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宣翻译的非线性适应与选择过程研究

2015-03-28赖德富

关键词:船政译者文本

赖德富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36100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2014年9月召开的全国外宣工作会议强调,对外宣传要以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党和国家对外战略为基本任务。最近,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确定为丝绸之路旅游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祥地,福建有着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存,也将精心培育海丝旅游品牌,积极开展国际推广。而翻译工作是决定对外传播和推广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中国文化能否走出去,能走多远,走出多少,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翻译工作的力量。”[1]近年来,外宣翻译研究日渐兴起,成绩斐然,然而,“国内的外宣翻译研究在实践研究层面过于拘泥技巧,……今后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翻译策略层面仍需扎实有效地推进,并应该积极展开跨学科研究”[2]。福建外宣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许多英译文错误频现,拼写、语法错误多,译文不地道,有些是典型的中式英文,很难让外国消费者看懂”[3]。而“它们并不是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而且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解决。外宣翻译的深层次问题是要对汉英民族的语用修辞习惯和政治文化差异有所了解”[4]。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外宣翻译的复杂非线性过程,以便更好地探讨外宣翻译策略和译文评价。

二、外宣翻译与非线性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同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包括外宣翻译)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以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国家形象,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那么,什么是外宣翻译呢?外宣工作中的翻译“基本上都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5]。这其实就是广义上的外宣翻译,即“大外宣”翻译,是对外宣传资料翻译实践活动的总称。张健教授认为:“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受众对象的交际活动。”[6]这就明确回答了外宣翻译“是什么”、“为何翻”、“翻什么”、“如何翻”、“为谁翻”等问题,为开展外宣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很强的指导性。

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确立了现实世界简单性的信念。而现代科学所面临的是简单性思想和方法无法处理的复杂现象。非线性是一个数学名词,意思是指两个量之间没有像正比那样的线性“直线”关系,“非线性科学就是研究复杂性现象的新科学”[7]。可以说,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在几乎所有的领域中都发现了非线性现象,翻译学也不例外。非线性科学就是要揭示各种非线性现象的共性,发现处理它们的普适方法。

非线性不仅适合自然科学,也同样适合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普遍意义。它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一元认知模式,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范式和视角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诠释。无论译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视角如何多元,但有一点是大家承认的:翻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翻译不能简单地概括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用线性思维看待非线性的翻译活动,只注意简单的原语与译语之间线性的因果关系,必然导致把研究重点放在翻译成品之上,从而忽视了复杂的翻译过程”[8]。翻译不仅包括文本的语言、修辞、风格等因素,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文本外的因素,比如文化特征、意识形态、政治环境、社会条件、历史影响等。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说,上述因素是构成“外宣翻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外宣翻译生态环境是指文化全球化、外宣翻译目的、原文、原语、译语、读者等所呈现的‘世界’”[9]67。因此,外宣翻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非线性过程。

三、外宣翻译过程:非线性适应与选择

“研究翻译过程,目的也不仅仅限于说明制定严密的翻译程序之于翻译质量的重要性,还在于通过考察整个翻译过程,揭示出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所起的作用,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将会遭遇何种基本矛盾。”[10]60从这个意思上说,探讨外宣翻译过程,将为外宣翻译实践带来积极的现实意义。翻译过程,“不仅包含狭义的语言转换活动,还包括文本的选择、文本的生成和文本生命的历程等考察”[10]55。这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过程观不谋而合,文本生命的历程可以看成是译品的生存与长存,体现事后追惩机制。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是以译者为主导的;翻译过程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11]232这个描述,完整地诠释了翻译实践过程,“就是译者的适应与译者的选择”[11]234。简而言之,翻译过程是一个由译者主导的复杂的非线性适应与选择的过程。

生态翻译学倡导“译者中心”,这是华夏“人本”智慧的体现,而且,“对于翻译活动来说,译者是翻译过程中一切‘矛盾’的总和,译者主导翻译过程,其中心地位、主导作用不可替代”[12]。这一理念的提出,就是强调提高文本翻译质量必须依赖译者的能力及其创造性的劳动。有过翻译实践经验的人都知道,翻译的成功与否,翻译质量的高低,归根结底还是译者本身的素质和能力问题。然而,人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体,而翻译则又可以认为是这个最复杂生物体的一个复杂思维过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能力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例如译者的个人阅历、教育背景、审美标准、翻译经验、专业知识、智力水平、能动性、灵活性、忍耐性、接受能力、个人态度、反应习惯、思维方式、诚信度等。这些因素构成译者认知和表达方面非线性的、非平衡态的、不规则的、无序的和不确定的系统。因此,翻译研究和实践,不论是制定翻译策略,还是译文评价,都绕不开译者的层面,首先需要关注译者的非线性特征。

