情主要集中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国。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 Prevention,CDC)的报道,自2013年12月埃博拉病毒暴发以来,截止到2015年3月,已经有接近25 000例疑似患者、15 000例实验室诊断确诊患者超过10 000例患者死亡[3]。笔者于2015年1月1日- 2015年3月14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比利亚医疗队一员,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China Ebola treatment unit,Chin ETU)工作2个月。期间救治确诊EVD患者5例现结合临床与文献,探讨EVD的诊疗策略。

1 EVD的病原学和感染途径

埃博拉病毒为丝状病毒科,共有5个亚型Zaire型、Sudan型、Taï Forest型、Bundibugyo型和Reston型。本次西非埃博拉疫情主要为毒力最强的Zaire型。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体液而传播,如汗水、血液、粪便、呕吐物、唾液、生殖器分泌物、尿液及母乳等。埃博拉病毒的性传播风险时间可能更长[4]。有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可以在同笼饲养的动物间以非直接接触方式传播,但是在此次疫情中尚无空气传播的明确证据[5]。尽管EVD是由果蝠传染的人畜共患疾病,人与人之间传播仍是主要模式[2]。

2 EVD的病理生理特点

当埃博拉病毒通过动物-人或人-人传染时,感染者的体液与被传染者的皮肤或黏膜破损部位接触,导致病毒进入体内。在感染初期时,病毒主要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细胞内进行复制;随后,感染的细胞迁徙到区域淋巴结、肝、脾等器官。埃博拉病毒具有两个特点:1)广泛的细胞趋向性,可以感染各种细胞类型[6-7];2)可以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表达,进而导致淋巴细胞凋亡和干扰素保护效果的衰减[7]。病毒感染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因子表达,如IL-2、IL-6、IL-8、IL-10、干扰素诱导蛋白、TNF-α、干扰素等[7]。此时内皮细胞激活、血管完整性受损、组织因子释放、一氧化氮水平增加,进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和低血压[8]。病毒的播散导致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DIC消耗了凝血因子,同时损伤的组织丢失大量的血小板,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9]。DIC与急性肝损伤的患者易并发出血。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有急性肾损伤、肝炎、胰腺炎等[6]。早期的抗体反应及淋巴细胞消耗降低与病毒的清除及生存概率相关[10]。一旦患者出现症状,说明血液和体液中病毒水平较高并具有传染性[11]。幸存的患者一般在发病第2周出现好转,此时病毒血症逐渐消除,并产生了病毒特异性抗体[11]。

3 EVD的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

此次西非埃博拉大暴发流行前9个月的临床数据表明以下为EVD的死亡危险因素:高龄(≥45岁)(OR:2.47)、鼻出血(OR:8.02)、牙龈出血(OR:6.69)、穿刺点出血(OR:6.51)、吞咽困难(OR:2.22)、呃逆(OR:2.15)、结膜炎(OR:2.03)、意识障碍(OR:2.00)[12-14]。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5 ~ 9 d,95%的患者潜伏期为1 ~ 21 d[7]。早期症状常无特异性,所以早期诊断比较困难。EVD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其典型症状为发热(≥37.5℃)、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腹痛、肌痛、虚脱、咽喉痛、无法解释的出血和瘀伤、自发性流产及早产、呃逆、皮疹等[7]。医务人员应在有效隔离和穿戴个人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PPE)的条件下进行体格检查[15-16]。对于有呼吸系统症状的患者应拍胸部X线片。肺部浸润不是EVD的典型征象,往往表明其他诊断或者并存诊断。但是在隔离场所进行胸片检查往往比较难,需要谨慎安排防止病毒传播[7]。体征及临床意义见表1。

4 EVD实验室检查特点

埃博拉病毒的特殊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检测感染患者体内的病毒颗粒或病毒颗粒成分、检测宿主特异性免疫反应。目前诊断急性感染的主要方法是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PCR)进行病毒RNA的检测和病毒抗原ELISA检测法[1,17]。RTPCR检测的时间节点是发病72 h,若出现症状72 h内进行RT-PCR检测,即便结果阴性也无法排除感染;若出现症状72 h后症状消失,则无需进行检测;若72 h后仍有症状,而RT-PCR结果阴性,则可排除EVD[15]。

