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学校反思文化 成就教师卓越追求

2015-03-28杨唐艳

关键词:制度学校建设

杨唐艳

(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2)

建设学校反思文化 成就教师卓越追求

杨唐艳

(江苏省淮阴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2)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必须加强反思文化建设,从“物质文化建设”、“规范文化建设”、“观念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为教师反思创造良好的反思环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就教师卓越追求。

教师反思;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观念文化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每个学期结束前,学校都会要求教师就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刻反思。这一举措对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部分教师的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缺乏透彻的分析和深刻的思考,尤其在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调整上少有涉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益处不大。长此以往,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很难得到较大的提升。反思总结写不好,固然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但学校反思文化的缺失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学校只有加强反思文化建设,才能增强教师反思的内驱力,使反思成为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真正成就教师的卓越追求。

反思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1]。学校文化由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观念文化三个方面组成,“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它是学校育人职能的制度保证;“观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等内容,它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建设学校反思文化,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构筑“三位一体”的反思文化体系,为教师反思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加强反思的“物质文化”建设。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和设施,为教师的反思提供物质保障。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特长,让他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指导教师创建个人网页,开设教育教学博客,加入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互联网“学习共同体”,与全国各地的同行切磋、交流,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学习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水平教师的成功经验和智慧成果,开阔教师眼界,丰富反思素材,为教师反思提供丰富的资源。学校以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借助微格教室开设各级各类观摩课、示范课,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录制下来,课后对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观摩,集体研讨就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地反思,选择恰当的反思角度,进行微课题研究,形成反思成果,并将之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可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引领作用,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由教师自愿组建研究共同体,学术委员会的领导、专家在研究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以实现校本教研的最初愿景。学校还应重视文化设施的建立与健全,文化设施既包括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文化传播工具(硬件设施),也包括图书馆、演讲厅、思想论坛、各种沙龙等活动场所(软件设施)。它们是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对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应努力使各种文化活动和设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应加强反思的“规范文化”建设。“规范文化”即“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必须着力做好制度的“优质生成”和“高效执行”两方面工作[2]。学校首先应做好反思制度的优质生成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民主协商、反复研讨等方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当反思制度能够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形成稳定的反思行为方式时,反思制度就实现了优质的生成。在反思过程中,要对反思制度不断地修正和改进,直至形成科学合理完善的反思制度。反思制度的优质生成仅仅是反思制度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比制度生成更重要的是对制度的高效执行。学校应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提高教师对反思制度的认同感和理解力,让教师更深切地感受学校反思制度所要达至的愿景,提高教师反思的主动执行力。反思制度应对教师的反思过程和反思成果有公正的评价、考核和奖惩,当教师对反思制度不理解甚至抵触时,学校领导应加强与教师的心理沟通,强化对教师的正向激发,以提高教师反思的自觉性。当然要使反思制度得到高效执行,领导班子必须率先垂范,产生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全校产生良性的上行下效的效应,才能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反思氛围,使反思成为教师改进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需求。在反思执行的过程中,对影响执行效果的因素要进行深入地分析,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最终形成完善的操作体系和操作流程,确保制度执行的畅通性、延续性,使制度执行不因领导人个人喜恶的变化而变化。

再次,应加强反思的“观念文化”建设。反思的观念文化建设主要指“反思的价值观”建设。教师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反思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在现有的高考模式下,高考的本科达线率和名校录取率是普通高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狠抓学习成绩、重视考试分数虽然重要,但这不应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指向。每所中学都应立足本校实际,探索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发展道路,而反思恰恰是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基础。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思考向纵深方向发展,可以促使教师深入地学习教育理论,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的反思,使教师得以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成功的经验得到及时总结和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及时有效的改正。反思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必由之路。学校和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反思价值观”,深刻认识反思的巨大作用。当教师都能积极主动地反思教育教学的各种问题、主动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业绩必将得到提升。

“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观念文化”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贯穿学校反思文化建设的始终。“物质文化建设”可以为教师的反思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规范文化建设”可以为教师反思提供制度上的保证,而“观念文化建设”则可为教师反思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学校在反思文化建设中必须做到“三管齐下”,为教师反思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成为引领教师全面发展的明灯。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中,才能实现对教育理想的卓越追求,才能实现自身教育生命的一次次跨越。

[1]学校文化建设[EB/OL].(2013-03-29)[2014-06-15].http://baike.baidu.com/view/508978.htm.

[2]关于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EB/OL].(2010-03-21)[2014-11-15].http://xywh.jingningedu.com/view.php?id=54.

[责任编辑:李 强]

2014-02-10

杨唐艳(1980-),女,江苏连云港人,主要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研究。E-mail:yty80@163.com

G451

:A

:1671-6876(2015)01-0077-02

猜你喜欢

制度学校建设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