“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即‘翻译群落’)互联互动的整体。”[11]18它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是影响翻译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我们认为,翻译主体是参与翻译活动的一切生命体,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读者、翻译发起人、赞助人、审稿人、出版商、营销商、编辑等,而外界条件可包括与翻译活动有关的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翻译过程就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就是译者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被翻译生态环境因素所左右的适应与选择活动。这样的活动发生在翻译活动的各个方面,存在于翻译过程的各个阶段,出现在翻译转换的各个层次。这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和辩证的非线性过程。

就外宣翻译生态环境而言,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过程同样具有其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却又有其独特的信息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需要译者在适应与选择过程中,慎重处理内宣与外宣的异同,“对内的文章不能直接对外,要进行改写,要给予编辑和翻译较大的权力”[13]。要充分关注中西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具体来说,在适应阶段,译者首先要实现语言维度的适应,包括外宣文本的语言形式意义和文本的言外之意。翻译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问题,这是我们开展翻译活动的共同基础。而言外之意则可能表示特有的文化和社会联想意义。例如,“龙”在汉语中表示的是吉祥和权威,而在英美文化中则是邪恶的代名词。因此,在处理“亚洲四小龙”、“望子成龙”之类的表达时,就应该适应原语和译语对这类语言表达所特有文化和社会联想意义,在翻译选择时,不能用dragon,英美人士绝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dragon 的,而应酌情分别译为“four Asian tigers”和“have great ambitions for one’s child”。此外,译者还要注意实现非语言维度的适应,例如读者需求、外宣翻译目的,做到“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5]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在选择阶段,译者在选择性适应特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自主地做出判断和适应性选择,是译者对外宣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翻译选择时“不是‘逐字逐句、逐段’地翻译,而是‘连译带改’地翻译”[14]。这就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翻译所进行的适应性选择。这个阶段主要体现在外宣翻译方法和策略的制定与选择。

鉴于外宣翻译独特的非线性适应与选择过程,在翻译策略的制定和选择上,也应充分考虑“外宣翻译的十大特点”[9]91,即适应性、选择性、社会性、文化性、创造性、历史性、严谨与间接性、一贯性、意图性以及互动性,综合制定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法,都可以看成是译者为了适应非线性的外宣翻译生态环境所做出的非线性翻译策略选择。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观来说,“翻译即生态平衡”[11]198,而翻译的策略与技巧,其实就是一种“平衡术”。

四、外宣翻译策略与技巧:生态平衡

“策略是行动方针,是原理通向实践的桥梁,……技巧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诀窍,翻译技巧是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15]策略与技巧,回答的是“如何译”的问题,这也是翻译研究的根本目的。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一个整合一体、和谐统一的系统,涉及译者、社会、交际、文化、语言等诸多方面,体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内嵌性和复杂性。在外宣翻译适应与选择过程中,语言与语言之间、语言与非语言之间、翻译要素与非翻译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译者总是不断追求与翻译生态环境的和谐融合,使其适应原文生态环境,使翻译选择遵循翻译生态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此求得原文与译文、译者与作者、译者与读者、译文与译语文化以及译者自身的翻译适应与选择的平衡和谐,寻求译本的生存与长存。可以说,外宣翻译的策略与技巧,就是要实现两种语言在语言形式、意义功能、文本信息、知识总量、文化宣介、交际意图以及翻译群落等方面的总量平衡,是文本生态、翻译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的平衡术。

为了对外宣传福建旅游资源和服务,福建省旅游局推出了“清新福建”的旅游外宣口号,并通过中央电视台以及中国日报英文版福建频道等渠道大力推介。以各种媒介形式展现的口号英文翻译有Fresh Fujian、Freshness Fujian、Comfort Fujian 以及Qingxin Fujian 等多种。通过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该口号外宣英文译本“Fresh Fujian”,简洁流畅,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充分展现了美丽中国和智慧旅游的主题,视觉冲击力强,劝购功能显著,充满平衡和谐之美,体现了旅游对外宣传口号的生态平衡,“较好地实现了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实现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16]是语言、文化、交际等因素整合与平衡的结果。