抗原ELISA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在有症状后3 ~ 6 d即可检测出阳性结果[7]。埃博拉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感染晚期诊断比较有价值。IgM抗体在出现感染症状的第2天即可出现,一直持续存在到感染后30 ~ 168 d。IgG特异抗体在出现症状后的6 ~ 18 d出现,并可持续数年[1]。IgM或者滴度升高的IgG表明了高度推断诊断[1]。在相继两次血清样本中,IgM滴度减少、IgG滴度增加(4倍)或二者皆有,高度提示近期感染[1]。

表1 EVD体格检查及体征[7]

血常规中白细胞减少(≤1 000/μl)、淋巴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是EVD的典型表现,在早期尤为明显[7]。随着病情的恶化,由于未成熟粒细胞和异型淋巴细胞增加,白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加。有出血表现的患者可能会有血红蛋白的减少。EVD早期即可出现血小板减少50 000 ~ 100 000/ μl,但临床特异性不强。存在DIC时,血小板会进展性降低[12]。转氨酶升高也是EVD的常见表现之一,通常AST的值要高于ALT。据报道,死亡患者的AST与ALT比值为7 ~ 12∶1,而幸存患者的比值为2 ~ 4∶1[12]。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一般发生在感染后第1周末期,可能预示着急性肾损伤。死亡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比较常见[12]。约有半数的患者由于呕吐、腹泻会造成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往往与致命性感染相关。重症患者会有血尿和蛋白尿。当液体复苏无法纠正少尿时,往往预后不佳[7,13]。动脉血气分析中,血乳酸、pH值和碳酸氢盐可以辅助识别全身血液灌注情况,并指导液体复苏[7]。乳酸升高预示着组织灌注不良。DIC在EVD患者中很常见,EVD患者的部分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都有增加[1]。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EVD在苏丹2000年疫情报告的死亡患者中有显著升高[9]血清淀粉酶升高表明存在胰腺炎和严重感染[7,13]血培养阴性有助于排除非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脓毒症、伤寒等[7]。

5 EVD的诊断要点

对怀疑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主要有两个方面:1)流行病学风险,即在过去21内是否有接触病毒的风险;2)在过去24 h内是否有发热。接触来自疫区的灵长类动物、蝙蝠或者处理高风险临床样本也属于高接触风险[7]。英国医学杂志临床证据中心提供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诊断流程图(图1)。我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1年《埃博拉诊疗方案》诊断标准可供参照(表2)诊断EVD时,也需与其他发热疾病相鉴别,比如疟疾(表3)、伤寒、其他出血热、登革热、麻疹黄热病、钩端螺旋体病、季节性流感、胃肠炎脓毒症等[7]。

图 1 EVD诊断流程图 (BMJ临床证据中心提供)[7]

6 EVD的治疗

EVD治疗的3个主要策略是早期发现感染、有效隔离以及采用有效的支持治疗[7]。对有感染风险的患者需要立即隔离,应采用有单独卫生间的隔离房间。所有医务人员应穿着符合标准的PPE[15-16]包括衣物和床单的所有污染物品都应该当作潜在感染物来处理。为了减少实验室人员以及其他医务人员的感染,需要谨慎选择送检检查[7]。如果可能的话,进行早期中心静脉置管以便于收集血样本和输液,也可减少针刺损伤风险[7]。美国的1例病例采用了颈内静脉置管[18]。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易消化半流质饮食及液体支持治疗等。我国援利医疗队一般使用阿奇霉素或莫西沙星预防继发性感染,儿童予以口服阿莫西林[19]。

