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务人员职场压力缓解对策

2015-10-11王习习彭月月钱邦磊王俊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医患职场医务人员

□文/王习习 蔡 滨 张 琰 彭月月 陈 昊 钱邦磊 王俊华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医务人员职场压力缓解对策

□文/王习习蔡滨张琰彭月月陈昊钱邦磊王俊华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提要]新医改实施以来,城乡居民及城镇职工医保逐渐实现全覆盖,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医务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本文首先简述当前医务人员职场压力增加的背景以及当前医务人员的职场压力现状,并详述导致医务人员职场压力增大的原因;其次论述医务人员职场压力增大对医务人员造成的消极影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缓解医务人员职场压力的对策思考,为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提供契机。

医务人员;职场压力;医疗环境;对策

收录日期:2015年7月16日

一、背景分析

医务人员作为新医改的主力军,是医疗机构运行与发展的根本所在,承担着提供各类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责任。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被大幅激发。由表1可知,2009~2013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量逐年增多,涨幅分别为12%、6.4%、7.4%、9.9%和6.1%。4年时间门诊量累计增加了18.2亿人次,2013年比2009年增加了33.15%。(表1)

医疗服务总量逐年迅速增加,患者对于医疗效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医务人员面临着日益沉重的职场压力,长时间高强度的职场压力会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医疗活动的有序进行,而且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连年上升。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具有风险高、服务要求高的特点,医务人员紧张与精神压力大的情况普遍存在。一项国外的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医务人员精神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此概率是普通人群的近两倍。苗双虎对60所医院968名医务人员压力调查表明,工作压力非常大、大、适中、小、非常小的比例分别为16.0%、50.3%、30.9%、2.3%、0.5%,前2项的累计百分比为66.3%。可见,一半以上的医务人员存在职业压力。在此新形势下,缓解医务人员职场压力对于提高工作积极性、改进医疗质量、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并推动医院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务人员职场压力情况分析

现阶段,新医改不断推进,释放了城乡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卫生服务需求急速增加,医疗服务质量要求快速提升,工作量上涨,医务人员职场压力现状分析如下:

(一)医务人员工作负荷急速增加。此前在对苏州市四家三级医院进行的医务人员职场压力调研中我们发现医生和护士大多抱怨任务过重,缺少学习与休息的时间。据表2可知,2013年我国医院的医师日均诊疗人次与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分别为7.3人和2.6床,三级医院的医师日均诊疗人次与医师日均负担住院床日分别为8.3人和2.8床。三级医院2009~2013年医师日均诊疗人次及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逐年增加,四年之间的涨幅分别为12.16%和12%。三级医院的此两项指标均高于医院的平均水平,所以大医院医务人员的职场压力问题更为凸显。(表2)

(二)医务人员科研压力凸显。医学是一个知识更新速率较高的学科,医务人员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还要不断学习前沿知识以满足工作需要。近年来各医疗机构对科研活动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将医务人员的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等列入对医务人员的考核指标中去,与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工资和奖金等直接相关。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副主任医师职称(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晋升政策和论文要求规定:如果是申请副高资格,需要在有正式期刊号的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第一作者)2篇以上。虽然科研、教学和临床的三者统一是当前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是医务人员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进行课题的申请、研究以及成果展示,这使得医务人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学习本专业前沿的知识和技术等,增加了其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医疗风险的降低以及医患关系的改善。

表1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及增长速度

表2 2009~2013年医院与三级医院医师日均工作量情况

(三)医患矛盾激增的职场压力。目前国内外对医疗风险的概念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广义上来说,医疗风险是指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可能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如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意外、并发症等。由于医疗风险的存在,其所导致的不良后果给医患关系蒙上了阴影,一些发生在医疗场所的暴力事件更加恶化了医患关系。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医疗机构门诊接待数量为73亿人次,发生医疗纠纷约为7万件,其中不乏暴力殴打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以上种种暴力事件的发生加剧了医务人员的职场压力。

三、医务人员职场压力增加的消极影响

压力是把双刃剑,压力适当可以转化为动力,较大的职场压力则会给医务人员带来消极影响,不利于其自身发展,更不利于医疗活动的顺利有序进行。

(一)工作安全感降低。此前在苏州市四家医院进行的医务人员职场压力调查中发现88.5%的医务人员非常赞同或赞同在进行医疗活动过程中防范医疗纠纷很重要,可以看出医疗风险带给医务人员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时刻将防范医疗纠纷置于重中之重;56.4%的医务人员没有肯定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可以认为目前医务人员对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由此可知医疗风险所带来的医疗纠纷、医闹等事件加剧了医务人员对工作环境的不安全感,极大地冲击了其治病救人的行医理念。

(二)工作积极性下降。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模块,不只是管理医务人员有序地工作,更重要的是使其怀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工作,任何一个医务人员的低效率都会导致整体效率的降低。其次医院管理要使各部门的沟通渠道畅通,提高各部门的协同创新能力,整体提高医院管理的总体有效性。据调查数据可知24.7%的医务人员认为医院的信息沟通不畅,影响了其工作的效率。信息的不畅,使得各部门的协同创新能力下降,这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的管理效率持观望或质疑的态度。