外宣翻译的重点,不仅要“宣”,更要“传”,不仅要让国际社会听到中国声音,更要听进中国声音。外宣翻译的效果好坏,取决于国外目标受众的接受程度。它不是简单机械地将外宣内容进行语言转换,是以译者为中心的复杂非线性适应与选择过程,既要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要实现中外文化和信息的沟通与交际,实现多维平衡。中秋博饼是闽南地区一项重要的民间竞技游戏习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从中国日报英文版网站和厦门市人民政府网站英文版等主要媒介上统计,其英译文主要有Bo Bing、Mooncake Gambling、Game of Bobing 以及Moon Cake Game 等几种。外宣翻译的特点是对外性,所以,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读者而言,拼音Bo Bing,只是起到装饰和洋化作用,读者获得的只是毫无指称意义的音节组合,毫无交际效果可言,外宣功能丧失殆尽。《柯林斯高阶英汉双解学习词典》中gambling 一词的注释为“Gambling is the act or activity of betting money,for example in card games or on horse racing”,意即“赌博,赌钱”。《英语常用词用法详解大词典》中也把gamble 解释为“play games of change for money;take great risks for the chance of winning sth.”,表示“赌博,投机,冒风险”的意思。赌博是新中国历来严厉打击的,是为法律和道德所不耻的劣行,如用gambling 一词,就可能给国际社会带来误解,不利于传播中国声音。同时,中秋博饼是中秋佳节家人、朋友、同事团聚时增进亲情友谊的一项民俗娱乐活动,目的是为了营造节日的祥和气氛,与“投机冒险”毫无关系。中秋博饼是通过掷六个骰子的方式,博得状元、对堂等六个等次。在中秋佳节,博饼怡情作乐,也希望团圆之后,各奔前程,好运当头,博中状元的,寄意来年好运。因此,综合平衡文本生态、翻译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笔者建议译为Moon Cake Game。从语言上说,简洁明了,结构上类似football game 或者basketball game,生动易懂,形象易记。从文化上说,Moon Cake 是中国中秋佳节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征,利于传播中国文化。从交际维度看,它充分体现了闽南文化特色,挖掘出了闽南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game 也表明这只是一项民间娱乐活动,不会造成误解。同时,Moon Cake Game 英译文也充分考虑英语读者,易于理解,甚至能激发其前来一探究竟的冲动,交际效果明显。

“最好的外宣翻译不是按中文逐字逐句机械地把中文转换为外文,而是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有时要删减,有时要增加背景内容,有时要将原话直译,有时必须使用间接引语。”[5]那么,该如何使用这些技巧呢?我们认为,外宣翻译适应选择过程中策略和技巧的运用,不能只考虑某个维度,而应综合考虑多个维度的整合与平衡,努力提高“整合适应选择度”。下面再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部分景点牌示英译为例说明。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主题文化史迹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是中国首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当前举国上下发展蓝色经济、实施海洋战略的时代背景赋予了船政精神特殊的现实意义。景点牌示“主要讲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17]为此目的,该馆牌示内容在遣词造句上精雕细琢,语言简约流畅,句式严整,直扣主题,通俗易懂,英译注重实用性、信息性和交际性。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该馆《船政概览》牌示说明内容原文如下: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师夷长技以制夷”终于付诸实践。清政府效仿“西法”,兴办洋务。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首创、沈葆桢接办的船政,可谓洋务运动的最大产物,形成近代中国最早的造船工业。但是,船政所涉及的范畴并不局限于中国近代工业,其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影响到现代。

原译文为:

After The Second Opium War,the idea of“learning from the foreigners in order to defend against them”had finally come into practice.The Office of Marine Affairs was a direct product of this movement and it kicked off modern shipbuilding in China.However,the movement’s influence was not only confined to Chinese industry for it also had positive impacts on China’s economy,politics,military,technology,education and culture,even to this day.

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特定历史事件,有必要加注时间,以便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时代和船政背景。首句只是描述历史事实,完成时态使用不妥,用过去式即可。关于船政创立背景,在该馆《前言》部分已经详细阐释,原译使用省译法,避免重复,也体现了牌示翻译的简练性。但是,为了便于前后呼应,使读者连贯地了解船政的整体历史,加注船政创办时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产物”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的事物或结果。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作为其主要成果之一的船政,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此外,kick off 多用于口语,不适合用于庄重的历史文化展馆。最后一句话阐释了船政的积极深远影响,但英文用movement,会让读者理解成上文提及的洋务运动。仔细分析就可发现,以上失误均是由于“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之偏差”[18]而造成的,究其根源,是因为译者没能适应展馆景点牌示的非线性外宣翻译生态环境并导致选择失误。笔者改译如下:

After The Second Opium War (1856-1860),the idea of“learning from the foreigners in order to defend against them”finally came into practice.As one of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of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the Marine Affairs Bureau,established in 1866,lays the foundation for shipbuilding industry of modern China.In addition to its influence on the industry of modern China,it also has positive impacts on modern China’s economy,politics,military,science and technology,education and culture,even to this day.

