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会战胜利原因思考

2015-03-28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芷江国军会战

(中共芷江侗族自治县委党校,湖南 芷江419000)

1945年4月初,湘西会战打响,中国军民给日军以歼灭性打击,取得了会战的胜利。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总结和思考其原因,对今天仍有所借鉴。

1945年春,为巩固“1号作战”的战果和为“四川作战”做准备,将美军牵制在中国大陆,以便日本本土的作战有充分准备的时间,侵华日军发动了“芷江作战”,旨在摧毁芷江机场,伺机消灭洞口、武冈间中国第四方面军主力。所以,湘西会战又称“芷江保卫战”。对于芷江作战,日方志在必得,投入5个师团3个独立旅团8万人的兵力,并由日本军界知名的陆大高才生、又留学过德国、日本军方少有的宠将儿——第二十军板西一良中将司令官为战役总指挥,力求实现攻陷芷江的战略目的。

会战从1945年4月9日开始,到6月7日结束,历时55 天,其结果与结束不到半年的1944年12月豫湘桂会战截然不同。豫湘桂会战,中国军队在兵力占优势和中美空军又已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面对强弩之末的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全线大溃败,损失六七十万人的兵力,抗战胜利前夕还丢失大小城市146个、20万平方公里国土,7个航空基地、36个飞机场落入敌手,6 000多万人民陷入日寇的奴役。日寇攻占桂林、柳州、南宁等重镇后,完成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计划。为巩固和扩大战果,只派出了3 000余人追击,国民党几十万大军望风而逃,一直被追到贵州独山。而湘西会战,中国军民依托雪峰天险,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给日军以歼灭性打击,最后以日军失败和中国军民胜利而告终。据国民党参战部队军史资料记载,中国军民击毙日军12 498人,伤23 307人,俘虏官佐17名、士兵430人,缴获战马3447匹、火炮24 门、步枪1 333支、机枪100余挺、其它战利品24吨[1]。最重要的是彻底粉碎了日军攻略芷江的战略意图,日军最后溃退出湘西。

抗日战争中,日军很少承认败绩,甚至连世界公认的台儿庄大捷、缅北大捷、第三次长沙大捷,认为是战略收缩和日军的胜利。唯独这场会战,8万日军与中国军民硬碰硬的近两个月拼死较量后,最终兵败如山倒,败得如此彻底、如此丢人,战后许多历史学家和老兵一直深刻检讨这场败仗。站在纯军事观点说话,湘西会战是二期抗战中规模大,打得好,使人满意,令人痛快的一仗,也是一次硬仗[2]。

中国军民为什么能够取得湘西会战的胜利,当然有主客观因素,但人的因素更有特殊意义。

第一,高层坚强指挥和将士英勇顽强

湘西会战中,上下齐心协力,这是国民党在抗战中难得的状态,是会战成功的决定因素。

高层决心大、信心足。8年全面抗战,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胜仗不多,主要是国民党高层的决心不强、信心不足,决策优柔寡断,往往贻误战机,导致败仗不断。如在南京保卫战中,由于国民党上层缺乏信心和决心,认为面对强大日军难以取胜,寄希望于外部干预,在守与弃上摇摆不定,最终导致南京失陷,30万同胞惨遭屠杀。而在湘西会战中,国民党高层则表现出异常决心和信心。因为日寇在豫湘桂会战中,相继占领和捣毁了除芷江机场外的盟军在华主要军事机场,芷江机场成了中美空军在华中唯一最大的基地,也是美国战略空军唯一的前进机场,芷江机场不容再被失去。而且芷江是西南门户,如丢掉芷江,直逼贵阳,重庆指日可待。芷江机场及雪峰山会战对中方来说,事关存亡,此时国民党再也无退路,也不允许有什么犹豫和幻想,只有背水一战,蒋介石及国民党高层下了前所未有的决心打好这战,套用国民党官话,“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蒋介石在给何应钦密电中指出:日寇近期拟进攻湘西,须以第四方面军为主力,与敌展开决战,以确保芷江机场,并利尔后的对日反攻[3]。