(三)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医务人员普遍反映压力过大,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如经常感觉到疲劳,头昏脑涨等;更为严重地则导致了心理疾病,如消极情绪、失眠多梦、情绪焦虑、脾气暴躁等。王建敏等(2012)的调查显示48.7%的医务人员有职业紧张感,55.1%的医务人员有负荷感。2010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2%的医务人员患抑郁症,28%的医务人员有焦虑感。本调查数据显示,88%的医务人员认为职场压力过大,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59.1%的医务人员认为工作压力使其引发了心理疾病。所以,目前医务人员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职场压力,身体健康受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上不良心理状况不仅有损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严重情况会威胁到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容易使医务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及医疗服务整体质量。

四、缓解医务人员职场压力对策思考

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关乎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命健康权。医务人员作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其所承受的职场压力亟须缓解,才能更好地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政府、社会、医院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为建立和谐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做出努力。

(一)增加医务人员收入,提高工作积极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着医院辐射范围之内的人们的总体健康水平,因此政府要加强对于医务人员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政府要加快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的政策;合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针对性地为医务人员提供制度性保障等。上述努力能有效促进“重医、敬医风气”归位,以此来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拓宽医患沟通平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理解互信缺乏使得医务人员面临着工作强度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为缓解其压力,应该拓宽医患沟通平台,如建立医学知识推送微信平台、播放医生一天的工作纪录片、定期开展医患面对面答疑解惑等活动。通过微信平台推送一些基础医学知识让患者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从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减少病症的发生;通过急救知识的推送,可以提高急救的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通过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及有限性知识的推送,可以让患者对医务人员建立理性期望;通过播放医生一天的工作纪录片,可以让患者了解医生的辛苦工作以及其治病救人的强烈欲望;通过定期开展医患面对面答疑解惑等活动可以让医患近距离接触,促使其多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互信,为缓和医患关系提供沟通平台。

(三)推进分级诊疗机制,优化就诊秩序。分级诊疗即提倡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我国卫生部2006年最早提出分级诊疗机制,目前只有北京、青岛等地区的分级诊疗制度较为完善,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起分级诊疗制度。针对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大所带来的一系列职场压力,可以通过推进分级诊疗机制,实现病人分流,优化就诊秩序来减轻。具体推进措施如下:

1、培养基层卫生组织全科医生队伍,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训与考核。加强三级医院与基层卫生组织的对口支援,将大医院的优秀卫生资源下沉到社区,从而增加公众对基层卫生组织的信任度,增加分级诊疗制度施行的群众基础。

2、充分利用医保调节支付的杠杆来促进病人分流。通过提高基层卫生组织的门诊及治疗医保支付比例,降低看病成本来吸引就医者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方面,应降低大医院康复治疗期的住院治疗报销比例,鼓励就医者康复治疗回社区,规范不同医疗机构的住院天数与报销比例,从而实现分级诊疗的最终目标。

3、完善分级诊疗网络平台建设,为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提供可能。为每位居民建立电子病历,实现基层卫生组织与二三级医院的信息共享,如遇急诊可以实现第一时间网络会诊。以此来提高就医者对社区首诊的信任度,为双向转诊搭建信息平台。

(四)改变评价考核体系,拓宽晋升渠道。为了缓解晋升及评价考核体系中的科研及论文要求所带给医务人员的职场压力,应该改变现有的评价考核体系,拓宽晋升空间。2015年3月7日,李克强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北人民院长王静成提出的医生写论文评职称问题,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重视研究,并回应指出,医生职称评聘不要搞“花架子”。现有的评价考核体系使得更多的医务人员倾向于科研与课题,降低了对临床能力的关注,对医疗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应该以临床能力为主,科研论文等为辅,提倡医务人员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前提之下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基于科研服务于临床的宗旨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拓宽医务人员的晋升渠道,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整体提高医疗水平。

(五)改进合作模式,提高协同能力。医院管理应该注重各科室的合作模式改进,提高科室间协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各科室的工作是紧密相关的,可以通过应急小组或学习型小组的形式提高其协同创新能力,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反应机制。应急小组是成熟的学习型小组,学习型小组由各关联紧密科室的医务人员组成,以研讨会、模拟救援等形式定期开展活动,逐步成熟完善即可成为一个专业的应急小组,以此优化日常工作的程序并提高应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紧急情况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体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既增强了各科室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为医务人员良性互动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五、结语

当前医务人员工作超负荷、科研压力大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等使得医务人员职场压力增大,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缓解医务人员职场压力势在必行。卫生部门、第三方组织、病患等主体应该与医务人员增进沟通和了解,共同为医疗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医患和谐提供一片沃土。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子君.医院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2014.10.14.http://zhengwu.beijing.gov.cn/gzdt /gggs/t1369843.htm.

[3]国家卫计委.2010~2013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5.30.http://www.nhfpc.gov. cn/zwgkzt/gongb/list.shtml.

[4]苗双虎.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调查及其原因剖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5.

[5]王金莲.长沙市医务人员压力调查及其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8.

[6]郑新.医务人员压力状况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12.1.[7]蔡霞.精神科医务人员压力来源分析及疏导[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3.6.

[8]谭健烽,禹玉兰,蔡静怡,万崇华,李鹤展.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

[9]罗小虎,吴丹,滕莉,王培丽,娄伟,高洁,施玲燕,吴秀娟.苏北地区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4.3.

[10]苗双虎.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调查及其原因剖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5.

[11]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

[12]王建敏,王香平,花蕾等.压力管理对医务人员社会支持与简易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医院,2012.16.8.

F24

A

本文为2014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K Y ZZ-D 325)

猜你喜欢

医患职场医务人员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水平的主要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