该馆末尾《结束语》第二段写道:

船政的诞生,寄托着民族复兴的希冀,带来了蓝色的梦想与祈望。然而,清廷的腐败和历史的局限,船政虽经一番艰苦创业,最终还是从辉煌走向衰落。孕育中的海军梦、强国梦,伴随着那块沉重的黄龙旗的坠落而破灭。巍巍罗星塔,滔滔马江水,见证着一个富国强兵梦的悲壮演绎,一段血与火铸就的荣辱历程……

原英译文如下:

The advent of the naval military shipbuilding in Mawei,Fuzhou nurtured the hopes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brought about a lot of dreams and expectations related to the sea.The hard work of the naval military shipbuilding led it to prosperity at one time.However,owing to historic limitations and corruption in the Qing Government,it declined in the end.The nurtured dreams to build a strong navy and therefore a strong nation perished as the yellow ensign with a design of the Chinese dragon dropped.Both the towering Luoxing Tower and the Majiang River were witnesses to a spectacular but tragic history of magnificence and a history of both glory and humiliation tempered with both blood and fire……

一路参观博物馆下来,游客不禁心潮澎湃,无不为船政的悲壮深感遗憾。这段结束语原文,言辞优美,排比工整,文采抒情,诗意浓浓,悲壮洋溢,体现了汉语宣传文本的特点,重在烘托氛围,煽情感怀。而英文展馆说明则更注重信息性,突出客观事实信息,关注游客可能关心的具体实质信息,以求“细节描述详尽却不失简明,语气平实却极具鼓动性”[19]。其英文原译文基本上把原文逐字逐句全译出来了,盲目追求所谓的“忠实”,只关注字面意义转换,没有考虑语言、文化、交际、受众等生态平衡,内容空泛浮夸,无法实现英语受众的预期,自然无法达到宣介展馆历史和文明的外宣效果。此外,黄龙旗最初是北洋水师的军旗,后确定为清朝末期的国旗,而原译使读者看完后仍一头雾水。笔者改译如下:

The Marine Affairs Bureau held the hopes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dreams for ocean development.However,the Bureau finally failed to achieve them owing to the corruption of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the historic limitations.The fall of the Dragon Yellow Flag (the navy flag initially and then the national flag during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shattered the dreams for a strong navy and a strong country.Both the Luoxing Tower and the Majiang River witness such a spectacular but tragic history……

五、结语

当前,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立足当前外宣实践和未来趋势,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在外宣翻译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非线性科学具有很强的普遍意义,而翻译过程的非线性系统研究有利于拓宽译学研究视野,深入探究复杂的翻译行为。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就是译者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被翻译生态环境因素所左右的非线性适应与选择活动。探究外宣翻译复杂的非线性适应与选择过程并进而提出生态平衡的外宣翻译策略,对于进一步廓清外宣翻译本质和深入开展外宣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黄友义.发展翻译事业,促进世界多元化文化的交流与繁荣[J].中国翻译,2008(4):6-9.

[2]黄梨.外宣翻译研究十年综述(2004-2013)[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94-97.

[3]王宪.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福建经贸外宣材料英译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09-112.

[4]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语言文学,2013(1):19-27.

[5]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6]胡兴文,张健.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J].中国外语,2013(3):100-104.

[7]郭晨.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

[8]宋志平.翻译选择过程的非线性特征[J].上海翻译,2012(4):13-17.

[9]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许钧.翻译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1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2]胡庚申.从“译者中心”到“译者责任”[J].中国翻译,2014(1):29-35.

[13]徐明强.外宣翻译的苦恼[J].中国翻译,2014(3):11-12.

[14]谢天振.换个视角看翻译——从莫言获诺贝尔奖谈起[J].东方翻译,2013(1):4-8.

[15]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5.

[16]赖德富.旅游宣传口号英译的生态平衡——以“清新福建”为例[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5(1):99-104.

[17]吕和发.文化创意产业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61.

[18]吴育红,刘雅峰.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之偏差[J].上海翻译,2014(3):78-80.

[19]陈小慰.汉英文化展馆说明文字的修辞对比与翻译[J].上海翻译,2012(1):29-33.

猜你喜欢

船政译者文本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福建船政学堂精神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一带一路”背景下闽台船政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探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