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研究

2015-03-28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铁道增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限流计算方法车站

徐 浩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研究

徐 浩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针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运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指标体系的构成,对其中新增和改进指标明确其定义和计算方法。根据提出的关键指标,对网络、限流进行评估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运营指标;限流指标

截止2014年年底,轨道交通在建城市达到了40个,在线线路长度为4 073 km;开通轨道交通运营的城市达到了22个,运营线路长度达3 173 km,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步入了网络化建设和运营阶段,网络化运营的本质,要求运营企业既要确保轨道交通运营的绝对安全,又要不断提升客运服务的质量。运营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强化运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轨道交通的行业、地方监管,提升轨道交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此,需要构建一个更为科学的运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为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和行业、地方搭建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

1 国内外运营绩效指标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有效提高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运营效率,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组织开展了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和尝试,比较有代表性的组织与标准有:国际地铁协会(CoMET)、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评估体系(MOPES);北京地方标准(DB11/T814-2011)等。

(1)CoMET

国际地铁联合会(简称:CoMET)成立于1996年,目的是在地铁行业间开展“绩效评比”,以提升各地铁公司的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目前上海、北京、广州均已加入该组织。

CoMET组织希望是为轨道交通运营建立有针对性的基准化分析方法和关键绩效指标,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交流,为成员间的取长补短、提高运营效率提供统一的平台,从而实现该组织的四大主要目标:①通过设立国际标准,建立起最佳地铁模式;②为轨道交通行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具有比较性的信息;③为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引入一套评估体系;④优先考虑需要改进的地方。

CoMET指标体系有180多项指标,包括员工工时、网络规模、运输能力、客流量、延误事件、安全事件、能耗、成本、收入等各方面,其中关键绩效指标(KPI)有40多个,涵盖财务、效率、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

(2)MOPES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评估体系(MOPES),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统一管理,国内主要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参与。

MOPES指标体系由基础指标和绩效指标两大类构成,总计117个指标。其中基础类指标包括线网指标、车站指标两种类型,共计8个指标;绩效指标包括客流指标、运行指标、服务指标、安全指标、能耗指标、成本指标六种类型,共计109个指标。

(3)北京地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 T814-2011)对北京市域范围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指标体系的构成、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该标准包括基础指标、客流指标、列车运行指标、安全指标、服务指标、能耗指标和财务指标7大类,33小类,102项指标。

(4)存在问题

CoMET、MOPES和北京地方标准的指标体系、构成和所要实现的目标,都极为相似。国内与国外相比,CoMET纳入了更多的财务指标;国内的MOPES体系和北京地方标准相比,北京地标多了“基本指标”这一大类外,还多了单条线路运营的指标。

尽管国内外现有的指标体系相对完备,但在使用这些指标体系的指标进行评估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①网络规模的指标评估过于单一。既有指标在评估某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时,通常均采用路网运营长度和路网平均站间距等指标,并没有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等关联,因此,不具备可比性。

②过于注意客运量,忽视了运营效率。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通常采用路网客运量来衡量网络的实际客运负荷,路网客运量均为各线的进站量和换乘量之和,实际上客运量与网络结构乘客出行方式关键密切,不能反应运营效率的高低。

③网络实际供给能力指标不准确。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通常采用了开行对数的结果来衡量网络输送能力,事实上,能力供给还与交路里程、编组、定员等因素有关。

④运营负荷的指标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还有待加强。现有指标体系中采用了客运强度、负荷强度的指标,与乘客的实际感受可能会采用偏差,如线路长度、客运量均相同的线路,虽然强度指标相同,但由于开行的列车数量不同,乘客的实际感受是有差异的。

⑤新常态下的运营指标有待加入。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由于运能不足,在实际过程中已经对部分线路的部分车站,采取了限流措施,但这类指标均未列入现有的指标体系;又如在实际运营中,对于列车延误的细分,是设备原因,还是人为原因等这类指标也应及时纳入指标体系。

2 运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的原则

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实际经验,在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绩效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改进、新增部分指标,形成适用于不同城市之间横向比较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其构建原则如下:

(1)指标体系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目标相一致,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2)指标体系内指标应具有可比性,有利于城市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3)指标体系内指标应具有过程性,能够反映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全过程。

(4)指标体系内的指标应具有整体性,能够反映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特点。

(5)指标体系内的指标应具有前瞻性,能够引导轨道交通新技术的采用。

2.2 体系的架构

本文基于CoMET和MOPES体系架构,从网络运营安全与效率的角度出发,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分为5大类,36个指标;其中5大类分别为:网络(8个)、客流(6个)、列车运行(6个)、安全可靠性(11个)、运营强度(5个)等,详见图1。

