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金融集聚问题研究

2015-03-28□文/杨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河南省金融发展

□文/杨 宁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开封)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各业并举,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网络,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金融产业格局,以及功能较为完备,运行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郑州拥有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商品交易所,其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将带动其他金融产业的集聚态势,进一步深化发展。

一、河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3月底,全省定向存款余额达到3,655.1 亿元,全存总量位居全国第十位。贷款余额3,130.3 亿元,贷款总量居全国第11位。全省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19 亿元。预计2015年,全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将会突破4 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有望突破2.5 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将突破5,500 亿元,河南省继续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股票市场融资,鼓励各个市(县、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区银行和金融资源整合加速。从金融行业结构体系和发展规模两个方面来看,河南省已经初步具备建成区域性金融集聚中心的客观条件。

(一)银行业发展现状。据河南银监局统计,截至2014年3月末,全省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0,868.41 亿元,同比增长13.64%。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98 元,储蓄率33.82%,分别较2010年增加6,467.77 亿元和1.86 个百分点;全省银行业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分别为6,265.15 亿元、9,944.79 亿元、177.32 亿元和3,413.97 亿元,同比增长29.86%、20.01%、46.3%和34.56%;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12,161家,法人机构(总部)有230 家,大型商业银行5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外资银行3 家,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类中小型融资机构大量涌现,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入。全省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居全国前列,共计成立20 余家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外资银行如汇丰、东亚、花旗等开始发挥效力,城乡互动、中外互补的金融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二)证券业发展现状。截至2013年末,河南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66 家,占我国A 股上市公司的2.69%,其中主板公司36 家、中小板22家、创业板8 家;实现筹资133.45 亿元,定向增发股票5 家,融资额47.45 亿元,发行公司债6 家,融资额86 亿元;全省证券营业部投资者开户数量4,149,016 户,客户托管资产总额3,425.27 亿元,代理买卖证券总额6,648.01 亿元;期货营业部75 家,营业部账户数量72,659户,代理成交量12,090.26 万手,代理成交金额80,388.23 亿元。

(三)保险业发展现状。河南省保险业市场主体不断增加,竞争更加充分,形成了各层级保险机构并存、经营互补的市场结构。2014年全省新增省级保险公司5 家,市级分支机构103 家,保险中介及代理机构83 家。全省保险业从业人数减少0.28 万人,人员结构趋于优化。保险业务发展迅速,保险行业对经济补偿和保障民生的功能日益显著。

二、河南省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已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各业并举,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网络,已经初步具备建成区域性金融集聚中心的客观条件。但在金融行业的重要指标、发展结构、发展动力、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改革创新,难以适应未来河南经济发展的需求。

(一)金融指标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主要的金融指标来看,河南省金融行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值5%的比例。全国贷款余额和GDP 比例是3.3∶1,河南省仅为0.68∶1,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全国存贷差余额比率61%,河南省存贷差比率只有36.3%,大幅度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截至2013年,河南省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量仅占全国上市公司数量的4.12%,股票成交量仅占全国股票总成交量的0.78%,全省保费收入仅占全国保费收入的0.54%。河南省金融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但金融行业数量和规模较小,虽已形成初步金融集聚形态,但还未有效发挥金融集聚区的辐射效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效力。

(二)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弱,协调发展效率不高。河南省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稳健发展,新的业态也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发展带来的问题比较多,协调发展的效率不高。首先,郑州商品交易所一直是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突出平台和独有优势,但创新性发展缓慢,整体质量不髙;其次,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纷纷开始跨区域发展,设立异地支行,延伸势头强烈。而以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为典型的民间资本发展迅猛,但抗风险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担保业发展质量和水准;再次,证券和期货业务发展缓慢,和本地的经济联动并不紧密。河南企业发行上市数量及募集资金额均创历史新高,但是后续发展动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基金运转不利,一些规模较大、管理先进以及综合实力强的上市后备企业挖掘不足,资本市场包括创业基金支持不够。