决策正确指挥得当。正是由于国民党高层对此战的决心比较大,把它作为存亡之战进行部署的,反映在战略决策军事指挥方面,表现出果断、有力、得当。国民党调集20个师20万兵力,而且投入的都是王牌之师,并采取“攻势防御”的战略和“逐次抗击,诱敌深入,分割包围,聚而歼灭”的战术,利用南北横亘、蜿蜒七百多里的“雪峰天险”与敌决战,并针对日军兵分三路进攻,作出以主力置于中路的部署,实施对其南翼席卷、北翼侧击、以各个击破的方针,利用纵深据点阵地,逐次削弱日军兵力,当日军战力疲弱时再转入攻势。据此,部署在雪峰山正面阵地对日行持久战的兵力便有5个军,且有大量的后续部队加入,从而能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

广大将士英勇作战。湘西会战中,广大将士深受爱国主义精神鼓舞,表现出英勇作战、视死如归、坚守不退、完成任务的英雄气概,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如74 军51 师153 团2 营7 连,担任主攻夺回鹰形山的任务,连长文成海率领全连120多名官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打得异常残酷,与敌屡进屡退,几经肉搏,拉锯争夺。当增援赶到时,全连只剩下7名官兵,依然坚守着阵地。武阳一战中,仅留58师174 团9 连牵制日军。经过三昼夜的激战,全连只剩袁连长一人。他把所剩的12 颗手榴弹全部捆绑在自己衣服下面,只露出一根引信。鬼子将他团团围住,犹如一群恶狼发现了没有反抗能力的猎物,洋洋得意。突然,袁连长拉爆了手榴弹引信,随着一声巨响,日寇全飞上天,袁连长也壮烈牺牲了。这样的英勇事迹在湘西会战中不胜枚举。正是由于有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的牺牲精神,才取得会战的胜利。

第二,中共地方组织和游击队的配合

中共地方组织,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引导广大民众,配合国军正面作战,为会战胜利奠定基础。

培养抗战骨干力量。为壮大抗战力量,中共地方组织遵照上级指示,为基层培养抗战干部,1938年6月,在武冈塘田寺创办战时讲学院。地方党组织遵照党的统战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广泛联系国民党上层人士,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邀请了国民党中央政府司法院院长覃振挂名学院院长,湖南省参议会议长赵恒惕任董事长,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委刘子奇、湖南省第六区专员公署专员李琼和保安司令岳森、武冈县第九区区立小学校长吕遇文、武冈县县长林拔萃、乡绅吕惠阶和李心徐等出任董事。学院招收江西、福建、湖北等省及本省学生,培养有志于抗战的青年。学院向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战时教育,经常利用周会或座谈会开展抗日民族战争讲座。除了从理论上向学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教育外,还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和民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这些学生日后大多成为抗战骨干,他们在抗战中特别是在湘西会战中发挥先锋作用,做出重要贡献,有的献出了宝贵生命。

宣传引导民众抗战。为引导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中共地方组织努力团结各阶层人士,调动机关、部队、企业、学校和救亡团体开展宣传发动,办报纸,出刊物,售书籍,搞演出、集会和游行,办夜校和读书会,办展览、壁报和画展等。仅武冈境内就有中央陆军大学二分校的“战斗剧团”、塘田战时讲学院的“抗日救亡宣传队”等数十个宣传队,非常活跃。县长也每月召开一次“国民月会”,演讲抗日形势和任务。还开展“国家总动员宣传周”、“国父诞辰教育周”等活动,逢“七七”、“九一八”等纪念日举行集会,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战斗性强,为引导民众抗日救亡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为典型的是激发了瑶民的抗日热情。自古以来,桐山瑶族同胞常受统治阶级和强势民族的欺压,建立守护队护家。当日寇打到桐山,他们开始还不懂抗日救亡的大道理。而此时国立11 中向西转移途经此地,为方便师生办了茶水站,在为师生供茶水时,还向瑶民宣传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道理,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守护家园的责任感,主动将守护队改为抗日自卫队。面对顽敌,瑶民们用“嗅嗅枪”,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击伤日寇不下百人,毙13人,缴获三八式步枪8 支,以血肉之躯捍卫家园。