6.1积极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由于常有呕吐和腹泻,患者经常出现脱水、低血容量休克、低钾血症等[20-21]。能耐受口服药物或者脱水不是太严重的患者,可以服用口服补液盐[7]。尽管WHO推荐可以采用口服补钾、钙和镁,但Lyon等[20]认为对于腹泻较重患者口服补充电解质是不够的。输液量需要根据脱水程度、休克指征及液体丢失量(腹泻和呕吐量)而定。对于腹泻发热患者需要大量的液体治疗量,前72 h每天补液>10 L[22]。补液时应注意监测血压、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如可能,电解质需每天监测,当存在严重生化异常或者大量输液时需要检测更多次。美国成功救治2例病例的经验表明补钾和钙尤为重要[20]。高血乳酸值是可靠的低组织灌注指标,可以用来指导液体复苏[23-24]。

6.2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处理 方法与细菌性脓毒症相同[25]。方案包括在送检血培养后1 h内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美罗培南等。快速静脉液体复苏及监测;恰当的气道管理和氧疗;尿管尿量监测。广谱抗生素应用是针对假定的肠道菌群移位,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证实[7]。当初步复苏无效时,可以考虑使用强心剂,最好是在ICU有创监测下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治疗,此时可以更加积极地纠正液体失衡和电解质酸碱平衡[7]。

6.3营养支持 营养治疗的目的是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当患者恶心呕吐症状较重,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时,应早期给予肠外营养。肠外营养之初患者常出现高血糖,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但需注意监测血糖。一旦患者能够耐受饮食,则尽早转为肠内营养[18]。

6.4其他症状 EVD的发热、胃肠道、神经系统等症状处理见表4。

7 EVD的病原学治疗

人类与埃博拉病毒斗争的40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开发有效的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然而目前许多新药仍处于实验室和前期临床研究阶段[26]。有研究报道称幸存EVD患者含有抗体的康复期血浆或许可以预防EVD,但是目前研究证据仍不足[12]。美国FDA在2014年的紧急形势下批准应用Zmapp和TKM-Ebola在紧急情况下治疗疑似或者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19]。Zmapp已经治愈美国2例EVD患者,在后续治疗的5例埃博拉患者中,有2例死亡。由于目前治疗例数仍较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研究[18]。也有一些其他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研究,但是仍处于研究阶段[7,12,19]。

表2 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埃博拉诊疗方案》诊断标准[19]

表3 EVD与疟疾临床特点的异同[2]

表4 EVD症状处理[7,19]

8 结语

EVD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非特异性病毒感染症状,如流感感染样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因此,EVD的治疗策略主要仍以早期发现、立即有效隔离和充分支持治疗为主。此次2014年EVD西非疫情不仅是对当地也是对全世界的挑战,临床医生应了解EVD的特点和诊疗策略,为识别和治疗潜在EVD感染患者做好准备。

1 Feldmann H, Geisbert TW. Ebola haemorrhagic fever[J]. Lancet,2011, 377(9768): 849-862.

2 Meyers L, Frawley T, Goss S, et al. Ebola virus outbreak 2014:clinical review for emergency physicians[J]. Ann Emerg Med,2015, 65(1): 101-108.

3 Elshabrawy HA, Erickson TB, Prabhakar BS. Ebola virus outbreak,updates on current therapeutic strategies[J/OL]. http:// 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rmv.1841/abstract.

4 Bausch DG, Towner JS, Dowell SF,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Ebola virus transmission from bodily fluids and fomites[J]. J Infect Dis, 2007, 196(Suppl 2): S142-S147.

5 毛青, 杨智清, 陈盛, 等. 从埃博拉出血热到埃博拉病毒病:更新认识、科学救治[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 37(4):277-281.

6 Ramanan P, Shabman RS, Brown CS, et al. Filoviral immune evasion mechanisms[J]. Viruses, 2011, 3(9): 1634-1649.

7 Beeching NJ, Fenech M, Houlihan CF. Ebola virus disease[J]. BMJ, 2014, 349:g7348.

8 Zapata JC, Cox D, Salvato MS. The role of platele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viral hemorrhagic fevers[J]. PLoS Negl Trop Dis,2014, 8(6): e2858.

