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浅析
2015-03-28高先丽
高先丽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甘肃成县742500)
语言之间可以进行翻译转换,不管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习惯在其语言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习惯又是大相径庭的。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仅靠语言间的对应转换来进行,势必会造成很多语言交际的失误,虽然这些语言从形式上看并无不妥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语言交际失误很多都是语用失误。所谓“语用失误”,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由于说话方式的表达习惯不同,或者由于一方对另一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误解、障碍或冲突,影响交际效果的现象。
一、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是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语言的使用能力,这和Chomsky(1965)提出的“语言能力”有着很大的区别。[1]所谓语言能力是指某种比语言本身更加抽象的知识状态,是一套原则系统,一种知识体系,而非一种处事能力,这是一种把语言使用脱离语言使用环境的能力。但是人是社会的人,语言的交际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交际行为,所以纯粹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就会遇到行不通或者交际障碍的可能。
语用学家Hymes(1972)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四部分: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的可行性,语境中的适应性以及现实中的实施情况。[2]后三项就属于语用能力。我国学者何自然认为,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能适宜、得体、有效地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实现话语效能并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由此可见,语言能力是学习者掌握的有关语言内部结构系统的能力,语用能力是一种交际能力,但又不同于交际能力,因为后者还包括语言外因素。所以语言能力可以说是基础,但不是全部。在掌握了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把语言适宜地使用。或者说,语言能力讨论的是语言的正确与否,而语用能力讨论的是语言的得体与否,后者对语言的使用提出了更高、也更切实际的要求。虽然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有一定关联性,但是正如洪岗(1991)所言,语言能力强不一定语用能力就强。[3]而就语言的实际功能而言,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更多地减少跨文化交际失误,而这方面正是在过去的教学中比较薄弱的方面。
二、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表现形式
(一)语言层面失误
何自然先生在《语用学概论》一书中把语用-语言能力失误分为两类:第一层面为对于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错误理解,即指因为说话人措辞不当,或使用了歧义语句,使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在特定条件下的话语意义和所指范围而导致的。第二层面是指听话人误解了说话人话语中的“言外之意”,或者说话人言语中的“言外之意”没有表达清楚。[4]
1.不恰当的选词
在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交流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问话:“Can you speak Chinese?”,或者在英语课堂上,很多中国英语老师也用类似的问句:“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或“Can you answer this question?”。这样的问句从语法角度来分析没有任何语病,但一旦把它们放到语言交际中,就具有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如果将上述例句翻译成对应的汉语:“你会说汉语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这些句子看似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在这些句子中,一个情态动词“can”的使用,就会使本族语使用者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因为这里情态动词的误用会让听话人认为说话人在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极大的怀疑,上述句子合乎英语习惯表达的说法应该是“Do you speak Chinese?”,“Who’d lik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Would you lik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这就是因为情态动词的误用而造成语用失误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和外教一起用餐的时候,笔者经常听到中国同事这样招呼外教品尝美食:“Have some fish,please!”,在这个句子中,“please”一词看似表达了中国人的礼貌和客气,但是把它迁移到英语中,这个词用得是否恰当呢?《朗文当代英语词典》(最新修订版)在谈到“please”的用法时,是这样说的:Note also that,unlike in some other languages,“please”is not used in English when offering things to people or when replying to thanks.It is often used when you want to ask for something politely.(还要注意,与某些其他语言不同,在给人提供某物或回答感谢时,英语不用please。当人们有礼貌地向别人讨要东西时才会使用该词)。[5]这里如果使用“please”,那么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就成了向别人讨鱼肉吃而不是招呼客人吃东西了。所以,在使用祈使句表示“提供”时,英语中通常是不用“please”的,若要使语气委婉,可使用以下疑问句:Have some fish,won’t you?/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please?/Help yourself to some fish.
2.违反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型误用
在两种语言的句型转换过程中,中国英语学习者经常会用一些Chinglish的句型来进行语言表达,这些句子从语法角度分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不符合西方人的表达习惯。
如:(1)Our friends are all over the world.(2)My height is 180 centimeters and my body is healthy.(3)My meaning is that…(4)Today’s weather is quite fine.
这些按照汉语习惯对应翻译过去的英语表达比比皆是,但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却是用下列方式来表达上述表达的:(1)We have friends all over the world.(2)I am 180 centimeters tall and I’m healthy.(3)What I mean is that…(4)It is quite fine today.因此,在进行语言学习的时候,不但要注意语句的语法对错,更要注意所用句子是否合乎听话人的语言习惯,否则轻者会让听话人啼笑皆非,重者可能就会让听话人一头雾水。
(二)社交层面失误
1.关于礼貌
以下是一段英国主人(E)和中国客人(C)在吃完晚饭后的对话:
C:I must go now.
E:Oh,must you?Can’t you stay a while longer?
C:No,I must go now really.(Getting up to leave)Good bye!
E:Well,if you must go now.Do come again.
C:Yes,I will.
上述对话从语法和语义角度来说都毫无问题,也不会对交际双方对话语的理解构成任何问题,但是从社交的角度来讲,中国客人却是失礼的。西方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对主人的款待再三地表示感谢后方才离开,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粗鲁的表现。
在英美国家,“thank you”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不管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普通场合它都适用。在公共场合的顾客与店员之间;在课堂上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甚至在家庭成员之间。在英语文化中,事无大小,只要对方为你提供了服务,人们都会说声“thank you”。而在汉语文化中,有些顾客对店员提供的服务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老师认为学生回答自己提出问题只不过是自己检验他们学习效果而已;至于家人之间说谢谢就太见外了。人们的关系越亲密,客套越少,“谢谢”也就很少使用。感情深厚的夫妻,关系亲密的朋友之间,客套话几乎用不着。如果说声“谢谢”反而会引起误会,以为你在开玩笑,或者认为对方如果不是生气了就是在故意疏远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究其原因,中国儒家文化提倡尊卑有序,提倡和颂扬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所以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不用客气;而西方文化推崇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强调个人独立意思、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此外,除了在表达感谢方面,在日常问候、在表达关心、在询问生人姓名时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也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产生语用失误。
2.关于称呼语
走进中国英语课堂,尤其是中小学英语课堂,随着班长的“stand up”,学生都会以“Good morning,teacher!”的方式来问候老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国英语老师经常也会以“Boys and girls”来称呼学生;学生有时还用Teacher+外教姓氏甚至名的方式来称呼外教。对于使用“teacher”来称呼授课教师,这完全源自于“老师”的对等翻译,殊不知在英语习惯中,除了President、Mayor、Doctor、Professor少数几种职务职称用于称呼外,人们极少用表示职务、职称、职业的词来做称呼语。至于称呼大学生为“Boys and girls”,这是因为在中国老师心目中,大学生仍然是孩子。但是在英语文化中,人们会用“men and women”来称呼超过18岁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年龄已经不属于“boys and girls”的范围(5-13岁),虽然中国人觉得是那么的自然。
以上常见语用失误的分析说明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强调语言形式对错的教学方式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强调语言符合英语言文化和英语言习惯的交际能力的教学更是不容忽视。很多跨文化语用失误往往都是由于语言之间的负迁移造成的,这种负迁移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的了解和熟悉,生搬硬套汉语的语言习惯到英语中。在未来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们应该在注重语言形式正误的基础之上,更要注意强调和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1]Chomsky N.Aspects of Theory of Syntax[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65:3-4.
[2]Hymes DH.Sociolinguis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1972:56.
[3]洪岗.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2-110.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365.
[5]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496.