直接参加对敌战斗。湘西会战中,国军英勇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共地方组织的游击武装直接参加战斗,配合国军作战。当日军打到洞口时,以共产党员、原中央军校第二分校教官谢锦涛、刘冠士为正、副指挥官的武冈东乡联防抗日指挥部,主动出击,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当日军溃败撤退时,又乘胜追击,在敌人逃跑路上设伏,有力地打击敌人。在破刀寨一战中,打死日寇5人,缴获6支三八式步枪。共产党员肖键阶领导的江口抗日自卫队,采取麻雀战术配合国军,袭扰打击进犯江口的日军,使其疲于奔命,为国军赢得时间,设伏于仙山界,将进犯日军大部歼灭。

第三,中美空军与陆军的协同

湘西会战一显著特点,就是中美陆空协同作战,这在其他正面战场不多见,它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也是陆空协同作战最成功的一个战役。随军记者戴广德在1945年6月8日的《中央日报》总结会战胜利原因时写道,陆空协同作战,“要以这次战役为开端”,“湘西大捷地面部队固然勇敢奋战,而空军的战术配合,协同作战,建功辉煌,所以我们,湘西胜利,是陆空健儿共同努力的成果。”[2]

中美空军高层运筹有效。为了打好这仗,中方除部署了20万陆军外,还配备了陈纳德率领的美国空军第14 航空队的第23、74、75、76 中队及第118战术侦察大队,和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一、三、五大队及中国空军第二、四大队,各型飞机400 多架协同参战。作战方针和作战任务是:中美空军以芷江机场为基地,战前,侦察湘桂、奥汉沿线敌军动态,轰炸敌后方交通枢纽以及车站、码头、仓库等设施;战中,轰炸衡阳、邵阳、溆浦、洞口、武冈等地,控制战场上空,压制敌炮兵及其特种部队,直接协同陆军作战,并不断袭击湘鄂桂及长江以南敌后方兵站、交通线、重要城市、飞机场及铁路公路、桥梁等,以阻断敌后方运输,削弱其军事实力,打击陆军之兵力,全力支援地面作战。陈纳德主张“空军制胜论”,并坐镇芷江指挥,与各指挥官不分昼夜地谋划着战胜顽敌的策略,确定新的打击重点,制定新的作战方针,研讨陆空协同作战的最佳方案,甚至确定每天每批战机的攻击目标。

空运新六军拱卫芷江。为保证会战彻底成功,中方决定将新六军这支劲旅作为战略预备队拱卫芷江,以防不测。但新六军刚从缅甸作战回国,远在昆明,必须尽快到达芷江。为此,令空军空运新六军到芷江。按照战前部署,1945年5月中旬,当会战正进入最紧张的时期,美驻华空军司令部调派大批C—46 式运输机,将廖耀湘所率新六军约3万多兵力,从昆明巫家坝机场在短时间内全部空运到芷江。这种大规模的立体空运补充方式,是首次运用于中国战场。

陆空积极协同作战。为保证陆空协同效果,提高打击力,部署空军间的通信均以无线电报密切联络,便于轰炸机、空运机从事任务。重庆白市驿、梁山、芷江、来凤等地电台均设有长波定向以利作战飞机之航行。陆空联络,除由陆军前线地面电台及与我飞机直接通信外,并规定第一线陆军部队对空军铺置布板符号,及其他陆军联络办法实施联络。陈纳德还命空军地勤部队成立对空联络台,芷江航空站派通讯技术人员,防空部队派机务中队报务员,携联络工具直接到龙潭、洞口、武冈等前线,潜伏在距日军阵地2000米左右的地方,安好联络机与芷江联络,指示空军轰炸扫射目标及其弹着偏差修正,飞机按指示的方位,向日军实施俯冲投弹,分批轮番轰炸,日军伤亡惨重,迫使日军龟缩在工事里不敢抬头,日军被阻于雪峰东麓,始终未能接近芷江。中美“空军出动数次,最多时每天150 架(每次一架计),地面部队兴奋地说:‘天空是我们的!’陆空联络确实敏捷,轰炸、扫射、燃烧,打得迫使日军不能抬头,挨炸挨打。”[2]

