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2015-03-28□文/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山东省院校高职

□文/赵 燕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山东省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文/赵燕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提要]本文在对山东省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从高职院校角度为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

高职院校;新农村建设;现状;对策

收录日期:2015年7月30日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等文件指出,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山东省高职院校应当把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己任,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为山东省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深入解决做出贡献。

一、山东省新农村建设现状

山东省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先进省份。近年来,在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方针指导下,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新成就,各项工作卓有成效,比如农村经济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农民生活条件的明显提升等。但是,农村绿化率低、卫生条件差、工业污染加剧、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农民文化娱乐项目和设施短缺等都是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山东省有50多所高职院校,这些院校为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比如高职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寒暑假期间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部分学生毕业后考取村官、高职院校部分领导下乡担任某些村的第一书记、部分高职教师到农村挂职锻炼、部分高职院校与某些县乡村进行科研合作或实用项目对接等,这些举措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山东省新农村建设。

二、山东省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高职院校层面而言,高职院校教育与新农村建设脱节。山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办学思想,服务新农村建设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为城市取向,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以及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方面都存在着重工轻农的偏向。并且,部分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较低,部分高职院校在生产实践和技术应用方面较为薄弱,培养目标和授课内容无法与实际生产对接,办学实力、综合能力、技术水平以及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都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二)从教师层面而言,农业实践经验缺乏,涉农专业师资流失严重。据调研,山东省高职院校大部分涉农专业教师生产实践经验缺乏、技术应用能力欠缺,授课内容和方式无法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对接,教师素质和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与此同时,由于在高职院校“三农”问题得不到重视,很大一部分与农业相关的专业教师不愿从事农业专业教学,改教其他专业或者弃教从政,导致高职院校优秀的农业专业师资流失严重。

(三)从学生层面而言,就业观念导致农业人才愈加匮乏。据调查,虽然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亟须大量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发展”的农业人才,但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愿意并且最终去农村就业创业的屈指可数。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较差,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绝大多数学生在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方面都选择远离农村,甚至部分学生入学后千方百计将涉农专业调换为非农专业,即使部分学生未调整,也没有认真学习农业专业知识,只是混到一纸文凭而已,毕业后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会到农村就业。这些现象必然导致新农村建设人才的匮乏。

(四)从政府层面而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山东省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体制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对高职院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规划和资金预算,影响新农村建设进展速度;缺乏对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激励与奖励机制,导致高职院校服务动力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高职优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

三、山东省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路径

(一)高职院校要树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办学理念,创新服务模式。高职院校应当以“三农”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找准办学定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学生的就业择业思想,全面推进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管理机制、培训方式、科技服务等方面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其次,为农民提供创新创业培训,引导农民敢于创业、乐于创业,为农民创业提供技术、资金和人才服务。同时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各项服务,并增强农民的信息化意识,促进农村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再次,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掌握农业知识和实践技术,具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素质,加强农村实践教育,培养出能够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的高等人才。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政府、供销合作社、农村和涉农企业、山东省其他高职院校的沟通和合作,围绕服务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定期研讨、交流经验、合作开发项目,以达到最佳的服务功能。

(二)注重涉农专业师资培养,打造顶尖质量、一流水平的农业服务队伍。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针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师资短缺、农业实践经验缺乏的现状,应创造条件、加强激励措施,注重培养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师资队伍。鼓励涉农专业教师到农业大学进修,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到农村挂职锻炼,提高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加强“三农”方面的科学研究,深入农村进行实际调查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新农村建设各项体制机制,为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智力支持,加大办学投入,注重措施引导。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各项体制机制,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创新和转化,搭建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平台,支持激励高职院校科研人员转向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把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科研项目落实到实践中,从而切实推动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其次,政府应当为高职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对于高职院校尤其是涉农高职院校而言,投入不足时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障碍。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增加财政投入,并确保各项投入经费足额到位,实现投入机制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循环;再次,政府部门应制定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积极主动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农业发展所需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也是涉农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新的着力点。

四、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山东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基地,应当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创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单武雄,张海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业高职院校新的着力点[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5.

[2]赵晓平.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职教育发展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3.1.

[3]郑柏松.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对接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3.1.

G 71

A

课题项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4年度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服务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课题编号:G X 1403)

猜你喜欢

山东省院校高职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山东省即墨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