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审计面临的问题

2015-03-28刘炜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6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文/刘炜焰

(河南省审计厅 河南·郑州)

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片面,缺乏生态伦理观念

(一)认识片面,不能正确引导开展生态文明审计。目前,多数人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有人认为,生态文明更多是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抽象性较强;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新说法,二者没有什么差别;有的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更多是国家层面的东西,与我们所处城市的经济发展、个人安全关系不大;还有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除涉及资金的投入使用需要审计监督外,涉及更多的是专业性、非金额计量的内容,不应是审计的主要内容。种种认识表明,普遍存在对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意义缺乏全面统一的认识,从而不能正确引导开展这方面的审计工作。

(二)对生存空间的严峻现状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据美英德权威研究成果表明,全球升温2 摄氏度是地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逆转点,一旦升温3 摄氏度,全球冰河全部消失,全世界及中国各大城市均已淹至四楼高,对人类造成空前灾难。

在生存空间上,我国短短半个世纪里,人口增加了1倍,生存空间减少了1倍,耕地减少了1/3,人均自然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1/2。在资源利用上,每万美元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甚至是印度的2.5倍,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相当于日本的1/20,美国的1/10,农业灌溉用水系数为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单位面积采暖能耗是气候相同国家的2~3倍,而单位产值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在对环境的破坏上,无数事实表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走到了大自然自我修复的边缘,人类对大自然的长期滥用也得到了无言但严厉的报复,更可怕的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后果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例如,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已奔腾不再,已属资源型缺水河流,其上中下游的供水任务已超过其承载能力,黄土高原的森林由历史上的69%降至6%,在三大江中污染最重,近1/4的黄河水成为连农业灌溉和景观用水都不能使用的劣五类水。环视身边,雾霾重重使得大街上男男女女戴面罩出行已成常事,臭氧层破坏造成皮肤癌患者增加,大量的良田沃土已成荒沙劣土。因此,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努力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十分紧迫繁重的任务,是需要全民共同努力的大事,不仅仅关系到子孙存亡,也是为了今天我们能够较安全而地生存。

(三)普遍缺乏生态伦理观念,影响审计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在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惯性下,社会上普遍存在以经济利益看得失,以物质财富看身价的个人价值取向,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突出政绩大兴土木,大搞重复建设,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滥采矿产资源等等,都是与生态文明建设格格不入的、缺乏生态忧患意识的、不可持续发展的、对子孙后代有危害的观念。应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生态环境,生存已成为问题,又何谈发展。因此,在观念上应将保护生存空间、减少环境破坏、加强生态治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倡经济的适度发展。

由于对生态环境现状认识不足,未建立生态伦理观念,制约了开展生态文明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不利于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生态文明审计刚刚起步,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只有极少数地市建立了生态文明审计制度,但还未见形成经验成果。从已有生态文明审计科研中,无论在内容、方式方法上,普遍存在含糊不清、零散、空白等问题。在内容上,多是停留在常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层面,或对生态环境内容有零星表述,未能作进一步细化,更不用说构建生态文明审计的指标体系。从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审计实践看,涉及到有关生态建设的内容也是零散的,更多反映的是有关资金方面的问题。在方式方法上,这种审计还处于配角地位,在对其他审计时一笔或几笔点过而止。究其原因,除了意识形态的问题,主要是生态文明审计专业性要求强,涉及农、林、水、畜、电力、钢铁等多行业,涉及发改委、国土部门、环保部门、财政部门、宣传部门等多部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多环节,涉及国家、省、市、县及乡村等多地区。

三、应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全面树立生态伦理观念

审计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首先要更新观念,加强培训。一是领导带头,深入学习领会可持续发展观,带动全体审计工作者更新观念,培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伦理理念,让每个人都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与时代同步的文明,代表着全球未来进步的方向。鼓励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提倡从个人开始,低碳出行,绿色行动,简朴生活。尽量步行或坐城市公交出行,尽量少开一天车、少使用高能源高污染的用品,离开办公室切断电灯、电脑、空调等电源,生活上少些物质攀比、远离铺张浪费等。每个人都应努力做到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块煤;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审计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并注重培养有关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三是将宣传生态文明作为审计工作的一项内容。被审或被服务对象是否有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理念,是否建立健全有关教育培训及相关环保及治理的制度,也是生态文明审计的一项内容。因此,审计人员还应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包括向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宣传、普及环保、低碳、清洁、绿色、节俭理念,普及全民环保意识,督促行政事业单位等普遍实行绿色办公、绿色采购,转变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工作生活方式。

四、应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一方面在环境保护、生态治理中,要涉及很多专业性强、非金额的指标、数据,开展生态文明审计,不是仅仅依据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或是单纯开展绩效审计,或是利用计算机审计所能解决的;另一方面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在加快,近期正在出台或将要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清洁水行动计划》、《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表明政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决心,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快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综合治理等的步伐,这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紧迫和更高的要求。一个对生态文明建设缺乏了解或认识不足、不具备这方面相关知识的审计人员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领域工作,将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列入重点培训计划。

五、应加强生态文明审计理论研究,推动审计实践

构建生态文明审计框架,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审计的指标体系。本文试图从多角度全方位涵盖生态文明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初步形成其框架结构,尝试构建生态文明审计指标体系,探索审计的方式方法。

此外,笔者认为,目前生态文明审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当生态文明审计理论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时,再考虑修订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审计准则,加入有关生态文明审计的内容和要求,使生态文明审计工作向法制化、制度化方向进展。

[1]吴玉章主编.生态文明构建:理论与实践[R].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郑栓虎主编.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及相关问题研究[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

[3]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发展状态与趋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刘家义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

[5]国家环保标准十二五规划纲要[OL].新华网,2011.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