第四,湘西民众的支持和参与

湘西会战是军民共同抗敌的典范,民众为会战做出了巨大牺牲,没有民众的支持和参与,会战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战绩。可以说,军民共同抗敌是会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民众积极备战。民众积极备战为会战创造良好条件。芷江及湘西11 县1.9万余民工,硬是用锄头挖、肩膀挑、石碾压,建起了盟军在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由于人多、任务重、环境和条件差,许多民工患了瘟疫得不到及时治疗献出生命。每当机场遭日机轰炸后,民众们带上锄头畚箕,填修弹坑,抢修跑道。为配合会战,在雪峰山东麓修建多个简易机场,供我机战时起降。民众自发参加,自带伙食,每日每夜加班加点地抢修。修建抗战生命线洞榆公路,要在洞口塘陡峭山崖处炸两个洞子,轮到谁点火,谁就是烈士,连同石头一起被炸上天。就是在这种残酷情况下,不到一年时间公路贯通,数百洞口民众为此献出了生命。

民众奋勇参战。广大民众奋勇参战保卫家园。一是武装配合正面战场。1945年4月,日军进攻龙潭,而龙潭防务空虚,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抗日六纵队第四支队队长向承祖精选20名战士,由中队长谌元章带领,火速前往红岩岭、油溪坪、麻塘山一带侦察敌情。16日拂晓,他们发现日军已进龙潭地域,一面组织火力抵抗,一面向留守国军报告,并配合国军做好应急措施,为国军回防赢得宝贵时间。二是不甘屈辱奋起反抗。武冈石巷村彭老八被日军抓住,要他带到高沙,他却将日军带到叶家堍国军阵地,500余名日军被全歼。荆竹鲢鱼渡农民蒋兴民等发现三名败退日军在山上东躲西藏,就发动民众拿着锄头、木棒追赶,迫到黄茅岭脚下,日军向他们摔手榴弹。一农民当场牺牲,一农民负重伤。民众不但不被吓倒,反而追赶的越来越多。七里冲农民蒋兴富闻讯后,手持杀猪刀奋不顾身去阻挡,日军急忙转逃三元桥。民众早已持械堵在桥头,三名日军无处藏身,只好跳入资江,随后全部落网,当即缴获三八式步枪一支,东洋刀一把。

民众踊跃支战。民众最大贡献就是积极支前,保证部队英勇杀敌。一是有组织地支前。会战所用的作战物资,运量大、行程远、运输难是历次战役所少见的。仅靠联勤辎重汽车19 团、美后勤司令部运输队数百辆汽车日夜奔驰在西南公路上,将通过驼峰空运至昆明的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芷江,有些吃力。转入全面反攻后,需求量更大。为保障前线供应,除继续增加公路运力外,还从镇远至芷江开辟了一水上运输线,接力公路运输。在芷江租用30余只民船,船工们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急流险滩赶运物资。二是自发地支前。江口阻击战,因伤员多单架不够,民众就用自家门板抬伤员。烟竹溪农民龙承美带领男丁挖战壕、筑地堡、修工事、送弹药、抬伤员,组织妇女老人煮饭、炒菜,安排孩童带路、洗菜、拾柴火,男女老幼齐上阵。青年农民萧前秧组织一帮壮小伙抬担架,一位姓董副连长负重伤,鲜血直流,他凭着股蛮劲将其背下山,送到医院抢救脱险。

由于中方的自身原因,给本可取得的更大胜利,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第一,虚荣心错失全歼敌人的良机