9 Leroy EM, Baize S, Volchkov VE, et al. Human asymptomatic Ebola infection and strong inflammatory response[J]. Lancet, 2000, 35(9222):2210-2215.

10 Fletcher TE, Fowler RA, Beeching NJ. Understanding orga dysfunction in Ebola virus disease[J]. Intensive Care Med, 2014 40(12): 1936-1939.

11 Brizendine KD. Ebola virus: questions, answers, and more question[J]. Cleve Clin J Med, 2014, 81(12):729-735.

12 Baştuğ A, Bodur H. Ebola viral disease: What should be done t combat the epidemic in 2014?[J]. Turk J Med Sci, 2015, 45(1)1-5.

13 Kortepeter MG, Bausch DG, Bray M. Basic clinical and laborator features of filoviral hemorrhagic fever[J]. J Infect Dis, 2011, 20(Suppl 3): S810-S816.

14 WHO Ebola Response Team. Ebola virus disease in West Africa--th first 9 months of the epidemic and forward projections[J]. N Engl Med, 2014, 371(16): 1481-1495.

15 游建平, 张波, 刘蕾, 等. 增加埃博拉病毒病隔离病房个人防护装备的必要性探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 37(4)300-303.

16 Wichmann D, Schmiedel S, Kluge S. Isolation in patients with Ebol virus disease[J]. Intensive Care Med, 2015, 41(3):511-513.

17 Martin P, Laupland KB, Frost EH, et al. Laboratory diagnosis o Ebola virus disease[J]. Intensive Care Med, 2015, 41(5): 895 898.

18 Johnson DW, Sullivan JN, Piquette CA, et al. Lessons learned critical car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ebola in the United States[J Crit Care Med, 2015, 43(6):1157-1164.

19 向德栋, 支轶, 杨智清, 等. 5例埃博拉病毒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 37(4): 287-290.

20 Lyon GM, Mehta AK, Varkey JB, et al. Clinical care of two patient with Ebola virus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J]. N Engl J Med 2014, 371(25): 2402-2409.

21 Chertow DS, Kleine C, Edwards JK, et al. Ebola virus disease i West Africa--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ment[J]. N Eng J Med, 2014, 371(22): 2054-2057.

22 Kreuels B, Wichmann D, Emmerich P, et al. A case of severe Ebol virus infection complicated by gram-negative septicemia[J]. Engl J Med, 2014, 371(25): 2394-2401.

23 Fowler RA, Fletcher T, Fischer WA, et al. Caring for critically i patients with Ebola virus disease. Perspectives from West Africa[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4, 190(7): 733-737.

24 Wada H, Thachil J, Di Nisio M, et al. Guidance for diagnosi and treatment of DIC from harmoniz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 from three guidelines[J/OL].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 doi/10.1111/jth.12155/abstract

25 Dellinger RP, Levy MM, Rhodes A, et al. Surviving sepsi campaign: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 and septic shock: 2012[J]. Crit Care Med, 2013, 41(2): 580 637.

26 Enserink M. Infectious diseases. Ebola drugs still stuck in Lab[J]Science, 2014, 345(6195): 364-365.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bola virus disease

ZHOU Feihu, MAO Zhi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The 2014 West Africa Ebola virus disease (EVD) outbreak is the largest one ever recorded with a case fatality of up t 90%. EVD is characterized by nonspecifc viral syndrome followed by fulminant septic shock and coagulation disorders. There i no effective drug or licensed vaccine. Early recognition of infection, effective isolation and best available supportive care are mai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EVD.

Ebola virus disease; epidemic in west Africa; communicable disease

R 512.8

A

2095-5227(2015)09-0865-05

10.3969/j.issn.2095-5227.2015.09.00

时间:2015-07-02 10:23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3275.R.20150702.1023.002.html

2015-06-01

周飞虎,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主任。研究方向:重症医学。Email: zhoufh301@126.com

The frst author: ZHOU Feihu. Email: zhoufh301@126.com

猜你喜欢

博拉脓毒症病毒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