图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成图

2.3 新增及改进指标

该指标体系共新增指标14项,改进指标1项,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和作用如下:

(1)换乘车站比,反映网络的换乘能力

定义:换乘车站数占网络车站总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换乘车站比=Σ换乘车站/网络车站总数。

(2)人均运营长度,反映每个市民能够享有的轨道交通长度

定义:运营长度与城市常住人口的比值。

计算方法:人均运营长度=运营长度/城市人口。

(3)单位面积运营长度,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的密度

定义:路网运营长度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

计算方法:单位面积运营长度=运营长度/城市总面积。

(4)单位面积运营长度,反映网络实际的客运能力

定义:网络所具备的实际运能。

计算方法:网络标准运能=∑线路列车开行列数×列车定员。

(5)网络标准周转能力,反映网络实际的客运周转能力

定义:网络所具备的客运周转能力。

计算方法:网络标准周转能力=∑线路运营长度×列车开行列数×列车定员。

(6)限流线路比,反映限流在网络的实施情况

定义:网络中实施限流线路的比例。

计算方法:限流车站比=∑限流线路总数/网络线路总数。

(7)限流车站比,反映限流在网络的实施情况

定义:网络中实施限流车站的比例。

计算方法:限流车站比=∑限流车站总数/网络车站总数。

(8)限流时间比,反映限流在网络的实施情况

定义:网络中实施限流的时间的比例。

计算方法:限流时间比=∑车站限流时间/∑车站运营时间。

(9)里程负荷,反映了单位运营长度的客运负荷

定义:单位运营长度承担的客运周转量。

计算方法:里程负荷=网络客运周转量/运营长度。

(10)运营负荷,反映了单位车公里的客运负荷

定义:单位日公里承担的客运周转量。

计算方法:运营负荷=网络客运周转量/日运营车公里。

(11)标准客运能力负荷,反映网络的满载率情况

定义:反映网络的满载率情况。

计算方法:标准客运能力负荷=网络进站量/网络标准运能。

(12)标准周转能力负荷,反映网络的满载率情况

定义:单位网络标准周转能力的实际使用比例。

计算方法:标准周转能力负荷=网络客运周转量/网络标准周转能力。

(13)5 min延误事件次数(设备原因),统计路网运营的不可靠情况

统计期内,因设备原因引发的延误时间大于等于5 min的事件次数。

(14)5 min延误事件时间(设备原因),统计路网运营的不可靠情况

统计期内,因设备原因引发的延误时间大于等于5 min的延误时间总数。

(15)网络平均牵引能耗,反映单位车公里的实际牵引能耗

定义:单位车公里的牵引能耗。

3 运营绩效指标的应用实例

3.1 网络评估中的应用

(1)指标情况

运营关键指标体系中网络类共有8个指标,选取其中运营线路数、运营长度、人均运营长度和单位面积运营长度四个指标,对北京、上海、伦敦、墨尔本和纽约等世界前五位城市以及国内广州、香港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比较

(2)指标分析

北京和上海的运营长度已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运营长度仍低于国外发达城市的水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在国内还需加快。

北京和上海人均运营长度、单位面积运营长度均相当,说明北京和上海的轨道交通可达性也相当。

纽约的运营长度仅为第五位,但人均运营长度和单位面积运营长度却远高于其他城市,说明纽约的轨道交通的密度远高于其他城市。

3.2 限流评估中的应用

(1)指标情况

收集北京和上海的客流数据,通过指标的计算,得出表2。

表2 北京、上海、广州限流情况对比表

(2)指标分析

从限流线路占全网线路的比例看,三个城市的限线线路均超过了全网的50%,说明普遍存在运能不足的情况。

从限流车站占全网车站的比例,三个城市中北京限流车站比最高,达到了25%,说明北京运能提升的需求更为迫切。

4 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运营绩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轨道交通运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体系架构、指标构成、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应用该指标体系进行了网络、客流、和限流的评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可为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运营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1]任红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3(12):21.

[2]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运营指标体系.DB11/T 814-2011.

[3]城市轨道交通.2014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第2期(总第10期).

责任编辑:许耀元

来稿日期:2015-09-02

猜你喜欢

限流计算方法车站
浮力计算方法汇集
基于限流可行方案边界集的最优支路投切
车站一角
交通事故条件下高速公路限流研究
随机振动试验包络计算方法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高温超导限流器
一种伺服机构刚度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