湘西会战天时、地利、人和,中国具备彻底打赢的各种有利条件。但是,实际结果不尽如人意。认真分析,这场战役是赢了,基本达到保护芷江的战略目的,但充其只是小胜,没有完全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次会战,日军投入8万人,中方投入20万人,兵力上占绝对优势,而且装备远超日军,并掌握了制空权。但是,我们付出亡7 737人、伤12 483巨大代价,击毙击伤俘虏日军总共才36 252人,还有43 000多人都逃了。一部分是自己逃走的,显露我们防守有很大疏漏。然而,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军有意放开的口子里逃走的。会战末期,国民党正开六中全会,有人已开始庆祝胜利。何应钦为适应人心、不愿战事拖延,影响六中全会情绪,通知王耀武并通过18 军11 师师长杨伯涛,在石下江开口子,把被围日军放走,以便早日结束战事[4]。作为总指挥何应钦,为所谓的政治需要,错失全歼敌人的良机,丧失本可取得的更大胜利,怎么对得起冤死的3 500万同胞和浴血奋战的广大将士?面对凶残的敌人,要有痛打落水狗的勇气,不获全胜,誓不罢休。

第二,消极抗日削弱会战的良好基础

抗日战争事关民族的生死存亡,要求社会各界、各族民众、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抛弃前嫌,倡导和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并同全体民众一道共同挽救民族命运。但是,蒋介石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对全民抗战,破坏统一战线,对抗战造成严重影响。在湘西,积极践行抗日救亡的国共合作产物塘田战时讲学院,也遭国民党顽固势力的极力阻挠。筹备时,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就极力阻挠,覃振、赵恒惕亲自写信给他,请其担任名誉董事,他回绝并采取措施限制,企图迫使筹建工作半途下马。开学后,国民党反动派又混入学院,进行破坏捣乱活动。薛岳接任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后,教育部长、CC 头目陈立夫电令薛岳查办学院。薛岳派出武装包围学院,学院只办了短短七个多月就被迫停办。这给在湘西宣传发动民众抗日救亡、培养抗战骨干造成极大损失,也削弱了湘西会战的良好基础。在民族大义面前,要有包容的气量,开阔的胸怀,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同心同德,这样,才能实现民族的振兴。

第三,侵害民众利益失去民众支持

维护民众利益,民众才拥护和支持。国民党的性质决定了他不可能认识到这点。国军盛行欺压百姓、烧杀掠夺、无恶不作的坏行径,所以,民众常把国民党叫“刮民党”、中央军叫“遭殃军”。湘西会战中,国军本质的另一面也暴露无遗。在日军占领鹰形山、国军组织力量攻夺时,小黄沙村民众自发成立“抗日军民合作队”,积极支援国军。民众把自家物资送到部队,送弹药和茶饭,抬担架和当向导,挖战壕和修工事。人心稳定,无一家一人外逃。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国军一侦察排长造谣说,日本鬼子增兵8万,国军要撤退了,老百姓真大胆,还留在家里不跑,鬼子来了,老少不保,男的当夫子,女人遭强奸。于是,民心动荡恐慌起来,大部分随即外逃,军民抗日合作队也如鸟兽散,国军则趁人去室空之机抢掠财物,肆意妄为,这无形中割断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难怪戴广德在那时就认为:做到爱民不扰民,必能“军民合作”。反之,便产生“反作用”,铁的事实摆在面前,让我们共同深省[2]。

总之,湘西会战中,中国军民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但受自身硬伤影响,也使得胜利大打折扣,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检讨。

[1]吴传仪,林顺万.抗日最后一战——湘西会战[J].档案时空,1995 (5):35.

[2]戴广德.我们怎样打胜仗——湘西我军胜利因素检讨[N].中央日报(贵阳),民国34-6-8 (2).

[3]芷江侗族自治县人大组织编.湘西会战[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0.

[4]杨伯涛.杨伯涛回忆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芷江国军会战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难忘芷江红
库尔斯克会战
城市景观照明舞台化的分析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芷江受降纪念坊有感(外四首)
中国海军抵巴基斯坦参加多国军演
马英九:“国军”使我成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