(三)金融集聚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动力不足。首先,金融集聚层次较低,缺少特色和亮点。郑州金融商务集聚区的建设理念较高,实践层次需要提升。现代金融专业服务业依赖外部,本地凝聚不足。金融CBD发展的国际水准较低、本地特色元素也不显著,缺少特色和亮点;其次,创新激励与风险监管的协调矛盾突出。产业发展部门的创新激励和监管部门的风险控制协调不足,交叉矛盾存在。省发改委、工信厅及银监局等就担保和投资类公司的风险监管没有明晰职权与责任,需要梳理提高效率,以更好地防范风险能力,同时促进金融创新的合理适度发展;再次,河南省缺乏培养金融业高端人才的高校教育专业。在郑州众多高校中没有金融学博士学位授予点,郑东新区高端金融专业人才缺乏。金融专业理论性、实践性教学、本地化培养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金融集聚发展对高端金融人才需求。金融人才发展整体水平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端金融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匮乏等问题。

三、提升河南省金融集聚力对策建议

(一)实现银行业的新跨越。第一,借鉴深圳等开放金融区域在优惠政策及制度方面的建设经验,从软环境的角度找出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其他功能性中心的突破口。除加强专门的政策支持外,应积极与各国驻华金融保险、证券机构的首席代表沟通联系,组织其来豫观光、考察,主动与外资银行机构洽谈,展示河南的优势和吸引力,鼓励外来金融机构设立办事机构,参与本地投资活动;第二,组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原银行”。以优质城商银行为主体,通过增资扩股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从而改善股权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组建省级法人机构的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以郑州商品交易所为平台,发挥金融集聚效应。郑州商品交易所是河南省宝贵的金融特色资源,也是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具有战略地位的重要产业依托所在。要高度重视它的发展增长极作用和龙头代表作用,从而发挥其支持完善河南省农业产业链延伸,推动产业结构深化调整,形成独特的竞争力的作用。积极开展期货新品种创新工作,加大对商品期货期权、商品指数期货等衍生品的研究,不断向综合性、现代化期货市场迈进。

(三)培养开发金融业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血液与命脉,人才是金融发展的关键。围绕提高金融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培养掌握金融产品开发、风险管理等金融核心技术,具备会计、法律、投资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专家型金融人才。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从业经验,通晓国内外金融规则,能够进行跨地域沟通并独立开展金融活动的高层次金融人才。针对小微企业涉农贷款难问题,培养适应河南省中小型微企业和涉农金融产品开发及营销的金融人才。引进培养保险经营高级管理人才、风险管理师、保险公估师、职业经纪人、证券保荐人、高端证券市场营销人员等。

(四)政府积极扶植与适当主导的模式选择。首先,做好政府金融服务部门归口管理,做好金融业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抓住区域金融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及时出台并完善扶持金融发展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健全激励机制体系,考虑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其次,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作用。设立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区域金融发展的建设规划与具体实施工作。建立健全区域性金融中心办公制度,研究决策、及时协调、解决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搭建囊括“政银企”三方的合作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推进政府主导起来的多方互动合作,从而扩充政府合作和引导投资基金的规模和范围。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业发展基金,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金融投资活动。

四、结语

要提升河南省金融产业集聚竞争力,首先要实现金融关键优势的突破。通过“外引、内设”实现银行业的新跨越。培育以郑州商品交易所为基本特色的交易所金融集聚效应,大力培育和建设中部的“保险中心”;其次,搞好金融产品及金融产业组织的创新和提升。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贸易金融服务市场(物流金融)。利用高科技研发转化基地优势,发展新型融资基金,推进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构架深化发展模式;再次,大力发展金融人才教育与科研中心,增强后续动力。选择和重视政府积极扶植与适当主导的模式,大力推进郑州金融商务集聚区的建设,注重多部门合作和协调,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1]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http://www.cbrc.gov.cn/index.html.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http://www.csrc.gov.cn/.

[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http://www.circ.gov.cn/web/site10/.

[4]河南省政府金融网.http://www.henanjr.gov.cn/portal/jrgl/hbzc/webinfo.htm.

[5]连建辉,孙焕民,钟惠波.金融企业集群:经济性质、效率边界与竞争优势[J].金融研究,2010.6.

猜你喜欢

河南省金融发展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P2P金融解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