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前景展望

2015-03-28许晓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张家口市京津冀新能源

□文/许晓璐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一、交通建设是重点

一个大城市群的形成,必须要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予支撑,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四通八达“,毛细血管”紧密健康。而京津冀城市群显然不具备这些支脉健全的交通网和基础设施,现实是大量“断头路”仍存在于京津冀。事实上,目前三地中除京津城际和北京S2市郊铁路外,北京到周边城市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唐山以及此类城市之间都没有建成城际客运线路。相关专家说,京津冀三地将快速着手补齐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

根据初步规划,到2020年京津冀将努力形成“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到时候,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也将建设并形成。除了津保铁路等京津冀区域内互联互通线路将开通外,三地还会在公共交通“一卡通”全面推行、上马城际铁路项目等多个方面有所突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交通网络这根看得见的“血脉”必然会是建设的重头戏。

二、环保推进是保障

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的形成与建设,“适宜人居”是第一位的,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也必须有环保作保障。京津冀三地的行政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决定了单一地无法独立解决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这就意味着三地的协同发展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唯一途径。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环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是未来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将由计划投资工程性治理模式逐步向体制、法治管理过渡。为此,构建京津冀区域环境监测网络、推进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将成为联防联控的重要任务。以京津冀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为基础,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领导下,建立京津冀生态环境协调机构,统筹大气、水环境、海域等领域的环境治理治理工作。

环卫保洁则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又一亮点。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下,北京环卫集团向张家口、固安输出了“首都标准”的环卫管理经验,这比以前张家口市的环境卫生工作采取的“国家标准”更高。2014年底,北京环卫集团与河北省固安县、张家口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输出北京先进的环卫管理经验,推广首都环卫标准。比如,对于执行“环境卫生一级标准”的重点保障区域,国家标准规定垃圾停留在地面上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而“首都标准”将其缩短至5分钟。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指出:目前京津冀都在压减燃煤,而压减的燃煤肯定还需要其他能源来替代,一方面可以通过蒙西特高压,直接从内蒙古输送清洁电力;另一方面就是在京津冀区域内发展光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事实上,一直亟待推进的压减燃煤锅炉、煤炭清洁利用、天然气替代等领域,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必将为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市场需求。

三、新能源发展是亮点

除了上述的交通、环保领域外,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有望在新能源领域引发资本投资盛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赵玉文称:治理雾霾、节能减排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其中可再生能源项目,因此在未来京津冀发展中,能源领域也蕴含巨大的商机。水的刚性约束将成为京津冀城市人口规划、产业布局等最为关键的指标。多年来,河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07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7,不及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

随着水的资源化属性得到持续的强化,再生水建设及运营市场必将迎来春天。2014年,由中科院原院长、两院院士路甬祥牵头的国家级调研组完成一项报告,提议国家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一带建立新能源“特区”。报告提出,计划未来10~15年内,建成京津冀地区最大的风电、光伏及光热项目集群,暨国家级新能源前沿技术示范基地,预计投资规模达万亿元以上。

近年来,河北省尤其是坐拥丰富风能及太阳能资源优势的张家口市张北地区,已开始推进建设“华北地区最大新能源基地”战略。张北地区目前新能源发展的产业布局已现雏形,基地先后引进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国华能源、中广核集团等30多家大企业,建成风电场77个。

根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指出:“目前,人口、城市功能过度集聚、行政分割、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是影响和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原因。”抛弃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和政治、经济区划间的矛盾,实现对相关政策的有力贯彻和执行,京津冀协同一体化道路必将走得更加顺畅,让我们一同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最后出台。■

猜你喜欢

张家口市京津冀新能源
张家口市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张家口市 召开2020年立法工作推进会
张家口市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